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保镖行业,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揭秘古代保镖行业,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镖局,最早的时候叫镖行,说白了就是"受人钱财,保人免灾"的行当,也就是凭借过人的武功,专门为别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许多民间传说故事虽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但惊心动魄的保镖生涯却不是局外人能悉知的。许多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虽然无不尽其所知想极力勾画出江湖人物的全貌,但更多的是描写了他们的打打杀杀,而没有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他们的生活内容。其实,镖局生涯不仅是艰辛的,而且有着太多太多的原则和行规,一个镖局要想立足,必须在三个方面要过硬。

揭秘古代保镖行业,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首先后台要过硬。镖局无论大小,只要打出旗号,开门营业,大小都得有靠山,就是人们常说的后台。“朝里有人好做官”。当官如此,开镖局也不例外,特别是在中国封建时期,后台的势力,与镖局的经营范围和镖路的活动区域,几乎是成正比的。北京镖局在朝廷里找后台,地方镖局在地方官中找后台。大型镖局的活动范围几乎遍布中国,依靠的后台自然是朝中大员。就拿贯市的李家镖局来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仓皇西逃,狼狈之际,李家镖局趁机雪中送炭贡献骡车,受封为“御前镖局”,每年都要打着“引路侯”的旗子招摇过市,进京找慈禧太后领赏。其实是趁着机会,向老佛爷进贡一些土特产,拉上这个无与伦比的后台。所谓打通朝中关节,不一定是结交巡抚、布政使、按察使这些大员,对镖局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要能同官员们的幕僚或者亲朋说上话,必要时,请得动一纸公文、书信,或者一个帖子就行,这些东西往往是以备不时之需,只是免得临时抱佛脚。

揭秘古代保镖行业,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跑蒙古生意的镖局,因草原辽阔,盗贼多为马贼,有时抢了东西,你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绝尘而去,无力拦堵。加上他们时聚时散,没有众多的武装力量,根本奈何不了。因此,镖局要结交的硬靠山,往往不是政府官员,而是镇守草原的将军。这种人大多握有兵权,不仅能临危救难,而且威名远扬、对一般盗匪有震慑作用。走水路的镖局,结交的硬靠山也是漕运总督衙门的各个关节,并同税务司、厘金局通上气。两千多里的运河两岸,“吃漕的”盗匪和“司漕的”的官员不计记其数,相互都有联系。有了硬靠山,可以攀上交情,让人另眼高看。这里,镖局结交后台与趋炎附势、拍马溜须完全是两码事,和“官商勾结”现象也是两码子事情。镖局交后台,基本上不牵涉太多利益的交往,他们不是用银子交出来的“朋友”,最多算得上在特殊的情况下,后台和镖局互相照应的交易。

揭秘古代保镖行业,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有了朝中官员当后台,腰杆子自然硬。但是光搞好了白道的关系还远远不够,得黑白通吃,在绿林的关系也得过硬才行。在朝廷势力罩不到的地方,就得靠绿林朋友了。那些拦路抢劫镖车的盗贼,大多也是绿林中人。绿林的这些硬关系,通常是在当地较有影响的地方乡兵,也有以强宗大姓为基础的武装团体。这些组织通常被地方豪强所控制,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雄踞地方。对于镖局过境,只要给足面子,他们常常不会跟镖师过不去。所谓面子,不过是当镖车通过他们的地盘时,镖师下马步行,先去拜会他们的头面人物,给地头蛇烧烧香,上上供,再驱车过境。在这些绿林好汉中,不乏歹人,但是,一般都讲交情。清朝末年的大刀会、红枪会,属于此类组织。他们常与官府作对,与前来镇压的官兵分庭抗礼,对镖局通常都称江湖朋友。当年,义和团兴起后,镖路表面上受阻,实际上,义和团的头目与镖局关系密切,所有的镖路照样畅通无阻。许多镖局走镖时,一面打着镖旗,一路喊着镖号,大张旗鼓地通过各式各样的村、集、镇、店,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结交无数的绿林好汉,趟开了自己的镖路。

揭秘古代保镖行业,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到了20世纪初,绿林朋友层出不穷,官逼民反的绿林豪杰,成了等米下锅的“饿虎”,没有工夫和镖局讲关系、论交情。许多镖局的镖师感叹绿林无道,无法和绿林的朋友打交道。就算有了官府的硬靠山,有了绿林的硬关系,如果自己没有真本事,镖局还是无法走得通镖路、保得住镖。硬是打肿脸充胖子走镖,等于去送死。所以,要想走好镖,当一名镖师,自身功夫更得过硬。他必须得精通水战、车战、马战、步战、夜行五大门类的拳脚硬功夫。

揭秘古代保镖行业,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先说水战功夫。由于交战的场地小,决定了短兵相接的特点,尤其是在船舱里,几招之内定生死,套路基本上是非常直接的,所以,“闪功”非常重要。若在舱顶或两船之间交手,“轻功”和“梅花桩”功夫绝不可少,上窜下跳,身轻如燕,腾挪闪转,矫健灵活,拳打、脚踢、头顶、肩撞、擒拿、点穴、肘击、膝抵、掌劈,甚至潜水凿船底,使尽浑身本领,与杀人越货的水匪展开生死搏斗。

揭秘古代保镖行业,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再说车战功夫。主要是押车的镖师、车把式策马狂奔的时候,镖车异常颠簸,镖师的“站功”要非常扎实,在簸的车上保持平衡,还能和贼人进行战斗。镖师一手持矛,一手持刀,不是保护骡马不被人所伤,主要是防止贼人爬上车,保证自身安全,所以,“十八路转盘刀”和“三十六路绝命枪”是车战必备之功,“鸳鸯腿”也是不可缺少的功夫。

揭秘古代保镖行业,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马战功夫更是令人惊叹。镖师把好端端的马训练得有“毛病”,别人休想骑,比如,镖师一足踏上马蹬,还未及翻身落鞍,马就飞奔起来,在飞跑的过程中,骑者翻身落鞍,另一足入蹬,这就是“飞蹬”。“飞鞍”则是骑马的人刚贴近马腰,准备踩蹬,马就飞奔起来,骑者从马的臀部上马鞍。马战中的镖师个个都是“神箭手”,有“百步穿杨”、“辕门射戟”的真功夫,他们弯弓搭箭,专门射马贼的马鼻子,所谓“射人先射马”。且和贼人打肉搏战,镖师们的“马刀”功夫,可不是闹着玩的花架子,而是刀刀见血。

揭秘古代保镖行业,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步战大多发生在镖车的夜宿之地和坐店。与夜贼交手,镖师决不会手软,招招致命,从不含糊。还要有登峰造极的轻功,以便在混战中,房上房下、蹿房越脊地战斗。坐店的战斗则要讲究艺术,一招两式把贼人打倒,要讲究干净利落,表演给别人看,还要知道自已下手的分寸,把贼人打趴下了还得让他有爬起逃走的力气。

夜行功夫是护院和坐夜镖师必不可少的功夫。他们身穿夜行衣,身带单刀和飞蝗石子,和贼人在房上墙头过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