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到底是不是一种科学?

社会启示录


这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我来试试能不能把它讲清楚。

先说答案

正统的中医和科学的关系是这样的:

总得来说,科学源于数学,数学源于象学,象学源于道易。

中医则是象学思维在养生,奉生层面的应用。



正统的中医思想

中医的思想,来源于《易经》的思想,是华夏正统的“道”的思想的支流和应用。

把《易经》中的阴阳各三等分,就有了六气、六淫和六经辩证。河图中的五,作为永恒的太阳,加上四时,那么就有了五运。人法地,把洛书中的五,当成地,那么就是在天成五运,在地成五行。

五运六气,五行六经,就成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中医的核心,是阴阳二字。

人身的阴阳二气,为天地所授,所以,顺应天地的阴阳二气,则为正;

逆了天地的阴阳二气,则为病。



中医的总思想和原则,一是保持人体正常的阴阳升降,二是通过恢复人体正常的阴阳升降,把一个不正的人,重新调节为正的。

要理解中医,首先要理解天人同构。在正统的华夏文化看来,人,家,乡,邦,国,天下都是同构的,在天地和人身的层次,天地如人身,人身如天地。比如,天上下雨,循行路线是自上而下的下降,雨不能够从地上往天上跑,水蒸气也不可以从天上向地上蒸发,人体的阴阳二气沿着经络阳升阴降,也是同样的自然规律。

中医是古圣道术修炼的副产品,是为了奉生。要想奉生,就要理解天地之道,就要理解精气神,所以在《黄帝内经》这样的中医经典里,多数讲的还是天地之道。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中医的四大经典,其中以《黄帝内经》最高,这是一本教人不生病的书。《难经》思想,承自《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则主要讲方剂。

中医主要的两大流派,岐伯和黄帝是一派,神农和伊尹是另一派。岐黄派以道治身,神农派以兵治身。 岐黄派和神农伊尹派,在张仲景那里交汇,就形成了后世中医的基本面貌。

以道治身,不生病,需要圣人才可以做到,以兵治身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所以后世的中医,基本上全是用兵,就是黄帝所说的毒药攻邪。以药之毒,攻人之邪,这就是和用兵打仗一样了,所以说以兵治身。

这里解释一下万物为什么可以入药治病,因为万物本来都是同一个气所构成的,载中气而生的人,如果他生病了,说明自身的阴阳有了偏盛。而草木禽兽们,刚好是得偏气而生者,这时候,找一个刚好可以中和人身上偏气的动植物服用,就能把人身上的偏气中和掉,人就恢复了中和之气,病就好了。中药之所以能攻邪,就在于它有偏性,用中药阴阳的偏性,来纠正和修复病人身体阴阳的偏性。



在华夏的世界观看来,人在不停的和天地交换阴阳之气,疾病就是和天地关系失节,导致的人体的真气和天地之气,不合拍了。

那么最好对付疾病的方法,就是始终和于天地,保持正的状态,不生病,这就是岐黄派的思想。

治未病,养生,奉生,摄生。这些讲的都是关于如何不生病的道理和学问。既然生病是因为违逆了天地阴阳四时,以妄为常。那么,顺应天地阴阳四时,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病皆起于过用,所以道家思想的养生智慧,核心宗旨只有一个:“治人事天莫若啬。”简单的讲,就是把精气神储蓄起来,改掉乱花钱的习惯,要省着用,节约着用。

开始知道啬精宝气了之后,那么逐渐的可以能够体会天人相应的道理。开始能够明白,什么是知常不妄,不要乱来。这样一来,身体就可以搭乘天地这个便车,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效益。以天地阴阳,养自身阴阳。正气一直处于充沛状态,那么邪气就无法趁虚而入,人也就不会生病。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更高境界的养生。一般人难以掌握。 恬淡虚无,说的是,不要为外部世界的纷扰,撼动自己的内心,看世界就如同镜子照出来它 们一样。这就是圣人如镜的道理。做到恬淡虚无,心里没有忧虑,那么真气就会畅通无碍。

精神内守,就是不仅要啬,最好还要善于闭藏。身上的正气余额越多,积蓄越多,那么就意味着,离疾病越远。



岐黄派的思想,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不生病的人,也是很少的。

那么,如果病了,该怎么办呢?

