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大王舉報拼多多,3.4億用戶的平台真的是「假貨天地」?

日前,拼多多帶著“未滿3歲”與“擁有3億活躍用戶”的巨大反差在納斯達克敲了鍾,80後創始人黃崢一夜之間身家超過劉強東。

據拼多多自稱,其活躍買家達3.43億,這意味著每4個人裡就有1人用過這個創立不到3年的產品。

但在網友的評論中,低價、爆款、山寨多、質量差等是最常見的關鍵詞,最近,“童話大王”鄭淵潔舉報拼多多銷售盜版圖書,讓更多人開始關注起了拼多多上假冒商品的問題。

而拼多多依託微信的巨大流量,主打拼團廉價的策略,也引起了人們的思考。

鄭淵潔舉報拼多多

7月29日上午,童話大王鄭淵潔在微博上表示,收到多位讀者的舉報,拼多多平臺上某店鋪銷售盜版“皮皮魯”系列圖書,他已經向國家版權局和全國打黃掃非辦公室舉報。

童话大王举报拼多多,3.4亿用户的平台真的是“假货天地”?

鄭淵潔稱,經律師證據保全向拼多多取證購買,收到的圖書為盜版書,封底的防偽標識都是印上去的。

童话大王举报拼多多,3.4亿用户的平台真的是“假货天地”?

鄭淵潔同時也貼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18條規定,銷售侵犯著作權複製品,是刑事犯罪,將承擔刑事責任,判三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同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定,消費者可以向銷售盜版書的商家進行索賠。

其實,拼多多平臺上存在售賣山寨、假貨產品的情況已經屢見報端,但受關注程度或許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大。如今隨著公司上市,在更多雙眼睛的關注下,拼多多的假冒產品被放在了聚光燈下。

據證券時報報道,7月28日,創維數字(000810)大股東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針對拼多多購物平臺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的問題發佈聲明稱,公司正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其即日停止所有假冒創維電視產品的展示及銷售活動。公司保留追求拼多多及相關侵權方責任的全部法律權利。

據瞭解,在拼多多平臺上售賣的假冒創維品牌多樣,諸如創維先鋒、創維雲視TV、創維嘉、創維美、創維酷酷、創維試聽、創維e家、創維等等。

童话大王举报拼多多,3.4亿用户的平台真的是“假货天地”?
童话大王举报拼多多,3.4亿用户的平台真的是“假货天地”?

康佳旗下並沒有康佳視界,新飛也沒有新飛科技

拼多多上到底有多少假貨

據天風研究所零售團隊統計數據,拼多多平臺截至7月27日的30個交易日中家電品類銷售額排名前100的SKU(庫存量單位,可以是盒、件、箱等),來看看數據情況。

在家電銷售額排名TOP100的商品中,前30個交易日的交易額合計7923萬元,銷售量13.71萬臺;涉嫌假冒品牌的商品共39個,該39個品牌銷售額合計佔比57.82%,銷售量佔比63.37%。

在100個商品中,

——知名家電品牌(包括:奧克斯、長虹、康佳、海信、小天鵝)SKU數量佔比為21%,銷售量佔比8.8%,銷售額佔比14.9%;

——小品牌(例如:韓電、松京、王牌等)SKU數量佔比為32%,銷售量佔比24%,銷售額佔比25.8%;

——另有無品牌商品,即在標題、圖片及正文內容中均不標識品牌的商品共8個,主要是一線屏等商品,銷售量佔比3.8%,銷售額佔比1.5%。

童话大王举报拼多多,3.4亿用户的平台真的是“假货天地”?

無品牌一線屏

近30日銷售前三的SKU銷售佔前100的比例為35%,突出了拼多多的爆品屬性:

TOP1:櫻花CHEBLO空調掛機

TOP2:康佳KOIVIKDA高清電視4K

TOP3:容聲ROSHELLE

而據天風研究所零售團隊分析稱,拼多多上涉嫌假冒的商品名字大約有3種套路,除了前文提到的創維先鋒等在知名品牌後增加小字的,還有以下兩種:

1.採用和知名品牌一致的中文名稱,但是英文LOGO不同,例如康佳KOIVIKDA(正品為KONKA),歐派OPPEDQ、歐派OPAEIN(正品為OPPEIN),三星SANXIN(正品為SAMSUNG)等;

童话大王举报拼多多,3.4亿用户的平台真的是“假货天地”?

