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名言精选——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素书》虽然只有一百三十二句,但句句经典,今天继续学习其中的十句,希望对我们人生有所帮助,大家能够喜欢:

一,孤莫孤于自恃。

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过高的看重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人就是自不量力,早晚陷入孤立,遭遇失败。德不孤,必有邻,人只要谦虚好学,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就一定不会孤独。

二,危莫危于任疑。

常言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要重用人家,就不要怀疑人家,如果用而怀疑人家,这对用人者来说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比如刘邦用韩信,虽然任用人家,但还是一直在怀疑,所以导致韩信差点谋反叛变,即使谋反,那也是被逼的呀。

《素书》名言精选——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三,败莫败于多私。

人都有私心,但过分的自私,往往最后什么都得不到,甚至激怒天下人,成为人民公敌。反而,天下为公大公无私的人,却可以得到人民的信服,得到一切,

四,有过不知者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对待过错的态度。自己有了错误却不知道,叫做“蔽”,就是封闭自己的意思;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不肯改的叫做“愎”,就是刚愎自用的愎。聪明的人看到别人的过失,就会反省自己,如果自己也有这些毛病,就主动改正。有了错误却执迷不悟、一错到底的,最后只能一败涂地了。

《素书》名言精选——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五,迷而不返者惑。

人有七情六欲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但是我们必须把欲望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能自己主宰欲望,而不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一旦被欲望迷惑、控制,人就失去了本性,给自己带来灾祸。迷于酒的人容易乱性;迷于色的人容易丢命;迷于利益的人就是丧失做人的志气;自己迷惑了却一直不知道的,只能越来越糟,越来越迷惑了。

六,以言取怨者祸。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人生很多麻烦和灾祸,都是因为出言不慎,一句话不小心、太随意而导致的。

如果先做后说,那主动权在自己;如果先说后做,那主动权就在别人了,因为你已经告诉人家自己的计划,人家就会想办法对付你,使你计划落空。

《素书》名言精选——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七,令与心乖者废。

做领导的发布命令,应该出自内心的真实想法;只要发出的命令,就要用心认真的执行。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发布的命令只是为别人发布的,自己却不执行,那就失去了威信,命令也不会得到施行。康熙帝颁布戒烟令的时候,自己第一个就带头戒了烟,有法必依,有令必行,以身作则,所以才开创了康乾盛世,为清朝两百多年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怒而无威者犯。

周文王虽然不声色俱厉,但四邻国家都很敬畏他,是因为他的公正无私和品德修养让人心悦诚服,这才是他有威严的原因,而不是靠发怒发脾气造成的效果。如果一个领导不能言而有信,令行禁止,赏罚果断,对手下没有威严,只知道发怒,那以下犯上的事,就会越来越多了。

《素书》名言精选——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九,好众辱人者殃。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当众侮辱别人,揭别人的伤疤和短处,嘲笑别人的缺点,只是为了一时痛快或以此显示自己,却不知这样就会招来别人的怨恨,给自己带来灾祸。

十,慢其所敬者凶。

对以前尊重和敬仰过的人,现在变得怠慢了,是因为现在用不着这个人了,但世事难测,没准什么时候你还会用到人家,如果到时候再临时抱佛脚,可就难了。所以,不管自己地位变化如何,人家变化如何,都要对人保持以往的敬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准哪一天就会用到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