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料:经济危急时刻,又得房地产挺身而出稳增长?

房小评 中国房评报道 前天

硬料:经济危急时刻,又得房地产挺身而出稳增长?

从“去杠杆”到“稳杠杆”,宏观经济调控转向大势已定。

如不出意外,即将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将会提出:在坚持战略定力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去杠杆节奏,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研判中国内部外部经济环境,做好下半年经济稳定发展的工作。

上半年GDP收获6.8%的增速,是在中美贸易战负面影响没有完全释放的情况下取得的。而三季度开始,因贸易战而引发的出口下降会更直观地引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对冲接下来这一发展的新风险?

硬料:经济危急时刻,又得房地产挺身而出稳增长?

今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发展将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外贸增长下降和消费增长乏力。年初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在贸易战等外部环境不利因素没有出现的时候制订的,而如今要如何修订呢?

消费增长乏力,将寄希望于财政减税来刺激,但是此事任重道远。而外贸减速是个长期问题,要止住它是个难题,目前看,下半年出口能做到稳定不下降就是好事了,再寻求大幅度增长显然也不现实。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如今看来,有潜力的只能是固定资产投资了。

这也是央行官员撰文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原因。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到了这一点,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地刺激经济发展。

未来1-2个月的时间,将是观察今年宏观经济是否会大规模刺激,大规模放水的时机,政策制定部门已经储备了政策,密切关注形势发展而定。

财政部已经在寻求给地方债松绑,刺激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复苏,但是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债务高企,风险很大,去杠杆工作还没有完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拆雷的情况下,又要给地方政府投资放水,显然压力很大。

硬料:经济危急时刻,又得房地产挺身而出稳增长?

对于房地产投资来说,今年上半年虽然收获了不小的增长,但是其中主要是买地款增长,企业的在建工程和投资同比增速其实很小。

在这里,讲一个笑话,可能能够佐证房地产企业在工程投资上的真实情况:华北某房企老板,在知道碧桂园因为施工安全事故而叫停全国项目施工,进行安全检查的时候,竟然直拍大腿,称这是“好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前面对房子卖不动和土地买不动的情况,很多房地产企业采取“蘑菇战术”,都在故意拖延工期和工程款。

用上述房企老板的话讲,拖延工期让银行没有理由停贷或者断贷,可以缓解一下企业紧绷的资金链条,同时也是拖延工程款的好理由。因而,这位房企老板认为碧桂园全面停工检查安全事故隐患的做法,反而值得叫好。当然,这是这家房企老板的个人想法。

不过,如果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要恢复之前的增长速度,就不能像上半年一样仅依靠卖地,房地产的建设工程投资必不可少。当前的问题是,开发商既拿不到贷款去保证工程施工,又卖不出去房子,无法回笼足够资金去支付工程款。

这就是下半年宏观经济刺激增长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否要依靠房地产投资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

如果要恢复这个功能,政府必然要刺激房地产购买,如果没有市场旺盛的买房需求,开发商卖不出去房子,就没有钱去买地和建房子。

硬料:经济危急时刻,又得房地产挺身而出稳增长?

一位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告诉房小评,调控部门其实已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上半年,调控部门主要是跟那些想放松房地产调控的地方政府博弈,有些地方政府打着人才引进的幌子为买房限购松绑,也有的采取各种手段暗暗地放松调控,背后原因都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压力之下,开始有点撑不住了。

上半年,在住建部等部门压力之下,各地出台了220多次房地产调控措施,这背后恰恰反映出地方土地财政压力和房地产调控压力左右互搏的矛盾。

上述业内人士说,中央已经储备了一整套的政策措施,来应对下半年房地产调控的新局势。最大的变化就是,如果房地产投资要上涨,怎样在房价预期不涨的情况下,稳定房地产投资呢?

房小评注意到,近期新华社频繁发文,要求房地产调控不放松,要精准等等,这又预示着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