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見證⑥:那些「腰別BP機手拿大哥大」的日子

改革開放40年︱見證⑥:那些“腰別BP機手拿大哥大”的日子

改革开放40年︱见证⑥:那些“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的日子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彈指一瞬,我們每個家庭、每個人的生活都在不斷髮生改變,每一天都有無數精彩的故事發生。從粗衣布衫到華服盛裝,從計劃著吃到變化著吃,從安其居到宜其居,從無路無車到有路有車,從衣食住行的滿足到個人夢,改革開放40年,變化日新月異,生活今非昔比,近期,“齊魯女性”陸續推出改革開放40年專欄,用親歷書寫的方式,用見證歷史的光影,講述改革開放40年“微歷史”。

改革开放40年︱见证⑥:那些“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的日子
改革开放40年︱见证⑥:那些“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的日子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前不久,鄉下親戚的兩層小樓修建好,喬遷新居,邀我參觀,看著上下兩層180多平米的小別墅,漂亮的高檔沙發、懸掛在影視牆上的特大液晶電視,新添置的電腦、高級音響,樓上樓下的精製燈具……我樂呵呵地稱讚道:“真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呀”!

親戚滿臉幸福:“說起來,俺們置下這樣的家業,多虧了這些年的好政策。擱過去,這房子俺們這些‘土包子’哪能住得起?早些年,可是連飯都吃不飽……”

深以為然。

我生於1960年代,40年前的農村,住的全都是土坯草房,走道上塵土飛揚,一下雨泥巴粘腳,可不十足的“土包子”?

改革开放40年︱见证⑥:那些“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的日子

我的小時候,一直流行這樣一句話:“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那是大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和期許,說的時候,往往會加上一句“等你長大了……”

只能是期許。那個年代,先進的國家早已進入電氣化時代,電燈電話就是對電氣化時代的概括。可是,我們村裡,大家還在啃著地瓜幹窩窩頭,溫飽剛剛解決,如此“遠大”的夢想,基本可望不可及。甚至,一些農民家裡飯都吃不飽,屋子更不用說,一下雨常常外頭大雨屋裡小雨,地勢窪的封了門塹子還會被倒灌,當真是“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樓房只有縣城才能見到,也不過是三三兩兩的辦公樓。電燈?基本不知道啥模樣。大白天進土屋,黑咕隆咚,煤油燈都捨不得點,更別說扯線裝電燈了。

電話這詞兒,老早就聽過,但真正用手摸到的時候,我已經快20歲了。那一年,我和父親去鄉糧站交公糧,才第一次聽到了那清脆的電話鈴聲,第一次用手摸到了那個只有在老電影上才能看到的黑色搖把子電話。電話是有人專門看著的,黑色的外殼擦得鋥亮,鞋盒大小的機座上架著一個彎月形的話筒,話筒也是烏黑的,機座右邊有個搖把子,這大概就是“搖把子電話”得名的原因吧。父親跟人說了一番好話,那人才特許我碰了碰,看我想伸手搖兩下,他趕忙阻止,那眼神我現在都忘不了,是那種看護寶貝的眼神,帶著點驕傲,又帶著點謹慎。

後來,才從老同志那裡知道,公章、電話、打字機是辦公室三件寶。尤其對於一個交通不便、非常偏僻的鄉村來說,電話是上通下達的鏈接,更是寶中之寶。

改革开放40年︱见证⑥:那些“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的日子

參加工作時,單位裡有了一臺手搖的黑色電話。碰是沒問題了,搖幾下也不會有人阻止,可是,用起來麻煩得很。往往要打電話了,得先握住搖把子很使勁地搖上一陣,然後再拿起話筒衝著郵電局“喂、啊、嗯、吶”一通,告訴話務員自己想要聯繫的人。話務員接通後,才能跟想要聯繫的人喊破天似的通話。這絕對是個“體力活兒”,因為,好不容易接通了,還會斷線,會聽不見,或者能聽見但聲音實在太小,常常這邊嗓子都喊啞了,那邊還“啊,啊”、“喂、喂”地不停。

有一次,一個四川同事因為急事往老家縣城打電話。早上一上班,我就不停地幫他搖電話,胳膊都搖酸了,郵電局那頭還沒信號,最後雖然接通了,可話務員說,早晨線路緊張,需要等待。這一等,從早上掛的號,一直到下午1點多才接通,期間還得專人看守,因為不確定啥時候能通。終於聯繫上了,剛說兩句,話務員就插話了:有緊急電話,線路忙,快中斷電話……

那個年代的電話呀,真讓人又愛又恨。

到了1980年代中期,很多城市都出現了撥號電話,但這種電話的通話區域有限,打長途,還得通過郵電局的話務員轉接。那陣子,因為工作關係,我經常出差,每次從出差的地方往單位用電話彙報時,都得專門騰出半天時間,少則一小時,多則數小時,沒辦法,各種“等”。不是轉接線路麻煩,而是——打個長途,得先登記、掛號、排隊、預交押金,然後坐著慢慢等接線,尤其是往偏遠小縣城或鄉下打電話,一等就是好半天,能急出一身汗。像這樣的“打電話”,身邊同齡人大都經歷過,每回談起,大家都是一臉無奈。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大家生活水平逐步有了好轉,“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在很多富裕的人家已經普及。不過,那時候裝一部電話,得交初裝費、選號費之類的,沒個幾千塊錢根本裝不了。更富裕的人手裡,都有一部磚頭樣的“大哥大”,據說購置機器的費用就要一兩萬。即便如此,電話、“大哥大”依然是“緊俏商品”,“大哥大”成了成功人士的標配,被賦予了身份的代表,賦予了尊貴、時尚的軀殼,為了裝部電話,常常要找關係,遞條子,走後門。現在想來,真有點滑稽。

改革开放40年︱见证⑥:那些“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的日子

“大哥大”的時代很快過去,後來我有了一款黑色的BP機,每回走在街上,腰間別著的BP機發出美妙的“滴滴”聲,總能引來周圍人羨慕的目光,不過往往這個時候,都是單位有事,只好灰溜溜趕緊往回趕。也是從這時起,那個“無法隨時找到你”的時代結束了,“隨時隨地找到你”的時代開始了。

慢慢地,有了小靈通,有了手機,裝電話不要錢了,送流量送話費。慢慢地,手機幾乎人人一部了,丈夫的,妻子的,子女的,時尚的,老年的,4G的,5G的,拿在手上,別在腰裡,掛在胸前,街道人流如織,冷不丁響起鈴聲,大家都爭相瞧看。

幾個按鍵,不僅連通五湖四海,還能“逛”遍世界,上網,拍照,聽音樂,看電視,發微博,發微信,玩遊戲,搶紅包……功能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方便,不知覺間,我們被裹挾著走進了智能、“互聯網+”的時代。

電燈呢,已經不再侷限於那小小的、昏黃的燈泡了。壁燈、床頭燈、節能燈……五光十色,應有盡有。身邊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棚戶區、筒子樓漸漸消失,很多農民要麼進城買樓,要麼在家自建小別墅……這40年,經濟發展了,城市變化了,種種鉅變好像眨眼一瞬,卻又切切實實出現在眼前;這40年,我們迎來了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時代;這40年,我們的國家,也贏得了世界的驚歎與喝彩。

改革开放40年︱见证⑥:那些“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的日子改革开放40年︱见证⑥:那些“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的日子
改革开放40年︱见证⑥:那些“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的日子改革开放40年︱见证⑥:那些“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的日子

你點一個贊

改革开放40年︱见证⑥:那些“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