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我家巷口的那條道,其實就是整個姑蘇的南面,佔了環城河健身步道的4分之1弱,因為伍子胥設置的蘇州老城南北稍長東西略短。兩個地標,西頭是水陸盤門、瑞光塔、吳門橋一組的盤門三景,東頭是滅渡橋以及蘇州人不以為然的那些殖民地租界房子。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滅渡橋到底是個交通樞紐,三不五時的狐朋狗友約著橋堍的各類餐飲、或者前面不遠海哥家試新菜的吃吃喝喝,不管是滿心歡喜意氣風發的按捺不住早早出行,還是酒足飯飽興高采烈的意盡闌珊漫步晚歸,滅渡橋都是一個走過路過的必經之地,而且還是景色秀美風光無限的拍照基地,誘惑極大,耐不住拍幾下,發發圖秀秀。率性隨意的而為,本不算個事兒,卻每每因此屢遭朋友圈質疑:滅渡橋還是覓渡橋,這是個問題?

此事還真是說來話長。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蘇州有句老話俗諺,叫做“造塔修橋全要神仙幫忙”,許多古橋的修造都是如有神助神來之筆的五迷三道傳說。姑蘇古城南面東隅的滅渡橋當然也不例外,傳說不同凡響:從前,有個過路客商,要去葑門外大街,巧遇有隻漁船在撒網捕魚,客人要擺渡,就好說好話:“巴望你一網打一條大鯉魚!”話音未落,漁夫果真網到一條金色大鯉魚。客商再接再厲,笑嘻嘻地說:“巴望你網到一條大鯉魚!”果然,這次是一條比前一條更大的銀鯉魚。漁夫貪心不足,如此反覆了18次,仍不罷手,沒有擺客過河的意思。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惹惱了的客商改換了念詞:“金鯉銀鯉請聽好,快快都往水裡跳!”轉眼間,艙裡18條大鯉魚都跳回到河裡去了。此時情景,漁夫更加不肯擺渡了,還嘰咯嗎咯十疙亂盤問客商纏纏不清吵了起來。客商也不再同他囉嗦,從腰間解下一條“青龍帶”,拋向天空,拋到雲端的飄帶落下時已然成了架在河上的一座高高石橋,客商悠然上橋,倏忽不見。漁夫這才恍然大悟,自己是遇到了仙人,有眼無珠,懊悔不迭。從此,人們從運河南面上葑門外大街就不必再覓渡和擺渡了,可以從橋上直接走過去,根本上消除了渡船,此橋就被冠以滅渡橋之名。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滅渡橋的確是有些年頭的了,始建於1298年的元大德二年十月,至大德四年三月竣工,歷時差不多一年加半載一年有餘。這兒過去是京杭運河的水陸要津,雖然造橋與神仙無關,卻也還是與一位僧人有關的。乾隆《元和縣誌》雲:“滅渡橋,一名接渡橋,元大德間崑山僧敬修創建,張元亨記。明正統間,太守況鍾重建,西屬北三十一都正扇一啚。”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民國吳縣誌》的記載說是:元朝元貞年間,客商、百姓通常在此擺渡過往,屢遭船家敲詐勒索,崑山僧人敬修經過這裡時也因無錢而遭遇百般刁難奚落,敬修和尚會同里人陳玠、張光福等共同募集銀錢,化緣告白說:“大河阻隔擺渡不便貧僧發願大橋必建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廣結善緣福報無邊天人共慶善哉善哉大明嘉靖。”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1997年出的《蘇州詞典》等書籍中也記載說,此一水段曾經水域寬闊,不靠船舶無法通行,船伕以此欺凌旅客,甚至掠奪乘客的財物,崑山和尚敬修也差點遭殃,於是上訴官府治船伕罪,同時募捐建橋,取名為“滅渡”。望文生義,也是消滅渡船的意思,透過字面,隱含了敬修掃除強橫兇暴平暴利民的志向。且在佛家,對於“滅”字,並無忌諱。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吳縣誌》的記載很明確:“志平橫暴也”。其時平江路長洲縣知縣張元亨專門作文以記之:“吳城東南有塘,接吳江、達臨安孔道也。由赤門灣距葑門水道間之非渡不行。舟人橫暴,侵凌旅客。風晨雨昏,或顛越取貨。崑山僧敬修,幾遭其厄,僅得免,走訴公廷法治之。既思創建石樑,利濟永久。偕里人陳玠、張光福,遍籲郡城,誠以感物,公以服眾,敏以集事,期月金錢匯萃,爰興工作。始大德二年十月,訖工四年三月。橋成,長二十八丈四尺,高三丈六尺,廣視高之半有加。工萬六千有奇,費三千有奇。南北往來踴躍稱慶,名滅渡,志平橫暴也。槓梁,王政之一,成於空桑氏教有位者恧焉。因士民請志其緣起,刻於石,以待後之修復者。”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此時的平江路乃行政區劃,相當於省或地區的概念,指蘇州一帶,並非路名。

