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豐子愷“邂逅”李叔同

2019.12.20

第556次推送

李叔同一生,經歷豐富,身份多變。如他的學生豐子愷評價的那樣:“由翩翩公子一變而為留學生,又變而為教師,三變而為道人,四變而為和尚。每做一種人,都十分像樣。好比全能的優伶:起老生像個老生,起小生像個小生,起大面而又很像個大面……”

“全能”二字,實非虛言。作文、吟詩、書畫、填詞、譜曲,以至篆刻、演劇……諸種藝術表現形式,李叔同幾乎全般皆能。“文藝的園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這本已是傳奇,但驚世的才華卻不是李叔同一生最為人稱道的部分。

李叔同凡事認真,他一生的諸般緣法,原無定數,終究成就了他的種種身份。你或慨嘆,如此文采風流者,原非尋常人,可以說他身上具備大部分人所豔羨的才能,卻毅然在聲名正盛時選擇了褪去浮華的別樣人生。

但你若旁觀李叔同這一生,旁觀他為人、育人、度人、度己的一生。原來,得未曾有,也究竟清涼。他的一切,既映照著他的內心,也光亮著他弟子的人生。而那種種看似不尋常的選擇,其實在李叔同身上的發生實自然妥帖。

春風桃李一杯酒,恰是在李叔同與他人的相處中,在他育人的樁樁件件事中,最真切自然地傳遞著他所秉持的種種理念,和這背後那個赤誠的人。

“為人異常的怪”——守時嚴格

劉質平是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的門生。劉質平家境貧寒、學習刻苦。一次,他拿著習作去請教老師。李叔同對他說,晚上八點在音樂教室見。當晚突降大雪,劉質平頂著寒風準時赴約,卻見教室門關著,裡面黑漆漆的。他站在走廊裡等。十分鐘後,教室裡的燈突然亮了,李叔同從裡面走了出來。原來他在考驗劉質平。劉質平考驗過關,李叔同決定每週額外指導他兩次。

1905年,李叔同到日本求學,認識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著名戲劇藝術家歐陽予倩就是其中一位。一次,歐陽予倩和李叔同約好八點在李叔同寓所見面,但他因趕車耽擱了幾分鐘,待趕到時已是八點零五分。結果李叔同讓他吃了閉門羹,只把窗口打開對他說:“我和你約的是八點鐘,你遲了五分鐘,我現在沒工夫了。我們改天再約吧。”歐陽予倩因此認為,李叔同為人是異常的怪。其實,這不是怪,是守時嚴格。

“你肯自殺嗎?”——純粹認真

夏丏尊是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任教時的同事,也是他最好的朋友。七年中,李叔同和夏丏尊晨夕一堂,相處十分融洽。李叔同後來的削髮為僧,得益於夏的“助緣”。

一次,學生宿舍遭竊,大家懷疑是某個學生所為,卻苦無證據。夏丏尊當時身為舍監,無奈之下向李叔同請教。李叔同對他說:“你肯自殺嗎?你若出一張佈告,說做賊者速來自首。如三日內無自首者,足見舍監誠信未孚,誓一死以殉教育。果能這樣,一定可以感動人,一定會有人來自首。——這話須說得誠實,三日後如沒有人自首,真非自殺不可。否則便無效力。”

夏丏尊沒勇氣接受李叔同的建議,但他從這番話領教了李叔同做人的純粹與認真。

“列自己收入資助學生”——一諾千金

1915年,劉質平因病休學。李叔同去信寬慰弟子,說:“人生多艱,不如意事常八九。”鼓勵弟子要“鎮定精神,勉於苦中尋樂”。在老師的寬慰鼓勵下,劉質平邊養病邊讀書,學業大有長進,病癒後聽從老師的建議赴日本留學。

因經濟困頓,健康欠佳,劉質平留學期間,常感“愈學愈難”,甚至心灰意冷學不下去。家境愈來愈糟,劉質平終失去了家庭資助,眼看學業要中斷。此時的李叔同儘管薪水不高、家累又重,仍慷慨解囊,決意資助弟子完成學業。在給弟子的信中,李叔同詳細列出自己的收入支出:

每月薪水105元;上海家用40元;天津家用25元;自己食物10元;自己零用5元;自己應酬費、添衣物費5元。如此,每月可餘20元。

李叔同表示,這每月20元可供劉質平求學所需。他在信中叮囑弟子記住幾點:一、這筆錢是饋贈不是借貸,不必償還;二、不要對外人說起此事;三、安心讀書。

李叔同因嘗試“斷食”而熱心佛學,終決意斷髮出家。入山剃度前夕,李叔同什麼都放下了,親情、友情、愛情,都已放下;唯獨放不下的是遠在日本的弟子的學費。他寫信告訴劉質平,自己出家之前會借一筆錢做他的學費:“餘雖修道念切,然決不忍置君事於度外。此款倘可借到,餘再入山。如不能借到,餘仍就職至君畢業時止。君以後可以安心求學,勿再過慮,至要至要!”

