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国家农业研究投入与政策改革(三)

纪承名 韩一军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

引言(三)

不过,由于两个主要原因,私营部门或发展中国家农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很可能不是高收入国家公共研发投入的替代品。首先,私人公司不愿意投资那些收益不足的研究。私营农业的研发主要由生产农业投入品的公司(如农业机械,农用化学品,种子,动物药品等)进行,在商业化前的科技平台,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等许多重要领域投入很少(Fuglie和Toole,2014)。这些类型的投资的市场回报远低于其社会回报,因为这项研究产生了很大的溢出效益,因此,这对供应商来说很难适应;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如环境保护,市场并不总是直接重视社会效益(Pray and Fuglie,2015)。其次,农业技术对环境条件敏感,因此倾向于具体地点。例如,热带环境中的农业研究可能比温带环境下的农业研究集中于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生产限制。因此,几乎完全位于温带地区的高收入国家很可能只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中获得的技术进步中获益,这些国家大多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环境。

研究中出现的技术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这种生产力增长不仅扩大了产量,而且节省了资源。将农业增长分解为十年的农业增长,这是由于农业投入增加以及由于提高这些资源的生产力而导致的增长。生产率是指作物总产量与牲畜总产量与生产中使用的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材料投入总量之比,或全要素生产率(TFP)。就整个世界而言,提高农业产量在1990年以后更加依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此后,约四分之三的产出增长来自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而仅有约四分之一来自于扩大投入品的使用生产。对于高收入国家来说,农业产量的增加几乎完全取决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近几十年来,虽然农业产量增长速度放缓(自1980年以来平均每年不到1%),但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使得农业投入减少,释放了用于经济其他地方的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高收入国家的农业投入总量至少在1980年以来一直在下降。然而,农业产量继续增加,因为该部门剩余资源的总生产力增长速度高于投入的下降速度。

还应该指出,即使测量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增长,农业研究和创新也可能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果环境退化 - 例如由于新病虫害的出现,灌溉用地下水资源的枯竭,或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 - 可能导致的农业生产力下降可能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持续的研究投资有助于通过开发新技术来应对这些变化,从而抵消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保持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研究有时被称为“维护研究”,这被认为在美国农业发展中尤为重要(Olmstead和Rhode,2008)。一项研究估计,高达40%的美国公共农业研发部门致力于维护研究(Sparger等,2013)。除了提高或保持生产力的经济效益之外,研究还会产生节约环境资源的技术。

*本文翻译自美国农业部报告《Agricultural Research Investment and Policy Reform in High-Income Countries》,不代表作者及本头条号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