2.借用其他品類的知名品牌名稱,例如HYUNDAI現代,XX好太太(美美好太太、俏廚好太太、歡呼好太太、雷帝好太太等,暫且將好太太廚衛作為正品,此處討論是XX好太太)。

拼多多爆紅帶來的思考

拼多多能在3年時間裡積累3.4億用戶,大概還是因為兩個字——便宜。

相比在一二線城市學歷、收入比較高的人群,那些生活在三四五線城市和鄉村的低學歷、低收入者可能更喜歡拼多多的廉價,而不去在意商品的質量。

可能對於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人來說,每月到手3000元都活不下去,可是每月到手3000元低嗎?來看一組數據:

童话大王举报拼多多,3.4亿用户的平台真的是“假货天地”?

根據財經網消息,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中國統計年鑑中,2016年有60%的人年可支配收入低於3.2萬元,有40%的人低於2.1萬元。換句話說,扣掉稅和五險一金後,如果你月均到手收入超過5000元,你就很可能超過了80%的中國人。

而據國家統計局今年2月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國居民平均年消費支出是1.8萬,換算成月均,這個數字是1526元。而顯然,較不發達的三四線及以下地區,有更為龐大的人口,和更低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數字。

童话大王举报拼多多,3.4亿用户的平台真的是“假货天地”?

初期借騰訊獲得流量入口,靠“低價拼團”爆發式增長的拼多多,捕獲的便是大批三四線或者來自鄉鎮農村的中年人群。極光大數據顯示,拼多多用戶70%為女性,65%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據walkthechat顯示,拼多多的用戶中,30-39歲的佔到50%,40-49歲的佔到31%。

而從學歷水平來看,當前我國學歷水平也遠未達到“本科不值錢,碩士遍地走”的水平。

童话大王举报拼多多,3.4亿用户的平台真的是“假货天地”?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大學本科教育程度的有4563萬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有414萬人。另據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計算得知,2011年-2016年,全國普通本科畢業生數約1978萬人。加總起來,截至2017年,中國教育程度為本科及以上的人共6955萬,佔全國總人口的5%。

網上很多人不理解拼多多為什麼受歡迎?因為受較好的受教育水平、互聯輿論場對保護知識產權意識的推動等因素合力影響,大家知道賣假貨是亂象,買假貨是對知識產權的打擊。

然而,那些商品頁面裡的盜版三星、創維產品,在真實拼多多用戶眼中,可能僅意味著“這是名牌產品”,未必真的關注具體是什麼牌子。你認為是審美災難的高飽和高對比商品介紹圖,在他們眼中可能僅代表著“這個更吸引我眼球”。

童话大王举报拼多多,3.4亿用户的平台真的是“假货天地”?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接受《財經》採訪時曾介紹用戶的消費心理,“雖然只有一塊錢,薯片寄過去碎了不能吃了,消費者就會覺得沒佔到便宜,說你是騙人的;但只要還有一半能吃,他就會覺得值得。”這種“佔便宜”的思維,對買進口食品習以為常的一二線城市用戶來說,其實是難以想象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拼多多的流行,一點也不匪夷所思。其背後的邏輯,紮根於中國一二線以外的現實角落。就像“飯統戴老闆”之前寫過的:“‘廉價、便宜、性價比’仍然是大眾消費生意的最核心因素。中國高速發展這麼多年,財富結構卻還是金字塔形:底層數量龐大,中間階層被擠壓,消費習慣仍然是‘廉價導向’。”從某種方面講,拼多多通過互聯網呈現的是線下人們真實的消費觀與消費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天風商社(作者:張璐芳,劉章明)、證券時報(記者:陳麗湘)、財經網(ID:caijingwangwx)(記者:承夜)等。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