中医还是这两种的方法,一是改变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按照天地之常作为生活作息的依准,那么身体本身就有一种自己恢复正常的能力。这就是养生里面的康复功能。

另一种就是把祛邪扶正,使偏盛之气恢复平和。这就是以偏纠偏,用药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中和掉体内的偏盛之气。为什么中药会有毒性?如果中药没有毒性,也就没作用了。身体处于不正常状态,不以偏纠偏,对身体的恢复正常,也就没有什么辅助价值了。

在以中药纠偏的同时,以合乎天地之正的生活作息方式生活,那么就能更快的使自己的身体康复。

为什么中医不发展,总是翻来覆去的讲几千年的那些东西呢?

因为从总体思想上,中医确实没法发展,中医的思想,它的锚定是天地。只要日月不改,天地不崩,阴阳四时就始终照常运行,人体这个小系统,也只能依然遵循这个法则。天地不变,中医的核心思想,也就无法有什么发展和彻底的改变,只有在道的思想指导下,针对不同时症提出相应的应时而变的解决方案。

科学

人类的心智从感知计算,退化到符号计算,结果,就是近代数学和现代数学的诞生。



17世纪,伽利略们,把变量的思维,引入了数学。西方人才开始接受,世界是流动的,世界是永恒变化的。这些从中国传入过去的源自易学的变量思维,十进位制,二进制的数学思想,推动西方数学,从鬼神数学,向自然数学转变。

东西方文化精华汇聚的结果,西方人建立起来了一座数学的大厦,在数学上,又建立起来了科学。近代数学带来了牛顿和他的三大定律。非欧几何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数学,则催生了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产生。

科学对应的是模型思维。西方人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运用在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上,这种模型思维之父,是伽利略。

建模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拟合,对数据的拟合。科学也是一样,所有科学模型的本质,都是对一系列数理与逻辑的拟合。一旦模型不灵了,则就要调整参数,对模型进行优化。在牛顿的模型中,他定义了时间,空间和引力。而爱因斯坦做的,就是调整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参数,对牛顿的模型,进行了优化。

近代以来的科学,它的核心特征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定域性的,实在性的,数量化,模型化的分析和研究。而一旦不断的向微观世界探索,定域性,实在性,数量化,模型化这些科学的堡垒就不断的被推翻。因为,基于格物致知的科学,他们的自下而上所拟合出来的解释模型和原理体系,适用范围只能是物。如果格物的工具,尺度上比格物的对象还要大,那么就无法再格物致知了,对于无法数学化的领域,无法公理化的领域,现代科学思维是无法起作用的。这也就意味着现代科学走到了尽头。



在这个尽头,人类的心智为了可以对付新冒出来的状况,那么就得倒逼着去发明全新的数学。而现在的数学体系,已然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和使命。这也把数学逼到了尽头。

要重新设计整座数学大厦,那么就得回归到数学之母象学那里重新开始,重新再出发。而要开启象学的新篇章,那么之前西方的那一整套建立在实在性和定域性基石之上的理论和思想,都得需要用易学的思想,对它们进行根本性的颠覆。

实在性和定域性这两座现代科学的堡垒已然沦陷。下一场科学革命,取决于数学革命。数学革命,则又需要用东方思维,重新理解一个永恒变易的真实的宇宙。

因为易学的思想,反应的才是真实的宇宙:非确定性,非定域性,非实在性。一个确定性的世界,只不过是无穷变易中的一帧在时间轴上的截面。

所以说,科学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象学,象学的尽头是易学。



科学,总得来说,只是一场人类自己的发明,而非对天地常然的发现。

中医,则是对天地一隅常然的发现,而非人类自己的发明。


平凡2850


说中医不是科学的人,是"科盲"!我们先从"科学"的概念说起,希望方舟子等中医黑们睁大眼睛看清楚每个字,否则会每天出洋相,却仍以为自己不知有多高明、多伟大!

