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代工進退迍邅:造車建廠熱潮或將浪費大量社會資源

讓北大校長讀一下"進退迍邅"(jìn tuì zhūn zhān)。

建不建新車製造廠,是道社會難題。很多生產線停工待產,而很多人卻著急繼續建廠,這是中國汽車業的怪局。

汽車代工進退迍邅:造車建廠熱潮或將浪費大量社會資源

威馬老闆沈暉有一個觀點,造車必須自建工廠,不可用代工方式。拜騰汽車聯合創始人CEO畢福康認為:要造好車就要有符合"工業4.0"標準的工廠,現在傳統車企沒有符合4.0標準的工廠,要這樣的標準只能靠自己建設。其實就算有,高標準的工廠設備大多會留給自己生產自有車型用,不會拿給別人代工。

但是中國汽車製造業整體產業過剩。造車新企業紛紛投資建設工廠,無疑會讓整個產業處於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在多個公開場合則提出:"在全國已有那麼多多餘優質產能的情況下我們再去重複建設生產廠,這就是浪費了。"

威馬和蔚來代表了不同的流派。誰的觀點更切實際呢?從中國大的造車格局下,誰又能成為主流發展思路呢?

造車新勢力湧動車廠建造高潮

汽車代工進退迍邅:造車建廠熱潮或將浪費大量社會資源

威馬在溫州工廠於2016年11月23日奠基,歷經16個月總計492天后成功實現了生產線貫通。該廠總佔地面積接近1000畝,一期工程規劃總投資67億元,規劃年產能10萬臺,在擁有傳統汽車生產的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車間外,同時還有電池包與塑料件生產車間,支持全鋁車身製造、自動化焊接等先進生產工藝。

小鵬選在廣東肇慶建廠,擬用地3000畝,其中一期用地600畝,投資40億元。一期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小鵬汽車將擁有年產智能新能源汽車10萬輛的生產能力,創造就業崗位3000餘個。二期用地1000畝,投資60億元。兩期的總投資高達100億元;另外還預留用地1400畝用於智能汽車產業與生態配套項目生產。

而事實上,圍繞蔚來汽車的建廠問題,業界也瘋傳了很多年,有說法,蔚來選擇上海建廠,也有說會找長安、廣汽代工,但從目前看,蔚來會踏踏實實在江淮生產。

曾經被業內譏諷為抄襲特斯拉,PPT造車的遊俠汽車去年在江蘇湖州開工建設年產能20萬輛的超級工廠,項目總投資據說有115億元。

BYTON拜騰在南京總投資約110.7億元人民幣,佔地面積約1600畝,總建築面積約50萬平方米,規劃年產能為30萬輛,一期規劃產能10萬輛,計劃於2019年竣工投產。

2016年年底,萬向集團"年產50000輛增程式純電動乘用車項目"獲發改委批准,開工建設,只可惜魯冠球先生2017年10月去世了,令萬向的造車的步伐可能節外生枝。

中國現有造車產能嚴重過剩

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再次出現井噴行情,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第一大汽車市場。國內有27個省區市在造汽車,各地都把汽車列為支柱產業。到2018年,中國的汽車產能將達到4000萬輛,到2020年,將達到5000萬輛。2015年中國汽車產能過剩還不太嚴重,但是隨著在建產能陸續投產,而市場又無法吸納,未來幾年勢必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

汽車代工進退迍邅:造車建廠熱潮或將浪費大量社會資源

但問題是社會資源純市場化難以調節。美國汽車城底特律的產能教訓已經驗證,市場調節手段不是萬能的。【大出行】瞭解到,目前中國汽車製造業"飽的撐死,飢的餓死"問題越來越嚴重。一邊是產能過程,大批生產線停工,工人待工,另一方面是很多企業在拼命建設新廠。

今年上半年一汽大眾四家新車間和工廠陸續建設完畢,即將投產,分別是天津工廠一期、青島工廠一期、長春Q工廠一期、佛山工廠二期項目。這些新車間投產後,將達到年產能110萬輛/年,而此前一汽大眾的國內年總產量約200萬輛。僅一汽的大眾一個品牌就達到年產量超300萬輛規模。

長春Q工廠將承接奧迪Q5L的生產、青島工廠將會成為新寶來車型的主要製造基地、而與上汽大眾途觀PK的一汽大眾SUV探歌將在佛山生產。

這些生產線也是大眾汽車在中國國內翻身一戰的重要武器,在過去的三年,大眾和奧迪在中國市場,被德國兄弟奔馳和寶馬奪走了很多市場風頭。

除了好車型的推出,大眾明白,足夠的產能亦非常重要。

與大眾情況類似,東風本田、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也是一樣,這些車企在華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基本上銷量高於產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2016年東風本田銷量猛增40%,超過了57萬輛,而當期東風本田的飽和產能不到48萬輛,緊急擴建工廠接近60萬輛年產能規模。從去年開始東本的一些車間就執行三班倒,24小時不間斷生產。就這樣下半年還出現了"現車零庫存"的情況。2017年東本繼續擴產達到72萬輛水平,預計今年還會增加2萬輛水平。

2017年廣汽豐田銷量達到了44萬輛,而彼時產能只有38萬輛,今年廣汽豐田的第三條生產線將在了廣州南沙,預計年產能10萬輛,而未來會超過20萬輛規模。一汽豐田在長春、天津、四川有三個工廠,年總產能約70萬輛,但還是不能滿足需求,也在擴產中。

國內的吉利、長城等品牌,銷量也在提升,產能也在擴張。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在盛宴,與大眾、豐田、豐田、吉利、長城等這些大車企,暢銷車輛不同,大部分中小車企,甚至包括一些國際巨頭的邊緣品牌,則處於停產、半停車待工狀態。

例如長安雪鐵龍DS品牌,生產線規劃是20萬輛產能,但去年僅生產了5800輛。再如北京現代受災很大,因中韓關係影響,北京5個現代工廠規劃一年165萬輛的產線,去年銷量只有82萬輛,開工率不足一半。在這種形勢下,北京現代工廠不敢擴產,但轉產也捨不得。因為擔心一旦中韓關係轉暖,現代汽車銷量巨增,而無產能提供將錯失良機。

造成新勢力企業拼命建設新廠,這從宏觀產業層面看,埋下了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的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