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豐子愷、錢君匋:因爲 剛好遇見你

摘要: 李叔同1940年書法條幅 豐子愷致錢君匋信札 今年是李叔同出家100週年,豐子愷誕辰120週年,錢君匋逝世20週年,是具有特殊意義的時間節點。為此,筆者就李叔同、豐子愷、錢君匋三代人的師徒情緣作簡單梳理,意在重溫那段不平凡的歲月,以饗讀者。 李叔同與豐子愷 1914年豐子愷以第三名的成績入浙江省…

李叔同、豐子愷、錢君匋:因為 剛好遇見你

李叔同1940年書法條幅

李叔同、豐子愷、錢君匋:因為 剛好遇見你

豐子愷致錢君匋信札

今年是李叔同出家100週年,豐子愷誕辰120週年,錢君匋逝世20週年,是具有特殊意義的時間節點。為此,筆者就李叔同、豐子愷、錢君匋三代人的師徒情緣作簡單梳理,意在重溫那段不平凡的歲月,以饗讀者。

李叔同與豐子愷

1914年豐子愷以第三名的成績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那裡,豐子愷遇到了對他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兩位老師——李叔同和夏丏尊。

李叔同是豐子愷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導師,他不僅教音樂、繪畫,還教做人。在李叔同那裡,豐子愷學會了寫生畫法,併為之著迷,便“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永不變志”;更重要的是,他在李叔同身上學到了許多可貴的精神:李叔同是個頂真的人,豐子愷做任何事也一絲不苟;李叔同注重人格修養,認為要做藝術家,必須先做一個好人,豐子愷一生都是個文質彬彬的君子,而且認為“大藝術家正是大人格者”。

在離豐子愷畢業還有一年的1918年8月,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出家。

李叔同與豐子愷已超越了一般的師徒情誼,自豐子愷入學一師初遇李叔同,至弘一大師圓寂,其間兩人過從甚密,且多有書信往來。

1927年秋,弘一大師在豐子愷江灣永義裡租房寓所住了近兩個月,這是兩人相處的一個重要時間段,其間發生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取堂名。豐子愷請求弘一大師為他的寓所起名,弘一大師讓他在小方紙上寫許多自己所喜歡而且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團成許多小紙球,撒在釋迦牟尼畫像前的供桌上,抓兩次鬮,沒想到拿起來的都是“緣”字,於是,豐子愷就把自己的居室命名為“緣緣堂”。並當即請弘一大師寫一橫額,裝裱後掛於江灣的租房裡。1932年,豐子愷用稿費在石門灣自家老屋後面建造“緣緣堂”,因弘一大師寫的橫額太小,後來用的是馬一浮先生題寫的隸書體橫額,至今還在。

第二件事,規劃《護生畫集》。其間兩人基本擬定好了繪製《護生畫集》的總體計劃:由擅長繪畫的豐子愷作畫,由精通佛法的弘一大師撰文,共同編寫《護生畫集》。豐子愷遵弘一大師囑咐,從弘一大師50歲起,每十年作一集,各50幅、60幅、70幅、80幅、90幅、100幅,與弘一大師年齡同長,共6集(前兩集由弘一大師配文)450幅,創作時間跨度長達45年。特別是在“文革”被批鬥後,還完成了第六集《護生畫集》的創作,當時豐子愷已是患有嚴重肺炎的76歲的古稀老人了,以難以想象的意志,每天凌晨4點起床,畫完《護生畫集》的最後一集100幅,終於圓滿完成了恩師的重囑。兩年後,老人與世長辭。

第三件事,皈依佛門。因為弘一大師的影響,豐子愷與佛結緣,豐子愷皈依佛門的想法也得到了弘一大師的讚許。1927年11月9日,豐子愷29週歲生日的那天,由弘一大師主持的皈依儀式在上海江灣家裡舉行,併為豐子愷取法名“嬰行”。弘一大師曾在當年試行斷食後不久,也曾改名為“李嬰”,“嬰”這個字,用在他最得意的學生,如今又是他佛道弟子身上,卻也有一番深意。

豐子愷一直感恩李叔同先生的知遇教誨和深緣厚誼,弘一大師圓寂後,除續繪《護生畫集》外,循弘一大師印跡,於泉州、虎跑等地祭奠,以示懷念。

豐子愷與錢君匋

1923年春,經錢作民介紹,豐子愷認可,錢君匋免試入學上海藝術師範學校(股份制學校)。由此錢君匋從家鄉屠甸進入大上海,開始他不平凡的藝術人生。師範學校教美術、音樂、圖畫的老師都是李叔同的入室弟子豐子愷、劉質平、吳夢非。

在校期間,豐子愷指引錢君匋:先寫《龍門二十品》,也可以從《石門頌》啟蒙。由碑入手,錢君匋開始慢慢窺得書法堂奧。豐子愷對錢君匋這個同鄉得意門生亦是鍾愛有加,有讚許,也有批評和鞭策。

豐子愷曾有這樣的讚語:“錢君匋富於美術天才,幼時在藝術師範學畫,頭角嶄然,冠於儕輩。長而技益進,欲窮美術之源,由畫進於書法,更進於金石,遂大展其才,自成一家……”

一封措詞嚴厲的批評信。錢君匋曾說起這封信:“18歲那年,我畢業於上海藝術師範學校,豐子愷就是我的老師。我畢業後沒有找到工作,就寫信給豐先生,請他留心為我找個工作。我去信中有錯別字和不合語法的文字,豐先生回信指出,要我把這些缺點彌補,並非常嚴厲地說,這樣的文字水平,即使有合適的工作,我敢介紹嗎?我讀了信就奮發通讀《實用學生字典》,半年後,把字典全部背誦出來了!雖是工具書,但我讀來頗有興趣。”後來錢君匋頗有成就後,豐子愷也感慨道:“想不到!當年我的一封批評信,竟然起了這麼大的作用,逼出了一個作家和音樂家。”

另外我們還可從一書一畫中窺得豐子愷對錢君匋寄以厚望,時時掛念並鞭策之。(附書法款:崔子玉座右銘,句句著實,字字芬芳,至理名言,千載常新。沐手敬書寄呈君匋賢伉儷,身體力行。丁亥晴秋,子愷五十誕辰,時居杭州西湖之濱;畫款: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丙戌清和,奄留山城欲歸不得,寫此寄君匋,子愷。)

錢君匋對豐子愷亦是畢恭畢敬,奉為恩師,未敢有一日相忘,每每有新書出版,必工工整整地用小楷署名奉上,以求誨正。

因為剛好遇見你,從此人生就不再平凡。用佛家語來解釋:一切皆是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