科学,是自然与人类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三大类,其中思维科学包括哲学、数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学科!

依照科学的定义与分类,哲学,是科学体系中的一员,是对自然与人类的本质及其规律的高度概括,而中医以阴阳相生相克的《易经》唯物哲学为理论基础,与认为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矛盾论的现代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是等价相通的,因此,中医,理所当然地是科学中的一员!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可以肯定的说,中医绝对是科学的!

可能有些仗着科学达人的身份,会给你泼冷水说中医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伪科学。遇到这样的人,大家可以直接无视。

那么中医到底为什么是科学的呢?科学的定义又是什么?中医为什么会遭受那么多人的质疑呢?其实这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阴阳的理论,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莫大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科学的定义

按照逻辑学的定义,我们要是支持或反对一个东西之前,最好要搞清楚它的大前提和基本定义,

因此当我们要判定中医是不是伪科学的时候,必须要清楚什么是科学?

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科学的产生最早要追溯到亚力士多德那个时代,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则是从伽利略的实验精神和培根的实证主义科学精神开始的。


科学实质上是数理逻辑+形式逻辑+实证逻辑运用的产物,科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1.理论假设2.实验验证。

所以只要满足以上两点即理论与验证都是具有合理性的都是属于科学的,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中医,很明显,中医既有自己的理论基础,也有众多实验验证,根本不是伪科学。

另外,在我们说中医是否是伪科学时,西医也许是最好的参考价值。

西医的问题

从西医的发展来看,早期的西医理论都是来源于牛顿时期的机械唯物观,即是把一个人的身体当做机器来研究其病理理论。当然这种理论是相当不成熟的,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有生物学家打破了那种,以机械理论来看待身体和生命的世界观。最后才发展出医学系统论。

系统论指出人的身体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身体各个部分之间并不是零件与零件之间那么简单的关系。人治病的根本是要在于总体系统上的平衡和健康有效,而不能仅仅看局部的病菌和病毒。很多抗生素的滥用会使病菌变异导致身体疾病更加严重,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反观中医,凡是读过《皇帝内经》的人都知道,中医尤其擅长从整体论和系统论的视角来看待生命以及疾病病理。在中医的世界观里,人的身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是治病的关键。

中医的问题

说了西医的问题,我们也来说一下中医的缺点吧,如果说中医真的没有问题的话,那么也不会像今天这样为多数专家学者所鄙夷排斥(尤其是方舟子等人)。

中医的问题有1.行医者的素质良莠不齐(西医这方面也好不到哪去)。

2.有部分行医的江湖骗子,学着半桶水的中医理论,到处招摇撞骗,给中医带来了特别坏的名声,这恐怕也是部分民众反对中医的原因。


3.中医药材的品质问题也一直是个关键,许多地方的中医药材经过不当处理,落实到具体病人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明显的药效。甚至有时候根本就是假药材,或者真假药材混乱使用。这种现象和一些行医者的道德良心有关,与中医本身无关。

4.在中医的教育与传承上,国家其实也没有做到位,但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国家,因为中医本身的理论一直都有历史记载的,许多中医理论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失传,只是由这些理论衍生出的经验一直都在民间流传,可惜经验不能当做理论,没有经过严谨科学的验证,都是不能纳入到现代科学体系的。


其实中医的缺点也是比较多的,但总的来说,缺点就像糟粕一样,是无法掩盖掉中医本有的光芒。

医学与科学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科学是为了求真而存在的,而医学是为了求存在的,医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解决人类的疾病健康问题,而科学则完全不同,可以这样说,科学发展到至今,它给现实世界所带来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不能质疑科学不是真理。但是现今的科学体系是有边界的,这种体系并不完善。


