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沒有一種政策能適用於所有時期和所有國家|正略名家

何帆:没有一种政策能适用于所有时期和所有国家|正略名家

趙民微分享文學/評論/經濟/故事/生活

作者 | 何帆

來源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

從理論上講,自由貿易理論和產權保護理論都沒有錯。自由貿易當然能夠帶來更多的好處,產權保護也能夠讓投資者對未來更加放心。但是,每一種理論、每一種政策都不可能適用於所有的時期和所有的國家。

在經濟發展初期的時候,一個國家剛剛打開國門,會遇到很多來自外部的衝擊。為了緩和外部衝擊,更好地維護本國的社會穩定,國家應該提供更多的保護。最理想的保護是鞏固本國的社會保障體制,儘可能地幫助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本國利益受損的那部分群體,尤其是工人階層。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就發現,一個國家的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其政府規模相對就越大,典型的例子就是北歐國家。北歐國家個個都是小型開放經濟體,高度依賴國際貿易,但恰恰因為對外開放程度高,它們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更加發達,是遠近聞名的高福利國家。次優的選擇是貿易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是一種很笨拙、低效的保護政策,但總歸聊勝於無。

在社會逐漸趨於板結化的時候,既得利益集團會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打破既得利益集團,有助於促進經濟發展。怎樣才能打破既得利益集團呢?最好的辦法是引進新的競爭者,讓新的競爭者去挑戰既得利益集團,迫使既得利益集團也能振作起來,打起精神參加平等的競爭。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呢?那麼,次優的選擇可能就是出現較大的社會變動,剝奪既得利益集團的特權,粉碎前進道路上的障礙。這一過程不可能是非常溫文爾雅的,一定會帶著暴力甚至血腥,但從長時期來看,是非功過,誰與評說?

怎麼才能讓博爾特跑不過我?

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這些問題。如果我們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是不是就能自動地帶來經濟增長呢?如果我們破壞私人產權保護,是不是就能自動帶來經濟增長呢?如果我們反對民主制度,是不是就能給經濟增長創造很好的條件呢?當然不是。如果A不一定導致B,那麼非A是不是一定能導致B呢?也未必,導致B的可能是另外的因素,比如C。模仿西方不能保障發展中國家成功,反對西方也不一定能夠保障發展中國家成功。經濟增長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就像種子發芽,那是要在一切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才能出現的:土壤、水、陽光,缺一不可。

我們更需要警惕的是,有些西方觀點未必是出於對發展中國家的關心,未必是單純地好為人師,而是要用制度為藩籬,限制發展中國家的手腳。規則是不是都是平等的?這很難說。如果跑步,我比不過“飛人”尤塞恩·博爾特,但如果允許我改一下規則,我就能跑贏他。比如,我可以規定,每跑100米,就必須默寫一篇《古文觀止》裡的文章,考一道宏觀經濟學的題目,通過了才能跑下一個100米。在這種新的規則下,你覺得誰能跑第一呢?

在國際政治的格局之中,規則由強者寫就。發達國家利用它們控制和操縱世界經濟的實力,在制定國際經濟體系規則時很喜歡採用雙重標準。比如,發達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越來越嚴,這不一定是好事。打個比方,如果我在河上修了一座橋,向過往的車輛行人收過路費,大家應該覺得是公平的吧。那麼,如果我規定,禁止任何人再修其它的橋,到河對面都要走我這座橋,是不是就很無理了?很多現行的知識產權保護,不是保護某種特定的生產工藝,而是保護最終產品,也就是說,哪怕你用其它的生產工藝,只要你生產的東西跟我的相似,那都是不可以的。

再比如,關於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發達國家也會更強調現有的排放,忽視歷史上的排放。如果按照現有的排放,發展中國家當然責任更大,但要是考慮歷史上的排放,發達國家做的遠遠不夠。這就好比一桌盛宴,發達國家已經吃撐了,但到了上甜點的時候發展中國家才趕到,於是,發達國家說,甜點都歸你了,那麼,你把這一桌酒席的錢都付了吧。你覺得這樣的做法公平嗎?

遇到這樣的問題,不要輕易地感情用事,忙著去站隊,多想想事物的不同方面。“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你應該爬得更高一些,歡迎來到海拔3000米的地方,再看看下面的風景。

關於作者

何帆,正略書院專家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經濟》編輯部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