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房车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房车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大年初八上映的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为这句话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影片讲述了一对身患重病的老夫妻不甘于坐在家里等到生命的终结,决定趁着最后的时光出去走走,两人开着一辆房车上路,虽然一路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们的身姿始终优雅,面带微笑。

他们活出了每个人老年时期最理想的状态,用仅存的爱和勇气去环游世界。随着电影的热映,除了男女主人公出色的演技以及电影所体现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作为主角之一的房车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房车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房车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房车出现在电影作品里已经不是第一次,早在10多年前,葛优就曾经在《不见不散》里面为大家展示过房车生活。剧中葛优扮演的主人公将一辆房车作为自己“车轮上的家”,这辆房车也成为了很多中国观众对于房车的初次印象。

当然,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房车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多的是来自于各种艺术作品的了解,真正亲身体验房车的并不多。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每百万人拥有的房车营地量,是美国的0.57%,是欧洲的0.86%。美国房车保有量1087万辆,欧洲房车保有量723万辆,中国房车保有量仅为3万台,房车文化在中国的普及,任重而道远。可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房车人正在为中国房车文化的普及以及房车产业的发展而努力,房车在中国的想象空间无限。

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房车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从中国房车普及的角度来说,第一位需要解决的就是观念问题。在很多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房车还属于遥不可及的范畴,购买房车的价格昂贵。事实上,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房车的购买门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但房车带来的却是完全不同于普通家庭用车的体验。当然,几十万的入门价格可能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仍然偏高,房车租赁从某种程度来说,让房车变得更加亲民。

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房车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房车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房车普及和房车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房车飞入寻常百姓家,硬件的完善只是基础,房车出行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更专业的参与者,为房车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在互联网化和平台化的今天,巨威房车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为房车生活的触手可及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中国的房车市场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市场,需要也欢迎有更多的参与者。相信随着房车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房车文化也将逐渐成型,而在这个过程中,包容、开放、合作的心态,是每一个房车从业者的心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