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連串現金流!

如果問我投資最重要的概念是什麼?我會毫無疑問的回答是:現金流。不僅僅是股票投資,一切投資都是現金流折現與現值的比較。買房也是,買藝術品也是,儲存白酒也是,哪怕你想承包個山頭種地也是。這就是投資的本質,現金流折現。另外現金流無時無刻不在產生。

北大的周其仁教授寫了一本書,叫做《收入是一連串事件》。其實這句話來自經濟學家費雪的《利息理論》的第一段。(Income is a series of events)什麼意思呢?

人生就是一連串現金流!

果樹會結果,農地也有收成,結果和收成都是收入。可這收入不是果熟或者稻熟時才得到的。果樹和農作物,每天都在變,每一小變都是收入,所以收入是一連串事件。

有了收入是一連串事件的概念,那麼現金流是一連串事件的概念就能逐漸清晰起來。我們來梳理一下,什麼東西能創造價值?經濟學說的是勞力,資本,技術。

對與個人來說,人的勞力一生是有限的,比如你一生最多隻能工作四五十年,那麼你的勞力價值,就是這四五十年收入的折現。但是你每天工作的時長是可以比別人長的,你每天加班的時候,隔壁小王在泡妹,那麼你一生的折現收入就會比小王高。你不吸菸,不喝酒,每天鍛鍊身體,那麼你比小王活得長而且減少了消費積累了資本,你的勞力折現收入也高過小王。

對於個人來說,資本這一項天生就不平等,不是每個人都能像王思聰一樣中卵巢彩票。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只能靠增加勞力收入,減少不必要的生活開支來積累資本。也許富人就靠資本產生的現金流就能過的很好,但是不代表窮人沒機會,因為上進的窮人在勞力方面,願意付出更多,從而在勞力方面積累更多收入,實現在資本積累上趕上富人。最怕就是比你富的人還比你還努力。

窮人逆襲富人,最重要的還得靠技術,或者知識,因為這是可以積累的。什麼是知識,工作的技能、對世界的認識、對人生的認識、對投資的認識等等。但是似乎富人無論是教育資源,還是獲取知識的途徑的便捷性、多樣性,都遠超窮人。那麼窮人的機會在哪裡?比富人努力,比富人天賦好。王思聰在泡妹的時候,你在看書。王思聰在旅遊的時候你還在學習。你每天的生活只能由三部分組成,工作、鍛鍊身體、學習。把這三者組合,優化,學習促進工作產生更大現金流,學習使得資本產生更大現金流,鍛鍊身體使得你活的更長,這樣能使其產生的現金流最大化。其實一句話就是長坡厚雪!

所以窮人如果沒有知識,也不願意努力獲取知識,那麼窮人成為富人的概率幾乎是零。同樣的如果富人不學無術,注重享受,花花公子。那麼他的資本會一直處於消耗狀態,而他的勞力處於浪費狀態,知識也沒有長進。所以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

人生就是一串現金流,這些現金流決定你最後的財富多少。你年輕的時候,資本不足,努力工作,努力學習,減少開支,一方面積累資本,一方面學習讓資本獲取更高現金流的方式,這樣才能使你的財富最大化。如果用人一生能創造的財富來衡量人生的價值的話,人生的價值就是是自己創造的現金流折現。

同樣對於公司來說,公司的價值也是其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制約公司創造現金流的還是勞力,資本,技術的組合。

勞力方面,因為現在公司普遍採取用時間算工資,怎麼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就看一個公司的管理水平。同樣50個工人的同行業公司,員工積極性的不同,創造的價值有天壤之別。所以才有華為這種公司要搞員工持股,創業型要搞期權計劃。另外,成熟性公司需要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宗教,企業的宗教就是公司流暢運作的潤滑劑。

資本對於公司來說,尤其是上市公司基本不是問題。只要商業模式好,人靠譜,風投搶著給你錢。

技術方面,就是有專利或者商業秘密或者品牌保護的公司,自然能獲取一些壟斷價值,產生的現金流也會高於沒有技術壁壘或者品牌的公司。

綜上,要使一個公司的現金流最大化,就是首先找到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然後這家公司能充分調動員工、上下游的積極性,也就是管理的好。再加上有專利或者商業秘密、品牌保護,那麼就是能最大化現金流的好公司。

綜上,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的價值,都是取決於如何可持續的運用好勞力、資本、技術或知識資源,使得現金流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