這番話,體現出他一諾千金的美德,更蘊含李叔同對弟子非同一般的深沉之愛。

“你的圖畫進步很快”——春風化雨

如果不是李叔同的慷慨解囊,劉質平的學業恐怕會過早中斷;而如果沒有李叔同關鍵時刻的出手相助,豐子愷恐怕早被學校除名了。

豐子愷原本喜歡數理化,從未想過專攻繪畫與音樂。因為聽了李叔同的課,才漸漸喜歡上繪畫和音樂。在豐子愷眼中,李叔同從不疾言厲色批評學生。有學生在課堂上犯了錯,他只在下課後和顏悅色地向對方指出,然後向這位學生鞠一躬,提示你可以走了。對老師的呵斥,學生們司空見慣也就麻木不仁了;對李叔同這樣的彬彬有禮,學生們反而手足無措消受不起。一位學生說:“我情願被夏木瓜(夏丏尊外號)罵一頓,李先生的開導真是吃不消,我真想哭出來。”

李叔同首次指導豐子愷畫模型的情景,豐子愷一輩子也忘不了。在回憶中,他說:“同學一向描慣臨畫,起初無從著手。四十餘人中,竟沒有一個人描得像樣的。後來他範畫給我們看。畫畢把範畫揭在黑板上。同學們大都看著黑板臨摹。只有我和少數同學,依他的方法從石膏模型寫生。我對於寫生,從這時候開始發生興味。我到此時,恍然大悟:那些粉本原是別人看了實物而寫生出來的。我們也應該直接從實物寫生入手,何必臨摹他人,依樣畫葫蘆呢?於是我的畫進步起來。”

當時豐子愷擔任級長,經常為班級事向李叔同彙報。一次,豐子愷彙報完了,轉身欲走,李叔同喊他回來,對他說:“你的圖畫進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像你這樣進步快速的學生。你以後,可以……”

丰子恺“邂逅”李叔同

豐子愷為弘一法師所繪畫像

聽到老師說出這樣的話,豐子愷如同數九寒天突然置身於燦爛的陽光中,那份溫暖與喜悅,令他微微有些暈眩。看著老師期待的眼神,他激動而鄭重地說:“謝謝先生,我一定不辜負先生的期望!”那天晚上,李叔同敞開心扉,和這位得意門生聊到深夜。在後來的回憶中,豐子愷說:“當晚李先生的幾句話,確定了我的一生。這一晚,是我一生中一個重要關口,因為從這晚起,我打定主意,專門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幾十年來一直未變。”

“多餘的宣紙如何處置?”——細緻入微

一次豐子愷寄一卷宣紙給弘一法師請他寫佛號。宣紙多了些,弘一就寫信問豐子愷,多餘的宣紙如何處置?又一次,豐子愷寄給弘一法師的信郵票多貼了一些,弘一就把多的幾分寄還給豐子愷。後來豐子愷寄紙或郵票,就預先聲明:多餘的就奉送老師。

豐子愷曾請老師去家中便飯,請他在藤椅上就坐,弘一法師總是先搖一搖藤椅,然後再坐。每次都如此。豐子愷不解,問老師何以如此。弘一法師答:“這椅子裡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著。突然坐下去,要把它們壓死,所以先搖動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讓它們走避。”

李叔同還曾告訴豐子愷,每當黃梅季節,他就很少出行,因為這季節地上各種生物活動頻繁,一不小心,路上行走的人就會踩到它們。

以上幾件生活瑣事貌似尋常,卻讓豐子愷心靈受到極大震動,他意識到在做人認真方面,自己和老師還有很大差距。所以,他感慨,無論做人繪畫,自己不能存絲毫的懈怠之心。

本文選自《不寵無驚過一生:李叔同與豐子愷》

民國史上一對傳奇師徒

百年之後一觀別樣人生

<table><tbody>

《不寵無驚過一生:

李叔同與豐子愷》

魏邦良 著

定價:38 元

ISBN:9787309146950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豐子愷“邂逅”李叔同
/<tbody>/<table>

亭亭菊一枝·落花辭枝

“即便心如古井,李叔同也不可能把過去的生活從心中連根拔起。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候,懷舊,如同一隻蚤子,悄無聲息地爬上他那一身破舊袈裟。”

蓮花不染塵·桑榆晚景

“活著時,勤勉認真;辭世時,也會一片坦然吧。我相信,豐子愷辭別人世時一定像他的老師李叔同那樣看到了‘花枝春滿,天心月圓’那美麗而明淨的風景。”

遇見李叔同是豐子愷一生最重要的事。精繪畫,曉音律,擅文學,在民國史上,豐子愷堪稱不可多得的通才之一。他在藝術上的成就,有很大一部分,源於與李叔同的師生之緣。朱光潛認為,豐子愷的許多地方得益於他的老師李叔同:“他的音樂圖畫文學書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風采,都頗近於弘一。”

豐子愷的漫畫與文章中,透漏著於生活漫漫無盡的溫情,他在這其中試圖傳遞的內容,恰如他自己所言,乃“不寵無驚過一生”。這“不寵無驚”,既有他自己的緣法,更承接了他從老師李叔同那裡體悟到的人生。

李叔同與豐子愷,不僅是師徒,也是人生密友、藝術知音,兩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民國史上這對師徒,堪稱佳話,也是傳奇。事實上,這樣親密無間的師徒關係已成遙遠的絕響,是不可複製的風景。

丰子恺“邂逅”李叔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