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可以,但不能“山寨”

低价可以,但不能“山寨”

上周四,电商拼多多在纳斯达克和上海同时“敲钟”。纳斯达克上市之后,拼多多“身价”高达300多亿美元,而其创始人黄铮按照持有的股份和IPO奖金来看,个人就有80多亿美金。只用了三年时间,黄铮就成为中国最富的25人之一,真的是令人羡慕嫉妒恨啊!

其实,这也只能说说了。毕竟,黄铮的努力与抓住机会的能力,我等也只有佩服的份。于是,羡慕会有,嫉妒也有,可是恨却绝对不会有的。

只是,众所周知的是,拼多多之所以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能如此“疯狂”,其最主要的核心竞争优势就是“低价”和“山寨”。

低价,因为拼多多上面的商品都是在“团购”的名义下,充分利用了低价为吸引力。今年4月,有网友用爬虫的方式统计了拼多多上几乎所有商品条目的信息,发现销量过百万的商品绝大多数均低于25元。

想当年淘宝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就是因为商品的价格低廉。与非电商市场上商品相比,同品牌同型号的商品,其价格往往不到后者的6成,这样的低价足以让消费者青睐。与此同时,价格低廉的后面,也有了很多的“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以至于在国际上,淘宝成了“假货”的代名词。

为此,阿里公司不惜代价,从整治“假冒伪类商品”开始,用高处罚和技术手段“消灭”绝大多数不合格商家。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低端商品市场”却成就了拼多多的市场机会。

销量过百万的大多数商品低于25元,这就意味着低价作为竞争力的成功。可是,任何商品都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若是“太低价”的商品,其质量必定是无法保证的。就如电饭煲来说吧,高端的有1000多元的,中端的也有4、500元的,而拼多多上面的电饭煲啦?仅仅只有25.8元,就这样的低价,购买第二件的还有优惠5元,意味着第二件只有20.8元。尽管样式是90年代的商品,可是售价低于20元的电饭煲,我实在无法想象成本该如何控制?商家的利润到底从哪里赚取呢?

关键的是,这样的低价,商品的质量又如何保证呢?没有质量的保证,在使用当中要是发生安全意外事件,又该如何处置呢?

不过,市场经济中,买家永远没有卖家“精”。商家能够生存并且发展,其商业逻辑本非普通人所能理解的。就是说,这样低廉的价格,肯定会有商家赚钱的“门道”。当然了,这些能够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肯定也必须是合规的。

显然,低价这是拼多多能够在电商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但是,价廉可以,“物”要是不“美”的话,这就是问题了。比如说,如果拼多多上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那这就不亚于是“毒药”一样的存在。当年淘宝走出国门之后,在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遇到了很多的争议与纠纷,其“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就让淘宝出尽了“苦头”。这也就是后来阿里公司整顿的原因所在。

现在,如日中天的拼多多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了。先说假冒伪劣商品多的话,消费者的购物甚至是消费体验将会影响对电商平台的“粘性”,所谓的成也低价,最后的败也许依然还是低价。不是说低价的商品就不好,而是低价就意味着成本控制下的质量会有“陷阱”存在。

特别是,假冒伪劣商品还会引来“官司”的。比如说,7月28日,创维集团旗下RGB电子公司发布声明称,拼多多购物平台上出现大量假冒创维品牌的电视产品销售,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和创维品牌权益。其实,目前仅仅只是创维在公开维权,要知道,三星、小米和华为等品牌也被拼多多上面的商家“山寨”了。

假冒品牌肯定会引来正牌商家的追责,而“伪劣”的商品啦?也许如今拼多多6成以上的消费者来自与三线以下的城市,经济收入限制下的消费能力还没有达到在乎品牌与质量的消费水平,可是伪劣商品的存在,就意味着发生消费事故的概率大增。而发生了消费事故之后,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制度环境下,平台商家的责任与平台的责任肯定是少不了。也许对商家来说,本来就是打算挣快钱,没有基业长青的设想,但是拼多多作为纳斯达克上市的电商品牌却不能有短期行为。

否则的话,这将影响的是品牌未来的发展。而一旦没有了“山寨”的存在,低价还能有多大的存在空间呢?缺乏了“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高性价比,自然就无法避免与淘宝天猫京东等的正面竞争。如此竞争激烈之下,拼多多的核心竞争优势还能有多少呢?

总之,低价商品是当下消费分化严重,绝大多数人“口袋”不殷实的结果,拼多多的成功就在于抓住了这样的市场机会。但是,纵容“山寨”泛滥,尤其是“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这就是拼多多发展的“隐患”了。低价只有体现出更高的性价比才是竞争优势,所谓的物美价廉永远是竞争成功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