对于科学,我们必须要有三种清醒的认识(1.)科学不等于正确,因为科学只能是理论假设+部分验证。(2)科学不等于有效,因为还没有理解的地方和没有得到验证的地方,用现有的科学体系去解释是行不通的(例如癌症)。(3)科学是一套会自我及时更新的体系,比如说牛顿的三大定律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取代。同理,现有的西医理论也不是完全都是正确的,时间一长,自会有更精确的理论来代替前者。 所以,无论我们学科学,用科学,都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以免误入歧途。

那些讨论中医是伪科学并且不遗余力反中医的专家学者,不论他们是否是别有用心,既然反中医理论,那么我们反对西医的合理性是不是也可以呢,因为现行的西医理论是处于不断修正当中的,很多今天被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来也许都会被修改纠正。

结束语

医学不能用科学与否来去定义,因为当我们强行用科学去划分世界的时候,科学就会变得霸道狭隘与无力,因为科学本身就不完备

不仅如此,笔者也在此给中医正名,我们中医不是伪科学,那些打着科学幌子反中医的人,无论他们是专家学者还是自以为是的“科学达人”,他们终将会被自己的一己之偏见所“打脸”,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别在相信“中医是伪科学”的说法。

中医有一套自己的科学行医理论,中医本身就是科学的。

好了,中医是否是伪科学就说到这里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加个好友,顺便点个👍哦,码子不容易!


科学与历史爱好者


中医显然不在科学定义的范畴中

科学是从哲学发展而来,哲学也指引着科学发展的方向但是,能孕育科学启蒙和催发科学发展的哲学一定是研究人与物质或者物质与物质之间关系的。

中医源于中国传统思想,并结合古人生产生活经验而得。然而,咋们先辈绝大多数只专注于研究人本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医是典型被儒释道尤其是道家思想带偏的非科学(不是伪科学)产物,它通过空想和思辨硬生生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成果变成了没有物质理论基础的空中楼阁。

“阴阳五行”,“两仪四象”,“乾坤八卦”……诸如此类,都是中国古人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物质规律思索总结后的产物,它没有直接证据和严格证明过程,但也的确能在某些方面印证出一定的道理。

古代信息不发达,人们所知所晓极为有限,当有人能侃侃而谈,并让人觉得句句在理,大家就很容易产生认同,而如果谁能把这些“知识”“总结成让人不明觉厉的“理论”,并且在一定条件和范畴内具有相当的普适性继而被广为传播和推崇,那么这人也就成圣了,他的观念,想法再由后辈文人墨客们淬炼升华以及广大民众的传统道德观和信仰力加持得以传世,便成了祖训和圣经。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所有这些“理论”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中有些有道理并经过科学论证为正确的内容得以正名和保留,钟南山院士倡导的中医走循证医学之路便是据此而论。但毫无疑问,即便正确的内容也不会比科学研究更为系统和全面,而更多的内容要么是错的,要么是未知对错的,错的要舍弃,而未知对错的仅靠不能数典忘祖的道德约束以及信仰之力是站不住脚的。

举个例子,道家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哪怕放到今天,听上去也会觉得很有道理的样子,只可惜,这仅仅是古人经历了对生活的体悟,对世界的观察,眼睛一闭,在自己脑子当中长期思索,灵光一现后想出来的。“对,就是这么回事”“是哦,怎么我想不到”“真乃智者也”,于是乎,那些玄学理论(包括中医当中的阴阳,五行,脉穴等等)也就被尊长奉祖,崇圣精古的中华后辈们当做信仰发展至今,不过

信仰之力用对了方向,那叫力量源泉,用错地方,就是作茧自缚了。同时,这也让人能够理解骗人的两种方式,一个是“显然如此”,一个是“不明觉厉”。

总结一下,既然如今有了科学的医学体系,也就是现代医学,并已蓬勃发展了两百多年,那中医也该退出历史的舞台,功成名就而不急流勇退,只能被历史虚无主义抹杀,失去本该拥有的尊重和地位。


