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麗娜·朱莉唯一奧斯卡獎,來自這部電影——《移魂女郎》

用剃刀會痛,跳河又太潮溼,用鹽酸會弄髒衣服,吃藥會痙攣,槍不合法,上吊靠不住,瓦斯太臭,乾脆還是偷生吧。

這段在普通人看來,有點詭異和戲謔的話,卻是許多受精神疾病折磨的人的日常所思。

電影《移魂女郎》(Girl,Interuppted)根據蘇珊娜·凱森的自傳體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一位美國少女在17歲那年被診斷為精神錯亂送進醫院,結識了一群不尋常的朋友,並在經歷了一場精神之旅後,找到失去已久的自我的故事。

安吉麗娜朱莉飾演女主的朋友Lisa,憑藉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金球獎最佳女配角,以及演員工會獎(SAG)最佳女配角。這也是迄今為止朱莉演員生涯中唯一一次獲得奧斯卡獎。

安吉麗娜·朱莉唯一奧斯卡獎,來自這部電影——《移魂女郎》

而片中的女主Susanna則由美國女演員薇諾娜·賴德飾演,你可能對她的名字感到陌生,但是你一定看過她飾演的電影。

安吉麗娜·朱莉唯一奧斯卡獎,來自這部電影——《移魂女郎》

沒錯,她就是與約翰尼德普共同主演蒂姆·波頓經典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中的女主,也與基努·李維斯主演科波拉的《驚情四百年》、與丹尼爾·戴·劉易斯出演馬丁·斯科塞斯的《純真年代》,並先後出演《小婦人》、《異形4》、《怪奇物語》等多部知名電影(現在好像明白了為什麼朱莉甘當配角)。

除了群星閃耀之外,這部被片名耽誤的電影是我們認識心理障礙,尤其是人格障礙的最好材料。


Seed課程《變態心理學》中,老師讓大家通過觀看《移魂女郎》,瞭解不同人格障礙的表現及治療,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更多思考精神健康對於個體、家庭和社會意味著什麼,如何更好與精神健康問題相處。

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明顯偏離了個人文華背景預期的內心體驗和持久模式,是泛化的和缺乏彈性的,起病於青少年或成年早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穩定,病導致個體的痛苦或損害。

根據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V),人格障礙分為強迫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等十種人格障礙。其中包括比較容易引起大眾重視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和容易被大眾忽視的邊緣型人格障礙

《移魂女郎》電影的女主和好友Lisa(朱莉飾演)分別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本篇文章摘取了Seed課程同學們的觀影作業,讓我們透過他們的文字走進這兩類人格患者的內心世界。

01邊緣型人格——“穩定的不穩定”

部分內容來自:

王林、盧秀玲、潘春華

Seed一期學員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BPD)是以情緒不穩定情感問題處理困難為特徵的一種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表現

Marsha Linehan博士把BPD的症狀總結為5個失調。

情感失調,即情緒不穩定,情緒管理困難;

人際交往失調,即面臨不穩定和緊張的人際關係,以及害怕被拋棄;

行為失調,即BPD患者易採取危險的衝動行為和自我傷害行為;

自我認同失調,即BPD患者對於自我是誰缺乏清晰和穩定的認識,並且在多數時間都感到空虛。

認知失調,即BPD患者在面臨壓力時容易猜忌,或者出現分離症狀。

安吉麗娜·朱莉唯一奧斯卡獎,來自這部電影——《移魂女郎》

影片中的Susanna感覺自己天生就不快樂,很悲傷(情緒失調);

她在中學時就被同學認為是個怪胎,她和他人的人際關係非常不穩定,也沒有真正的朋友(人際交往失調);

她的行為常常是很衝動的,如與同學的父親發生性行為,如大量服用阿司匹林(行為失調);

她說她分不清楚現實與幻想,認為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感覺對時間失去控制(自我認同失調);

她的世界充滿了疑惑和矛盾,她一邊做著自殺的行為,一邊又不承認自己想要自殺(認知失調)。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病因

1)遺傳和神經生物易感性

BPD大約有50%的遺傳概率。影片中Susanna的母親看起來是一個情緒易激動的女人。

2)環境

①無效環境

無效環境的顯著特點是父母(或者照料者)對兒童的偏好、想法和情緒的溝通所做出的反應要麼是

極端的,要麼是沒有反應

這種環境無法教會人們如何控制情緒。當人們得知他們的情緒表達是無效的時候,他們只會不顧一切代價逃避情緒

影片中Susanna為了逃避悲傷,“希望不再感到痛苦”,採取了自殺行為。

②依戀問題

一些研究發現BPD患者總是採用冷漠虐待控制慾強這些詞語來描述他們的父母。他們在嬰兒期與父母的關係很可能就是紊亂型依戀關係

成年後,他們對親密人的看法也是變化不定的。

3)BPD的持續因素

BPD持續的因素之一是不良的生活事件,即患者經歷一個接一個的生活危機。

另一個因素是BPD伴隨的許多衝動行為在短期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但長期來看卻造成了更多更大的麻煩和問題。

人格障礙的治療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治療師需要一種切實的認識,即把一種障礙改變成一種風格或者一種更適於生活的適應方式,是較為現實的做法。對於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治療有辯證行為療法、心智化療法、圖式聚焦認知療法等。

