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笔记 40|数数,不仅仅是1,2,3——《幼儿数学核心概念》第三章回顾(上)

活动简介

2018年,我们决定在群内开展共读好书活动,挑选与STEAM启蒙相关的书籍,一起深挖细耕,提升育儿能力,开拓启蒙思路。

当前,我们选的是《幼儿数学核心概念》,计划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读完,会定期整理群内讨论的主要内容在公众号上,方便大家回顾。

共读笔记 40|数数,不仅仅是1,2,3——《幼儿数学核心概念》第三章回顾(上)
共读笔记 40|数数,不仅仅是1,2,3——《幼儿数学核心概念》第三章回顾(上)

第三章 数数(上)

领读人:洋葱妈

领读时间:2018.3.27

数数,几乎是所有家长对孩子最早进行启蒙的技能之一,也是家长们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炫耀自己孩子是牛娃的有力证据。谁家孩子不到2岁就可以数到100,往往成为家长们焦虑恐慌的源泉,对比自家娃,深深叹息贴上标签:我家娃没有数学天赋!!!

但是,不到2岁能数到100就等同于有数学天赋吗?3岁了还不能数到10就代表没有学习数学的天资吗?这可能会打上两个大大的问号。且不说每个孩子顿悟开窍时间不同,数学本身就是用各种规律模式来认识客观世界的庞大知识体系,岂只是数数所能等同的。况且,正如《幼儿数学核心概念》一书中所说“数数,不仅仅是1,2,3……”。对孩子的数数启蒙,不仅仅是停留在靠孩子的记忆唱数到100,而是我们家长需要带上“数学透镜”,引导孩子用“数学思维”来描述真实世界。

一个简单的数数行为就可以打上“数学思维”的标签,是我们平时把数数想得太简单在教娃假数数,还是“数学思维”太玄乎容易纸上谈兵?各位看官,别着急,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为什么《幼儿数学核心概念》说“数数,不仅仅是1,2,3……”。相信我,等解读完,不用我回答,大家心里都会对上述问题有自己明确的答案。

《幼儿数学核心概念》书中强调数数绝不仅仅是1,2,3。它包含两个核心概念:

1.数数可以用来确定一个集合数量的“多少”。

2.数数的基本原则(固定顺序原则、一一对应原则、顺序无关原则、基数原则)实用于任何集合。

第一个核心概念非常好理解,任何集合都有数量这个属性,可以用数字来描述集合数量的多少,而数数可以帮助我们精确地知道集合数量的多少。这也是家长们最热衷于问孩子的问题:这里有多少个苹果?这里有多少个积木?……但是在问的过程中,家长们会逐渐发现为啥孩子都可以熟练数到20却还不知道这里有5个苹果、7块积木呢?答案就是,数数包括两个层次:记忆数数和理解数数

记忆数数是按照顺序从记忆汇总提取数词。说白了,就是孩子靠自己强大的记忆力记住了带顺序的“1,2,3,4,5,6,7,8,9,10”,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而孩子自己是不知道这10个数字是有固定顺序内在规律的,也不知道这10个数字是可以跟集合中的物品一一对应的,当然就更不会准确说出集合里总共有多少物品了。这是最低层面的数数,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唱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理解数数是记忆数数的发展,需要将每个数字与具体的物品进行对应,也就是点数,然后理解“多少”的概念,并基于此进行集合多少的比较。较记忆数数,需要孩子具有更高的抽象能力。《幼儿数学核心概念》提到的四个基本原则给出了很好的切入点,帮助引导孩子从记忆数数发展过渡到理解数数。

1)固定顺序原则:数数过程中,每次说出的数词顺序是一样的。

在记忆数数中,孩子也可以机械地背出数字的顺序。在理解数数中,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理解数字是一套有规则、可预测的符号。可以利用书中提到的百数表(如下图),或者让孩子从任意一个数开始接着数、倒着数,或者打断数数过程让孩子继续数下去。

共读笔记 40|数数,不仅仅是1,2,3——《幼儿数学核心概念》第三章回顾(上)

2)一一对应原则:集合中的物体必须且只能点数一次。

提供多样性的场景和实物让孩子进行点数。比如老狼老狼几点了,然后孩子要走相对应的步数;吃饭时间,孩子给大家分发碗和筷子。另外,在点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画面的复杂性、物体排列的复杂性对孩子点数影响比较大。可以尝试将被数数的物体放到较为简单背景下让孩子点数;或者先让孩子对简单排列的物体进行点数,再过渡到对复杂排列的物体进行点数。

3)顺序无关原则:集合的总数与点数这个集合中物体的顺序无关。

这一个原则是建立在一一对应原则基础上的,点数的核心在于集合中每个物品都需要点数到,而跟从哪里开始点数没有关系。可以提供同一集合的不同排列方式,让孩子进行点数。当孩子初步理解了顺序无关原则后,就可以提供复杂排列方式的集合,让孩子通过变换集合的排列方式,用更有效的点数方式来确定集合的总量。

4)基数原则

:点数时最后一个数字代表这个集合的总数。

可以从小数开始,让孩子用数字给小集合作标记。当孩子初步掌握了点数最后一个数字代表集合的总数时,可以尝试对集合增加或者减少物体,让孩子基于集合变化前的基数接着数或者倒着数。也可以尝试按照给定数字,让孩子匹配相应的物体。

到此,各位看官是不是对数数有了更深或者不同的理解呢?欢迎大家到留言区或者群里交流讨论。下次我们将谈谈针对数数可以在家玩的日常活动,欢迎大家捧场!

(更多共读笔记请见群内共享云盘)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