虫不知我星


中医产生在农牧业社会,那时科学还未产生。它的理念是阴阳平衡,相克相生 ,验证中医效果的不是科学逻辑,是经过反复检验的实践,即实际效果。

一、人是食物链的一部分

食物链的最大特点是各个层级的物种动态平衡,人体是各种营养的平衡,所以中医也是食物平衡的理论,根据季节天气的不同调整膳食结构。营养失衡就会生“病”。比如,过胖了生出心脏,脂肪肝等疾病,过瘦了有贫血等疾病。

二、人体与大自然的平衡

这种平衡是互相交流的动态平衡,人体根据不同的环境做出调整。不然会失衡,失衡的表现就是生病。比如,天气有热寒,燥湿,特别是转季,身体一时失衡,可能生病。

三、中药作用慢

相比无机物,有机物有八特点,其中一条就是反应慢。要恢复人体的平衡有一个过程,比如,营养不良的人要吃胖,就要一段时间,一口吃个胖子,根本不可能。

四、中医的理论来源是几千年的实践

作为整个生态食物链,这种层级关系,比例关系,渗透在动植物的内部,要人去领悟。如何领悟呢?那就是实践,反复的实践,起初是药师亲身体验,成功后经反复的临床检验,最后才作为药方记录在案,比如“麻沸散”就是经过古代反复实践,才流传下来的麻醉药。

五、西医一般是无机物的化学反应,它不是恢复平衡的,是修复创伤的,修复之后难免有排他反映,所以,西药的副作用一般大一些,过一段时间,身体平衡了,西药的副作用就消失了。

六、科技、技术、科学不同

技术早于科学,是人类实践经验的升华。古代没有物理化学,也不需要物理化学的设计论证。比如,古代的瓷器,唐三彩,钧瓷,景德镇的瓷器,技术人员并不懂科学,也没有科学。古人烧制的著名瓷器蝴蝶杯,现代人都模仿不成。

工业化时代产生了科学,是人们认识的飞跃,它可避免技术设计的盲目性,但也制约了技术自身的发展,似乎只有在科学的指导规范下,技术才可以亦步亦趋的发展,窒息了技术的创新能力,比如,同一副图纸,不同的工程师操作,产品有一定差别。我们知道光是七色,不同的画师可以画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作品,这是技术,无需科学指导。

产品做得精细,与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有关,这是工艺,与科学无关。

科学万能正是我们的教育脱离实际的表现 。只有原理和理论论证,甚至物化的图纸,没有好的精细施工,获得的产品仍是三流的,甚至是次品。比如,航空发动机,原理难吗?不难,不复杂。为啥发达国家做得好,我们做不好。固然与材料有关,我们的技术和工艺水平不高也是制约因素。

科学教育容易使学生变成脱离实践的“书呆子”“理论痞”。当然,有些纯思维活动的教育没有这些弊病。比如,三产的销售,保险等。国家要发达工业水平才是关键。



一叶扁舟l


中医含:A>中医理论+B>中医的诊断方法+C〉中药→A>是古代人的哲学观点,BC主要靠经验→因此,ABC都不是科学,而在是经验基础上的技术!!



1>如果中医是科学→那么它就必须符合`科学"的三个要素→界定一个事物是否科学,要以下面三点来衡量:

A>应用系统的实证主义

→即:基于系统化的有计划的事实的观察和实践→比如:药物的有效性→要有计划地通过大量临床的案例来进行证明→虽然中药使用了几千年,但这些都是凭经验的,没有进行过"实验室"化的样本试验!。

→如果从理论到理论,从思想到思想,就不能称之为科学。

→现代科学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使用数学的方法→调查数据/案例,然后用统计学和概率论进行推论

B>产生系统的公共知识。

→科学的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具体表现为:这些结论是可重复的→例如:用同一药物来治同一个病,熬制的中药也很难通过实验性的重复实验,望问闻切的方法更是不可能准确地区分病灶→例如:区分不了肝炎和肺炎>

C>科学的结论是可证伪的

一个科学的理论、假说,不会被实事推翻,也不会被“可能的事实推翻”→这就是"可证伪"。

→而熬制的中药对同一种病,此一次有效,彼一次却失效,疗效很难稳定,故是不可证伪的!

