寻一处出世之所,安一颗入世之心

前言:入世之事,便是红尘;出世之心,便是净土。净土与红尘,无畏相隔,身在其间,心筑玖棠。

一派儒家游方之内,一派道家游方之外

“入世与出世”是中国古人关于人生最爱讨论一个话题。“三千年读史,不外乎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自古以来红尘中的诗人皆以出世入世之间的相互取舍为题,留下过众多言论诗句。有道是各花入各眼,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

寻一处出世之所,安一颗入世之心

中国文化厚重渊源,但追本溯源无外乎儒家学派与道家学派两种。《庄子》书中有录,“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 方在古文中指代社会。简单释义则为儒家学派在社会中四处游学找寻入世之法。道家学派在社会之外学思,与天地为伴山水田园。深入浅出的释义之后不难看出儒家的游方之内强调社会责任,是一种入世哲学。道家素来崇尚无为而治,将内心寄于山水田园,寻求出世之道。

一心入世志存高远,一身出世静守己身

事实上关于入世与出世,很多人总有这样的误解。有人认为入世是积极有为、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而出世就是消极避世、无欲无为的心态。实则不然,人生,不能简单地以积极或消极来作为评判入世与出世的标准。入世强调的是社会中的人事和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道德体系的羁绊,而出世的哲学追求的则是从世俗中解脱出来,进入心中的理想世界,要以静气为基,以天地为辅,放浪形骸,不问世俗。

寻一处出世之所,安一颗入世之心

表面上看入世和出世是对立的,有点类似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对立。然而这两种哲学对于个体自身而言,影响本无所谓积极或消极,只是个体内在对世界的认知。生活告诉我们,纯粹的入世或出世几乎是不肯能做得到的,生活的哲学是要在二者之间寻求互补和综合,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平衡。

一身居府诗意山水,一世入尘纵横丹心

生活需要平衡。无论入世出世,中国人的理想境界是在二者之间找寻双全之法。而最好的方式古人千百年前就给出了答案,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以出世之定心,处入世之事。以入世之愿力,求出世之法。

寻一处出世之所,安一颗入世之心

社会是思考的入口。哲学是思考的出口。古人云,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积极入世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清净出世在繁忙喧嚣生活中抽离自身保留一份从容闲适。入世安天下,出世安己身,也是融创品牌一直以来所坚守的本心。

怀揣着对恬淡生活文化的厚重敬意和对现代都市日新月异发展的深刻理解,融创为为数不多的城市量身定制、开院造府给了成都一座玖棠府。前庭后院的布局在城市中还原真正的绿色田园生活。天府新区的选择在山水间同步城市发展的脉络。“取意东方,道法自然”,在精神世界与环境美学中品味每一份蓉城人心底的生活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