此橋建好,滅了渡口。所以順理成章,天經地義,取名滅渡。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有一懸疑令人費解,元大德和明嘉靖之間是有時間上很大差異的,得有250年之遙了,這是有待考證確切的。但是記載往往流於公事形式,難免敷衍了事;傳說倒是常常兼顧民心良好所願,也寓意深長。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看起來有點花裡胡哨的橋身,一來是年代久遠風吹雨淋風吹日曬的歲月滄桑,二來本就是武康石、青石、花崗石的混砌。橋為薄型單孔拱式,東西走向,通長81.3米,淨垮19.3米,高為8.5米,原兩坡各設53步石級。明代正統年間蘇州知府況鍾重修,清同治間再修。1985年的整修,拆除了鐵欄杆,恢復石欄。長系石端部刻有獸面紋浮雕,說起來也算是始建遺物。橋形一直維持舊狀未有改變。200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因為一修再修,所以有些後遺之症已然沒法追究到底是誰犯的錯:拾級而上時一鼓作氣馬馬虎虎不覺得,逐階而下時讓人犯難,臺階高度未必,寬度有點促狎,一步不夠兩步嫌多,需要三步並作兩步走,大步流星下橋,跌耷廝衝的會很危險。這與西面一座搬來重建的蟠龍橋是一個毛病,猜不透設計工程師是怎麼想的,是古代人的從容,亦或現代人的悠閒?比較符合科學的解釋也有,說是採用增大跨度而不作多孔設計,以適應水流湍急、過往船隻體量大、往返頻繁的需要,在拱頂與面石間不加填層,並儘量增加橋身坡長,使大橋平緩易行,高而不峻,穩重大方,堪稱江南古橋樑中的成功作品。這倒是在邏輯上與吳門橋更相吻合,但吳門橋的臺階明顯要合情合理人性化許多。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蘇州話中滅、覓同音不分,可能太多人習慣使然附庸風雅覺得“滅”字太過彪悍,而“覓”更具雅意,時至至今,更為甚囂塵上,以訛傳訛稱覓渡橋。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覓渡橋其實另有其主,有兩座,分別在在旁邊滅渡橋左右兩側,確切的說是莫邪路和南門路和冬青路的交匯處,一橋雙跨了京杭古運河和環城河。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我記憶尤深的是這是我童年時代看見過它建造的大橋,上個世紀1970年代,在古橋北側約60米處建造人字形新橋,為單孔鋼筋混凝土桁架拱橋,寬15米,長75米,跨度60米,西引橋長55.75米,東引橋長39.80米,南引橋長26.60米,這是第一座由蘇州市自行設計、施工的大型桁架橋樑。橋名取自滅渡橋之訛稱“覓渡橋”。1975年6月竣工通車後,既是城市橋樑,又是吳江經蘇州去常熟等地的過境幹線公路橋。敗筆之處在於它自說自話自行其是地把滅渡橋隔在了外面,與周邊環境一點不搭,好似隨其自生自滅了。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2002年11月結合南門路改造又新建覓渡橋,為有區別而姑且名之覓渡新橋,新覓渡橋位於古橋南側約60米處,全長337.4米,其中橋西側跨徑127米,東側跨徑151.4米,主橋淨跨28米,高8米。新橋總寬36米,除車行道、人行道外,還設有專用人行道,以方便人們上下橋觀景、散步,2003年6月竣工通車。新橋的建成,溝通了東西向的交通,同時,又迴歸了“覓渡攬月”的景點。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站在橋上望水,有一碧萬頃之感,明月從水面遙升,則一片清盈,恍然“海上生明月”了;如果傍著石欄河岸賞月,幽藍夜空下有橋洞剪影,好似月亮在橋洞幽深處早早藏著,然後帶著些許羞澀慢慢升起,不經意間把許多成人帶回了童年。現在的環古運河覓渡橋渡口,亭臺曲欄美不勝收,新橋、古橋與隔河相望的堞樓相互映襯,形成了姑蘇東南一角的古韻今風。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新橋造好了,老橋自然而然就拆了。注意,拆的只是新舊之老橋,而並非古橋,古橋一直就在,搞就搞在這裡,七纏八纏搞七捻三,容易混淆,忽左忽右的,讓人誤以為新覓渡橋是相對古橋而語,儘管以後因為舊橋不再,取締“新”字,覓渡橋堂而皇之名正言順,但陋習難改非三朝兩夕,終究讓人誤打誤撞且還一而再再而三強詞奪理理直氣壯耿耿於懷念念不忘冥古不化振振有詞以訛傳訛延續至今。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而如果有心在那徘徊流連,其實還能依稀發現早年的那座已經被拆的覓渡橋的痕跡,就在覓渡橋西堍,沒有拆除乾淨的引橋部分,水泥的路面,紅磚的橋欄,有一個藕斷絲連的名字,叫“小覓渡橋”。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有兩個牛牽馬幫牽強附會的事兒倒是也不妨斟辨一番。一說是歷史上蘇城每遇戰事,滅渡橋附近均有重兵把守。三國時,周瑜曾在此橋東堍的肖堡場,操兵點將,古人稱“操場上”,其地一直延續至清代,均為兵丁使用。而三國那會兒其實還根本就沒有橋不橋的呢。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另一說是1862年,太平軍駐守滅渡橋,清政府聯合洋槍隊,企圖消滅太平軍。洋槍隊乘了小貨輪在滅渡橋至寶帶橋的京杭大運河沿線進行擾攪,破壞駐防。太平軍事先在河中投放大量水草,纏滿輪船的螺旋槳,一時動彈不得,太平軍趁機打擊洋槍隊。這個真真假假的有點兒難說,保不準,可事實上毫無疑義。

姑蘇滅渡橋究竟是“滅渡”還是“覓渡”?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