→中医的"望闻问切",也是不可证伪的。

所以,中医很难符合科学的游戏规则,因此很难符合科学的定义,说中医是"科学"就免为其难→只能说它是一门技术!



2>中医理论

中医借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类比而非推理出来的哲学观,衍生出中医基础理论学说,主要包括→分形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物质学三元-多元说)

→这些理论与其说是医疗治病理论,不如说是对生命现象的哲学思考

→这些理论不是基于形式逻辑的推理,也不是基于事实的解构分析→而是使用类比和想象的结果!!

→因此,中医的一整套理论只是一些哲学理论罢了,其中有唯物的也有唯心的,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是一个复杂的中式"哲学"体系。

→西医,没有什么辩证治疗的"哲学"观,它只尊循了科学的一般规律

→A>基于事实的实验

→B>基于数学的定量分析→

C>效果的可重复性→

→如果西医把哲学上的辩证法拿来当西医理论,不是很可笑的吗?!→可惜,中医太多人死把我们古人那套哲学观挪来当医学理论不放!反而引来更多质疑!

→因此,中医陷入一套复杂的哲学体系中,讲的头头是道,学完以后却不知道如何看病

→当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古人能提出这些知识也难能可贵→这些知识本来就是哲学观→当作哲学来学习无可厚非→但却被当作医学知识来讲,这就值得商榷了→极端地讲,如果一个中医本科生,学了这一套"医学"的知识→而不学西医的病毒检检化验等看病知识,→他出去会看病敢看病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学了中医这一大堆理论,连肝炎和肺炎都分不清楚,还说这些理论是科学的,实在是让人难以苟同!

因此,中医理论在宏观上→对生命、病理现象的认识自有它的价值→可以作为认识病理的认识论,但把它作为微观的科学的诊病方法,那就是拉大旗作虎皮了→不认清这一点,对中医的发展绝没有任何好处!!



3>中药:

中药的"抓药"→抓多少抓几种,全凭经验→这一点完全不是科学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中成立后,历史上进行过两次"中药自证"。

A>1958年∽1961年,开始了第一次中医药检,

→1961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生理科学会药理专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结果是:不少(宣称)临床报告有效的方药,在动物实验中得不到证实,甚至在同例的病例中也不可重复!!

1963年的<>,一篇学术论文指出:

“结果的可重复性不高以及与临床结果的不一致,是中药药理研究中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B>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始了另一场中药自证之路。

针对中药治气管炎→开展了一次广泛的中药筛选之路,

这一次又以失败告终,后来著名中医陆广莘承认:“1971年全国范围的筛选慢性气管炎中药,针对‘咳、喘、痰、炎’,筛选出止咳、定喘、化痰、消炎的18种草药,却又经不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很多人,不去正视这两次"中医"自证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而是用宏大的理论叙述和"阴谋论"来掩盖中医存在的问题!→反而会阻碍中医的"科学化之路"。

→因此,中医自证其科学之路还很漫长!!



