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衆問答 41:立志當科學家,很好,但你做好這些心理準備了嗎?

聽眾君往高處給我留言說:我是做獵頭的,我曾經有一名候選人就是學物理的,可他30多歲的時候已經在房地產公司做到中層管理人員了,年薪也有30多萬了,而限制他往更好職位跳槽和晉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學歷不是房地產相關專業(建築,土木,設計,城市規劃)。我不想否定汪老師對全民科學意識啟蒙的功德。但

我實在擔心一些年輕人在純真學生時代的美好願望到了成年之後會改變,畢竟他們的父母會覺得功利化的專業比較好,掙錢多才是最主要的,畢竟中國房價這麼貴。我不想這麼庸俗,只是不希望有些年輕人後悔,來怪汪老師,選擇科學之路一定要不在乎金錢才行

我認為這位聽眾的提醒很好,這個世界是複雜的,沒有哪件事情只產生單一的影響。我想順著這位聽眾的留言談談我對立志當科學家這件事情的想法,希望我的這些個人淺見能夠給你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我先來說說我個人的經歷。我小時候也曾立志要當一名科學家,其中讓我立下這個志向的兩個關鍵原因,一是《少年科學》雜誌,我小時候最愛看這本雜誌,也是我唯一常年訂閱的雜誌;二是動畫片《咪姆》,這部動畫片讓我對科學家充滿了敬仰。

聽眾問答 41:立志當科學家,很好,但你做好這些心理準備了嗎?

我高中唸的是省重點中學,理科成績一直就很不錯,但並不屬於特別拔尖那種。高考也是考的理科,但是後來由於各種陰差陽錯,最後竟成了一名外語系的文科生。不過,其實在我讀大學後,心智已經開始逐漸成熟,我已經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智力水平是不太可能成為一名傑出的科學家的。我的優點不在於哪一方面有特別突出的優勢,而是綜合能力還不錯,也就是說,智商、情商、語言表達、寫作能力都比較平均,沒有特別的過人之處,但也沒有明顯的短板。所以,我從大三開始,就基本上想明白了自己畢業後的打算,就是學好與互聯網相關的計算機技能,畢業後投身於新興的互聯網行業,然後在恰當的時候自己創業。在 2000 年前後,正是中國互聯網的黎明期,充滿了機遇與挑戰。

雖然我小時候的科學家夢想破滅了,但是我完全不會後悔我從小受到了《少年科學》和《咪姆》的影響,我曾經立下的志向也讓我在初中和高中學習中沒有懈怠,一直保持著非常積極的學習心態。我發現,有夢想的孩子總是會更積極。

聽眾問答 41:立志當科學家,很好,但你做好這些心理準備了嗎?

請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我要扮演什麼人生導師的角色。有千千萬萬的想成為科學家但最後沒有實現的人,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我僅僅只是站在這樣的視角來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第一,科學家的收入總體來說是不錯的。我國一直在用高待遇來吸引科學家回國工作,而即便是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平均收入也是不低的。根據國家統計局 2017 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收入的數據,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13.3 萬元,金融業 12.3 萬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10.8 萬元,而全國的平均水平是 7.4 萬元。所以搞科學研究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麼清貧,而且一旦搞出可靠的研究成果,各種收益還可能會非常豐厚,個人的名望等無形資產也是普通人所難以企及的。

第二,但那些能夠有資格被人們尊稱為科學家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也就是說,他們是人群中的極少數。這個志向的實現難度往往比想象的要大得多,所以希望你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即便最後沒能成為功成名就的科學家,也絕不意味著人生失敗,你的付出依然是有價值的,你也不難找到感興趣的其他職業。我也很想對那些給我寫來真誠郵件,表達要實現我臨終遺願的學子們說:如果最後牛皮吹破了,我也不會感到失望的,因為我很清楚要實現這個牛皮有多麼困難。

第三,成為一個成功企業家、演藝明星、作家、政府官員等等都可以英雄不問出處,抵達成功的路徑不止一條。但是,很遺憾,時代發展到今天,想要成為一名科學家的道路幾乎只有唯一的一條,那就是求學。本科、碩士、博士一路念下去,你的學歷越高,就讀的學校世界排名越高,你越有可能夢想成真。大學本科是最基本的門檻,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在民間誕生科學家了。

第四,等你念到高中後,差不多就可以重新評估一下自己小時候的志向是否需要做調整。如果你的理科成績並不是拔尖的那種(我說的是在重點中學裡的拔尖水平),那麼,想成為基礎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就比較難了。不過有些學科,例如心理學、古生物學等對數學的要求不是特別高,你可以考慮調低一些自己的志向,或者重新立下一個志向,這都不算晚。

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也是一種科學精神,就是我常常說的求真務實的精神。

聽眾問答 41:立志當科學家,很好,但你做好這些心理準備了嗎?

