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一處出世之所,安一顆入世之心

前言:入世之事,便是紅塵;出世之心,便是淨土。淨土與紅塵,無畏相隔,身在其間,心築玖棠。

一派儒家遊方之內,一派道家遊方之外

“入世與出世”是中國古人關於人生最愛討論一個話題。“三千年讀史,不外乎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自古以來紅塵中的詩人皆以出世入世之間的相互取捨為題,留下過眾多言論詩句。有道是各花入各眼,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見解。

尋一處出世之所,安一顆入世之心

中國文化厚重淵源,但追本溯源無外乎儒家學派與道家學派兩種。《莊子》書中有錄,“儒家遊方之內,道家遊方之外。” 方在古文中指代社會。簡單釋義則為儒家學派在社會中四處遊學找尋入世之法。道家學派在社會之外學思,與天地為伴山水田園。深入淺出的釋義之後不難看出儒家的遊方之內強調社會責任,是一種入世哲學。道家素來崇尚無為而治,將內心寄於山水田園,尋求出世之道。

一心入世志存高遠,一身出世靜守己身

事實上關於入世與出世,很多人總有這樣的誤解。有人認為入世是積極有為、奮發進取的人生態度,而出世就是消極避世、無慾無為的心態。實則不然,人生,不能簡單地以積極或消極來作為評判入世與出世的標準。入世強調的是社會中的人事和人際關係,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道德體系的羈絆,而出世的哲學追求的則是從世俗中解脫出來,進入心中的理想世界,要以靜氣為基,以天地為輔,放浪形骸,不問世俗。

尋一處出世之所,安一顆入世之心

表面上看入世和出世是對立的,有點類似於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對立。然而這兩種哲學對於個體自身而言,影響本無所謂積極或消極,只是個體內在對世界的認知。生活告訴我們,純粹的入世或出世幾乎是不肯能做得到的,生活的哲學是要在二者之間尋求互補和綜合,只有這樣,生活才能平衡。

一身居府詩意山水,一世入塵縱橫丹心

生活需要平衡。無論入世出世,中國人的理想境界是在二者之間找尋雙全之法。而最好的方式古人千百年前就給出了答案,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以出世之定心,處入世之事。以入世之願力,求出世之法。

尋一處出世之所,安一顆入世之心

社會是思考的入口。哲學是思考的出口。古人云,小隱隱於林,大隱隱於市。積極入世在繁華的都市生活中努力實現人生價值,清淨出世在繁忙喧囂生活中抽離自身保留一份從容閒適。入世安天下,出世安己身,也是融創品牌一直以來所堅守的本心。

懷揣著對恬淡生活文化的厚重敬意和對現代都市日新月異發展的深刻理解,融創為為數不多的城市量身定製、開院造府給了成都一座玖棠府。前庭後院的佈局在城市中還原真正的綠色田園生活。天府新區的選擇在山水間同步城市發展的脈絡。“取意東方,道法自然”,在精神世界與環境美學中品味每一份蓉城人心底的生活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