4>中医是技术。

按照现代对科学的界定,"四大发明"也是技术而不是科学→但技术也可以起到巨大作用!!→中医也是这样。

中医不是科学,但并不是否认它的作用,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救死扶伤也发挥了伟大的作用。

→中医主要是靠经验传承→是一门经验医学,经验确有作用,甚至偶尔还能解決大问题,但经验不具备科学那样的普遍性和准确性→→因此,中医只是一门技术而没有发展成一门现代科学!。

→结论:中医是一门技术,自有其价值,中药熬制也能治病,但却缺乏临床性的实验→更没有定量分析→很难有可重复性等科学要求,中药治病基本是凭经验→这是技术,而不是科学。



5>中药的片剂化

近年来,有些中药通过严格的认证生产出了有药物批文的中药片剂→为中药的科学化打开了大门→也许是中药科学发展的方向!

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其主要原材料都进口自中国,他们加工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片剂、胶囊等;然后出售!

中医的宏论者们,如果不去正视国内中医中药存在的问题,继续坐而论道,将难以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


月亮TA爹爹


首先说明,中医无论是不是科学,他都是有用的。

几千年的中医历史就是医学实验历程。中医是依靠经验的,人为主观判断很重要,所以很多喷子人为中医就是胡说八道,乱吹一气。中医主观判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中医把病因分的很细,一个微小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病因的不同,排列组合下来,千人千方,万人万方是有原因的。

中医找病因,西医找病症,比如糖尿病,西医认为缺少胰岛素,就补充胰岛素,如果有一天中医也能治糖尿病,那么中医会去治疗胰岛,而不是补充胰岛素。再比如感冒,西医就是降温杀毒,中医是激发免疫系统。打个比方,西医是雇佣军,中医是民兵,都能打土匪,难道因为雇佣军简单快捷就人为民兵没用了?

说中医不科学的,根本没有科学精神。它们认为花草树木怎么能治病?那么花草树木能不能让人中毒?能让人中毒为什么不能治病?要知道一切都是化学反应,既然有让人中毒的物质,为什么没有治病的物质?这不是辩证法吗?

又有人说,中医说阴阳,讲五行,理气调中不科学,那么什么是科学?知道的是科学,不知道的是不科学吗?我们如果把电讲做气,磁讲做意,是不是发现科学也不科学了?

现在觉得不科学,是因为没人去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他,没有资金,没有人才。中医固步自封,没有自信,不敢也不愿接受质疑,不去剖析,不去挖掘,知其标而不知其里,知道怎么治病,却无法说出分子层面的药理。

如果华佗仍在,我相信人们仍然称呼他为神医;如果孙思邈仍在,我相信人们仍然称呼他为药王;如果张仲景仍在,我相信人们仍然称呼他为医圣;如果李时珍仍在,我相信人们仍然称呼他为药圣。

不是中医不科学,是中医人不够科学。


空想的咸鱼


     中医不是经验医学,是科学!虽然说目前还不能为科学所证实,但中医具备可验证性和有效性,这是科学的方法论和科学精神!中医与其说是经验积累和传承,不如说是科学验证和心得的传承。

      至于说中医是临床摸索岀来的,更不正确了。原始的经验积累是必须的,但反复验证了的经验、被你、我、他都认可的经验就是真理,比如《黄帝内经》、《神龙本草经》,后世各家心得又有《伤寒论》、《脾胃论》、《温病条理》、《本草纲目》等,相当于现在的论文集和个人临床心得体会总结。总结即是个人的东西;理论则是大家认可的东西。如此而己。



中医绝对不是“科学”,不要拿“科学”来糟蹋中医。

中医是“道”,简单的打个比喻说,中医是“一种系统”。

是研究人的系统的一种“道”。

一种已经人体系统的道,如果你用“科学”的笨办法,研究人体,那么人体就是“物质”。虽然没有错,但是太低级了,因为维持“生命”运转的,是这个系统,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物质,……

就比如,手机,电脑……维持他运作的是“系统”。而不仅仅是物质。

垃圾堆里物质非常多,为什么不运转呢?

生命虽然是由物质组成的,但是宇宙那么多物质,为什么生命这么少?

