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能所双亡 绵密保任

一、放下所缘之境怎么办呢?

上师告诉我们:“能所亡处自性现,绵密保任勿轻忘。”能所亡处就是能所双亡,这个能所亡处有两层境界。

达照法师|能所双亡 绵密保任


我经常跟大家讲,第一层就是能跟所,先把所亡掉,把能先保住,就是我们要求大家能够有能力打七的,要做到这步功夫。如果做到了,你过来打七那进步很快;这步做不到,在这里打七,充其量是让你腿受几天苦。苦死了心里还想:“这么苦就当消业障吧,我业障消掉以后总会好一点的。”就是你做不到把六尘的境界,随时都舍弃掉。

六尘的前面五尘比较好办,我们看见跟没看见一样,听到跟没听到一样,眼耳鼻舌身,其实真随时都把它舍弃也不太容易的,但这个还算容易,就是这个法尘相当难。

法尘就是我们的妄想,你要能够看到妄想生起来之前,妄想就像秋风扫落叶,扫不干净,秋风一吹,你刚扫完,它又落了一地啊,刚刚前念才把这些抛弃,后面一念后门它就马上冲进来了。所以南怀瑾老师说的一句话说得好:“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它着地自成灰。”不要扫它了,那么吃力那么累干什么,哈哈一笑往那一坐好了,它要来就来,要走就走吧,它会着地自成灰的,这就是第一重境界:把所放下,能还是一笑罢休闲处坐,坐在那里就是能。

二、关于心的四句话我们能打七的坐在那里,基本上脸上都不会有皱着眉头难受的样子,一看难受的样子就知道你那个贼在那里,痛起来了,妄想来了。真是没有妄想,他是一笑罢休闲处坐,他的脸上是舒展的。在今年正月,我碰到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他想到深山里面去吃树叶,他跟我讲了几句话,我觉得这个人很厉害。学营养学的,上大学不想上了,他想跑到深山里面去,他妈吓死了,把他带过来。我没有见过二十岁的人这么沉稳,沉稳不是沉重,这么坦然的,他的内心非常平静,平静到在座诸位都达不到,所有我见过的出家人也没达到过,讲话很轻、很慢,他曾经有二十天不吃饭只喝水。

第一句话他讲的,他发现,他说:“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欲望。”我觉得简直是真理哦,你看看,我们想开悟的欲望有没有,你想你就痛苦了,跟你说,所有的痛苦来源于欲望。

第二句话讲的是,他在那段时间所体会到的对心的形容,非常好,他说:“心是没有皱褶的,心是舒展的。”心是舒展的,很平,就是你的脸,眉头没有皱起来,舒展的,心舒展了你的眉毛也是舒展的,脸色也是舒展的,所以第二句,心是舒展的,心是没有皱褶的。你看看我们大家的心里,越用功、越打坐、越着急越纠成一团,腿痛的时候也会纠成一团,手印散了也会纠成一团,哪里不舒服就马上纠成一团。而他二十天不吃饭,他能体会到心是舒展的,就像一张纸没有皱褶一样,没有皱褶的,我们大家看看心里是不是有皱褶,我们说佛陀慈悲的双手,能抚平我心中的创伤,就把我们自己抚平了,但是一个很年轻的人他体会到,自己的心是没有皱褶的。

第三句话是:“心是没有裂痕的。”我们大家有没有伤痕累累啊,那个裂痕在哪里,他能体会到心是没有裂痕的。第四句话说:“心是无条件地快乐。”所以当你能够把这个法尘的概念都放下的时候,你能体会到心确实是无条件地快乐,但这还是第一层境界,能所亡处啊。中国的老子这么了不起了,他也就达到这样一层境界而已,所以我觉得,一个小孩子他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很不容易的,很有善根的。

三、能所双亡

那么老人告诉我们:“能所亡处自性现。”

它有第二层境界,就是把能和所都要消灭、销亡、粉碎。所以当机立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毫不留情地把我们的自我,全部给它扔扔掉了。如果你气魄不够,扔掉了还会把它捡回来的,因为你用意识把它扔掉,下回想想,还是有我在那里,那个根又会冒起来的。气魄够的人,他确实敢把自己扔掉,气魄够了是什么,就是具足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人,出离心就是看到这个世界,我们拥有的六根六尘六识,是我们一切痛苦的内容。

我知道了我的身体、我的思想,这一切无有一毫值得留念,值得你在那里纠结和固执的,这是出离心,菩提心就是生生世世,哪怕舍弃头目脑髓为一切众生,也能够心甘情愿,这种气魄有了,那么你舍弃自我易如反掌。所以有这样的一个前提以后,再加上我们通过克期取证,几天用功下来,就在刀锋上、刀刃上做选择,千钧一发之际,你要选择轮回还是选择解脱。还有一丝一毫地舍不得,你就掉到轮回的坑里;如果你没有舍不得,那你就粉身碎骨:“一句了然超百亿,碎身粉骨何足酬。”所有内在的自我执著和根尘全部脱落,大地平沉以后,老人说的自性现。当你真有勇气把这一切全部截断,你可以尝试着壮壮胆,把自己舍弃一次,然后借着无我的力量回到现实当中,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但是原先的那一切,是非爱恨、人情冷暖,突然不见了,再也没有那个斤斤计较、为自己朝生暮死的轮回痛苦了。

四、自性显现

自性怎么显现哪?只有能所断处,你的根尘识所有的表现,全部都是自性现。历代祖师大德做种种的展示,举一个指头也好,打一拳也好,大吼一声也好,无非告诉你,用你的根、用你的尘、用你的识、用你眼耳鼻舌六根门头,随时随处,任何表现不离当下,那就是回转根尘啊!

