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年人口总量达141.89万 未来如何养老?

龙虎网讯(记者 翟玥)“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这首歌让很多人感叹时光易逝以及老去时的伤感与无奈。当你老了,体力渐弱,是否有人照料,衣有人洗,粥有人温,这是最实际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老年人口持续递增 总量达141.89万

近年来,南京老年人口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在4月13日,南京市发布最新版养老信息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3-2017年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由约120万增长到141.89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18.78%递增为20.85%,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5.74万人,占总人口的14.07%,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南京老年人口总量达141.89万 未来如何养老?

按照联合国的界定标准,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末南京这一数字的占比在历史上首次突破14%,这标志着南京不仅仅进入了老龄社会,而且已经进入“深度老龄社会”。

南京老年人口总量达141.89万 未来如何养老?

从2016年末至2017年末,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增加76164万人,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增加69319人,7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增加46144人,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增加13850人,9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增加2280人,百岁户籍老年人口增加21人。未来十五年,南京市老年人口增长趋势依然强劲。

“老有所养”的新型养老方式

“老有所养”是党的十九大传递出亲民而又温暖的声音,为“美丽中国”勾勒出幸福蓝图,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作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目前南京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辅助、社会为主体、法制为保障,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记者了解,互助养老是在家庭、家族、邻里、社区成员之间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互助活动。近年来,随着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发展互助养老,既节约成本,又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互助养老也是综合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大基本模式优点的新型养老模式。

互助养老增强老人幸福感

随着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逐渐得到了保障,但是,随着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刚性增长及其需求内容和层次的提升,他们对精神慰藉的需求也越来越凸显。

目前人口老龄化的深度发展,家庭核心化、小型化使得老年人在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难以在家庭内部实现,空巢老年人、孤寡老年人在精神慰藉的需求满足方面更是几乎处于“真空”状态。根据“南京市老年人口白皮书”中显示,南京市独居老人4.67万人、空巢老人11.4万人。

互助养老可以提高老年人汲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满足了老年人的日常交往、精神慰藉等较高层次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提高了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这样的养老模式,不仅投入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居住相近的老人们能相互照应,在精神上能得到慰藉,实现了“老有所乐”。

闲置资源和存量房产可改办养老院

在养老调查中,人们最关心的是离子女家距离、活动场所是否安全,以及是否有定期的社群活动。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大多数人养老观念还是受“养老不离家”的传统文化影响。

据了解,南京在“十三五”期间将以不断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重点,加强养老设施建设,拓展为老服务功能,切实提升社会养老服务保障水平。到2020年全市实现居家呼叫服务和应急救援服务信息网络覆盖率100%,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50张。

2017年南京市政府公厅公布的《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提出,鼓励各区、各单位利用闲置资源和存量房产改造成养老服务设施,比如改造利用现有闲置厂房、社区用房等兴办养老服务设施,让城市经济型酒店等非民用房转型成养老服务设施。

据统计,2017年南京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95.74万人,占总人口的14.07%。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养老设施不足,公办、优质的养老院存在“一床难求”的现象。

城市新区开发时,应按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城市旧区现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达标的,区政府应通过购买、租赁、置换、改造等方式解决。

当下,南京正在全力推进养老工作,着力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大力培育养老产业,相信南京老年人生活将更加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