生命是一个神奇的系统,而中医就是研究这个系统的,研究“生命的。是高级的,所以说博大精深。

而西是研究物质的,研究人是从“尸体”开始的,但是解剖的充其量就是尸体,因为已经没有生命了。

你就是研究透了人体,所有点点滴滴的组成物质,也不可能理解生命。

所以西医是低级的,因为“科学”本质就是为这种低级思维服务的。因此他是一个低级位面的存在。

总结:

科学的尽头就是验证中医的正确性的。

等明白了这一点,科学就会被抛弃。

一种新的,研究系统的方法论就诞生了。

就像电脑的系统


才醒素女


中医是否是一门科学,谈民族情感、谈文化继承,都是偏离事实的空谈。但是,如果有人一定要从国家民族的角度谈中医,那么,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谈谈,看谁更尊重我们这个国家与民族。以下内容是根据我在头条击败一个中医的辩论过程整理而成,现与大家共享。

在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少不了关于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论述。只要百度一下,会找到大量谈论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或治未病相关的文章。很多中医和中医粉以此为荣,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的伟大发明,是中国灿烂传统文化的一项伟大成就。而二十四节气构成了中医养生或治末病的基础理论之一,这可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

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目前,中医正在努力向世界迈进,向世界人民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并自信地声称,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人终有一天会理解并接受的。

那么,请所有中医和中医粉睁眼看看世界地图,并恶补一下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常识。然后,问题出现了。

首先,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是没有四季变化的,二十四节气的说法在这里完全失效。其次,在地球两端的南北极地区也是没有四季变化的,二十四节气的说法在南北极地区也是完全失效的。

所以,如果一个中医在热带地区行医,张嘴就说二十四节气,很可能被当地人当成骗子打死。幸亏南北极地区人口极少,中医不去。

现在大家明白中医基础理论的局限性了吗?这一理论竟然不能在地球上完全适用,热带地区、南北极地区已经被排除在外了。

那么,中医基础理论似乎在地球的北温带和南温带地区还能适用?不一定。

大家知道,中医基础理论还与东南西北中的方向有关,中医认为东南西北中各有五行属性。但是,在南半球的南温带地区,虽然有四季变化,但是这些地区的北方热,南方冷,这就与中医所说的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截然相反。那么,中医基础理论就不适用于南温带地区了。如果中医理论是科学的,却只在北温带地区适用,这不可笑吗?

那么,即然中医的眼界和理论如此局限于北温带地区,为什么敢于走向世界?是准备出国丢人现眼吗?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井底之蛙世界观吗?这样一个只适用于局部地区的理论也好意思称之为博大精深?

中国古人在写黄帝内经、建立中医理论时,没有去过北极地区、赤道热带地区,更没有去过南半球。以为中原地区的气候就是世界的气候,以为中原地区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世界气候特征的完美总结,以为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是北属水南属火。这是典型的眼界所限导致的以偏概全。当然,这不是贬低中国古人,那时候,整个地球上的人类都不知道地球是圆的。

然而,当中医理论定型之后,就再也没人敢于质疑中医理论了。中医后人只能用崇拜的目光看待经典,不敢说一个不字。所以,当明朝的郑和船队穿越东南亚热带地区、到达南半球的非洲东海岸时,对于这些地区的气候与方向的不同特征一定有所发现,却无法改变已经僵化的中医理论了,也没有催生出世界地理学。结果是,将本应自己取得的科学成就拱手让给了后来进入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人。

但是,以中医和中医粉一惯的赖皮脸,还可以声称至少中医是在北温带地区适用的啊。

但是,只要了解中国的气候情况就知道,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北部和新疆北部,那里的冬季时长达七个月之久,二十四节气基本上是不准确的。在南海地区,很多岛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没有四季的热带地区,那里根本没有二十四节气。也就是说,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国本土都不能完全适用。面对这个事实,不知道中医和中医粉会不会感到难堪,是不是还会自称科学,继续吹牛。

而我们必须想一想,古人在中原地区创立的中医理论,对于当今的中国,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到底是国粹,还是过时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