1)辯證行為療法

辯證行為療法結合了來訪者中心的共情接納和認知行為的問題解決,以及情緒管理技能

社會技能訓練

在治療中,治療師必須接納患者本身的樣子,同時幫助他們改變;另一方面,患者也必須意識到不需要把世界分成好的和壞的,而是把這些綜合起來。

心智化治療是一種精神分析方法。心智化治療認為,BPD是脆弱的自我結構或不穩定的自我意識以及對自我不瞭解的結果。其主要觀點是BPD患者難以理解他們的行為是如何與心理狀態相聯繫的。因此,治療目標是增強心智化,幫助患者理解自我的思維、情緒和希望是什麼

影片中的Susanna應該是接受了住院治療,並與醫生晤談,寫下自己的思緒、體會和感受,其自我慢慢得到建構。

02反社會型人格——“沒有理由的攻擊”

部分內容來自:

胡瑤、徐日娟、張曉

Seed一期學員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APD)是一種漠視或侵犯他人權利的普遍模式,是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一種人格障礙。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診斷

反社會型人格診斷必須符合以下三項或更多:

不能遵守與合法行為有關的社會規範,表現為多次作出可遭拘捕的行動;

欺詐,表現出為了個人利益或樂趣而多次說謊,使用假名或欺騙他人;

衝動性或事先不制定計劃

易激惹和攻擊性,表現為重複性的鬥毆或攻擊;

莽撞不顧他人或自身安全

一貫不負責任,表現為重複性地不堅持工作或不旅行經濟義務;

缺乏懊悔之心,表現為做出傷害、虐待或偷竊他人行為後顯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個體至少18歲以上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表現

在影片中,Lisa的出場就非同反響——消失兩週被抓回精神病院,那雙眼神真的是勾人心魂,號召性裡又帶著攻擊性。但我總覺得她是最清醒的一個姑娘,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

她總是能引起人的注意,也不斷地破壞,不停地鬧騰;她冷酷無情,可以說Daisy就是被她逼著自殺的;她知道怎麼騙過精神病院裡的護士,不把藥片吞下去卻不被發現;她也知道怎麼逃出精神病院,尋找自由。

她一次次的逃出去又故意被抓回來,她以為離開了精神病院自己就自由了,可是最後又發現

桎梏自己的其實是自己的內心,她無法融於外界。

安吉麗娜·朱莉唯一奧斯卡獎,來自這部電影——《移魂女郎》

Lisa的反社會型人格表現為以下幾點:

1)不能遵守與合法行為有關的社會規範,表現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為。

這一點從Lisa多次無視療養院紀律而被反覆關禁閉和電擊可見。

2)易激惹和攻擊性,表現為重複性地鬥毆或攻擊。

全片中幾乎沒有Lisa不攻擊的角色,不僅僅表現在行動攻擊,還有言語和非言語等方面的攻擊,這種攻擊幾乎不需要任何理由,無論有沒有被激惹。

3)缺乏懊悔之心,表現為做出傷害、虐待或偷竊他人的行為後顯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這大概是她與Susanna最大的不同之處。當Daisy好心接待出逃的她們時,她無故用言語攻擊Daisy,推動了Daisy的自殺,卻表現得泰然自若甚至冷酷地拿走屍體口袋裡的錢。

她甚至還對自己的言行給予合理化的解釋:“她只是在找一個自殺的理由而已”以及“這樣我們就有路費了”。這一獨特的反社會人格特徵也最終導致了她與Susanna的決裂。

根據反社會和精神病態學行為之連續軸的標準,Lisa應該已經達到了倒數第三級——“自戀性人格疾患合併反社會行為

”,這樣的治療是需要較長時間的。

03 重返現實——“接納和改變”

部分內容來自:

王林、徐日娟

Seed一期學員

《移魂女郎》展現了不同的人對待心理疾病的態度。

比如,反社會人格的Lisa不配合治療,多次逃出又回到精神病醫院;Daisy雖然出院了,但是並未直面內心的羞恥和恐懼,最終選擇了自殺;小時候自焚燬容的Polly則停滯於自己的童年不願意長大,使得治療毫無進展。

女主角Susanna一開始也並不配合治療,直到Daisy的死亡喚醒了她。她重返醫院,積極配合治療,最終康復,迎接了嶄新的人生。

安吉麗娜·朱莉唯一奧斯卡獎,來自這部電影——《移魂女郎》

其實,對於有心理問題的人來說,要面對童年帶來的恐懼,要講述黑暗的過去(如Daisy與父親的亂倫),是無比可怕也是讓人非常難以啟齒的。他們長期沉浸於巨大的痛苦之中,甚至再也不願意回到現實的世界中去。

因此,作為心理諮詢師,一定要看到來訪者勇氣。當他們鼓起勇氣踏進諮詢室的大門,當他們開始有了自我改變的意願時,治療就已經拉開了序幕。

瘋狂也許是失去的或者是被放大的自我,瘋狂也許是對現實的絕望和逃避。

然而救贖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正視現實,正視自我。只有真正從內心去接納自己,去融入現實世界,才有機會去改變。

參考文獻:

AnnM.Kring. (2016). 變態心理學.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Alexander L. (2016).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生存指南: 如何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相處.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Association, A. A. P.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V.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