所以云门禅师说随波逐流啊,你只有截断众流以后,才能够随波逐浪啊。业来了就来了,业走了就走了,过去的业让我活八十岁,我不要活到八十一岁,过去的业要是让我明天走,我不要等到后天,没有关系,一切随业,来去自在。

就在此时,如果你在根尘当下脱落、能所双亡之后认取了,知道这一切现实的当下,全部是自性的显现。

背后的那个偷心的根、生死的根从此无影无踪。

如果我们平常在生活中的品行好,就是做人的标准很高,已经做得非常善,比如说五戒十善已经做的很好,那你用起功来就如鱼得水,基本上用功就在穿衣吃饭当中。

如果我们平常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说嫉妒心啊,或者是贪欲的心啊,享受生活的那种小资的生活态度啊,那你在生活中还需要磨炼,一对境还会跟着境跑。但是不要紧,跟着境跑的只是一种业的惯性,而不是你。

我们现在如果没有破除我执之前,跟着跑的那个全是我,能所双亡以后,你再随境生心,再跟着境跑,跑过去的全部是一种业,也就是说过去的一种生活惯性,还跟着跑,但是背后跟着跑的那个人,却是没有根的,轮回的根已经被斩掉了。

所以修行没有见道之前,需要三皈五戒十善,把好人做好。当你已经习惯成做好人了,

你一旦见道了,你的整个生活其实就是弘法利生,就是你用功随机,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

但如果品行不好的人,却有一点翻习气的时候,确实还是要注意一下,下一点功夫,如果一不小心,那个名利心一生起来,那指不定还会伤害几个人,但你真见道了也不用怕,因为真见道,能所真能够双亡,他一定是圣人。

五、绵密保任

所以在用功的时候,叫绵密保任勿轻忘,不要轻易地忘记,这是对于精进用功的人来说。

那么这个两句话连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能所亡处自性现,绵密保任莫轻忘。”

对于能跟所脱开,所已经忘记,能还没有忘,就是我们打七这种效果的人,你真正要修行的,确实要绵密保任,不要轻易地被六尘所转。这个是很关键的时刻,就是要全神贯注、不随境转,外不被境迁、内不随心转,就清清楚楚,一笑罢休闲处坐,也很轻松,也不要觉得很纠结很难受。

盯着它,但是轻轻松松地盯着,就是在这里用功的时候,也叫保任,保就是需要提起来、抓住它,任就是放松它、任其自然。所以你妄想来了,告诉自己贼来了,好,一放下轻轻松松了,然后你该吃饭的吃饭,该走路的走路,该说话的说话。

说着说着一不小心又抓住被说的话了,心又随它转了,师父讲到哪个话我听得觉得有受用了,你早就妄想出来了,好,马上一放不理它,这样呢,只要你一放,这就是任了。

跟小鸟学飞是一样的,这个鸟脚跟一点地,它一飞起来,一飞起来因为翅膀太软了,马上又掉下来,那个脚一点地那一下叫做保,翅膀已经张开已经离开地了那叫任。

你一开始任的功夫很差的,任一下马上就掉到地上,马上就粘着了,怎么办?继续飞,所以小鸟要不停地飞不停地飞。

小鸟一般三五天它就能够飞出去了,就能飞得比较稳了,从它学飞开始。我们上根利智的人也要三五年,我们飞得比它厉害了,比较难一点;这个善根稍微薄一点的,要三五十年功夫才能真正做成片。所以这里面呢,大家修三年一千座修满,好像觉得怎么还没有见性呐,有一点受用了,是不是还没有成佛啊,好像就着急了,就不用功了,大错特错!

你要看自己过去的业习有多少,现在你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放松放开去飞,所以这样子绵密保任。悟之前,在一念不生之前保住,一保住以后,就在这种感觉当中,放松放松,让它自然,那用功很轻松。然后能所双亡了,证体以后要起用,在生活中起用,根据你的习气的多少,来看你的保任。

习气少,任的时间长一点,保的时间可能少一点,一保马上就任了,任其自然。

保任这个词是禅宗创造的,用得非常好!绵密保任哪,老人告诉我们,密就是精进,精而不杂叫做密,精密啊,进而不退叫进,所以精进修行就是绵密保任,所以悟以后还要绵密保任。

要保到什么时候?“立定脚跟无偏颇,一切无求道真常。”

立定脚跟,其实你能所双亡的时候,脚跟已经踩地了,已经落地了,知道无我无人无世界,但是在生活中、在工作中,要做到一切无求,你的道就回归中道了,所以从发心用功当下想要打开,必须要当机立断能所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