第五,真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就不能抱著功利的心態搞研究,你必須做好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工作的心態。科學發展到今天,科學大廈相對於人短暫的一生來說,已經磊得很高了,科研方向也已經分得特別特別細,要想把前人的成果都吃透往往就需要多年時間。更重要的是,研究成果不是想出來就出得來的,很可能你確定的課題一直苦苦鑽研卻突破不了,天知道那是因為你還沒有找到答案還是因為這個課題本身就是偽命題。探索的路上充滿黑洞洞的未知,所以,你必須要做好成功來得比從事其他職業的同學更晚一些的心理準備。可能你的有些同學都已經當上了企業高管,有車有房了,你還在做博士後研究呢。

第六,最後一點,如果你受了我的影響而選擇了理科專業,我並不會擔心你將來會怪我,因為,受過良好科學訓練的人,具備科學精神的人,哪怕轉行從事其他職業,你所養成的科學思維也肯定會對你的工作帶來巨大的幫助。你會比別人更加準確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也會更加務實。我覺得我自己就是在做一次大規模的社會實驗,看看一個總是讚美科學,總是試圖影響青少年愛上科學,學習科學的人會不會有一天收到一封后悔被我影響的郵件。我在這裡可以跟大家做出保證,如果哪一天我收到這樣的郵件,經過來信人的許可後,我會念出來,也算是對我今天節目的補充。

以上六點,僅僅是我個人的一些粗淺想法。我今天在科學聲音的專家團中徵集對立志成為科學家的青少年的贈言,也得到了很多的反饋,我念幾條,希望大家從中得到啟發。

聽眾問答 41:立志當科學家,很好,但你做好這些心理準備了嗎?

從事全球變化生態學、大數據研究的復旦趙老師說:

真正從事科學研究的時候,日常面對的大多是非常無聊的繁瑣細節,毫無成就感可言。科學家講他們的研究講得非常有趣,是因為他們特意過濾掉了大多不值得一提的細節,而只將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 1/10 或 1/100 成功的路徑上。否則這樣的故事講起來沒有人願意聽。

從事藥物開發的行幽老師說:

在中國,做生物醫藥的科學研究,除了要夯實各種化學物理數學的技術外,不要忘記學習其他社會人文學科,廣闊的文化視角都能在你以後科研遇到瓶頸的時候幫助你轉換視角,深化理解,甚至提供新的思路。要學會科學理性的看待傳統醫學及其文化,不要被古人限制了你的探索。

從事進化農業生態研究的張老師說:

懂得偷懶走捷徑糊弄的都是小聰明,要想成功,要有大智慧,所謂的大智慧就是懂得下笨功夫,因為科研有時會很枯燥,社會也會很浮躁。

從事分子生物學以及基因組研究的迪老師說:

想要做科學家的動力要認清楚,需要的是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搞科研在別人看來很辛苦,沒日沒夜的在實驗室泡著。但是,一個真正愛科學的人卻覺得非常開心,因為在自己的領域取得的每一點突破,都是人類科學的一點點進步,而科學家本身是最先知道大自然這個秘密的第一人,對我來說,這是最大的興奮點,也是最大的幸運。

從事建築建構與抗震研究的王老師說:

現代科學研究已經和汪老師故事裡面講的之前的有了很大的不同,現在的研究更多的會需要一個龐大的團隊,所以需要有很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還有一些老師話說的很簡短,但字字珠璣,比如:

從理,而不從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線。

多問問為什麼?

無論學習還是研究,笨方法最有效。掌握方法論,一步一個腳印。

還有很多,我就不再一一念了。我知道我的聽眾中,藏龍臥虎,有科學家也有科研工作者,也有即將成為科學家的學子,如果你們也有一些話想對立志成為科學家的青少年說,請在本期節目中留言,我相信一定會有很多青少年看到你們真誠的忠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