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時期荒謬而任性的分封

項羽在對待亡秦的善後事宜中,我們看不到一絲“善”的存在,反而處處都是任性、衝動,甚至殘暴。

儘管大秦的罪惡罄竹難書,但數百年的基業,畢竟是由無數百姓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就這樣付之一炬,實在是對天下百姓缺少一份慈悲之心,當然,這在此前的很多次屠城中已經顯露無疑。

但無論如何,如今的項羽手握天下,他想怎樣,誰都不會說什麼。但是一心想摧毀秦王朝、榮歸故里的項羽真的沒有想過自己稱帝嗎?確實,以他的實力並非沒有可能,然而奈何項羽志不在此。

楚漢時期荒謬而任性的分封

曾有人勸說過他,畢竟關中是周、秦兩代的發祥地,這麼好的地方,就地稱王多好,為什麼非要回小小的彭城呢?

而項羽卻像一個從別人手中搶來了玩具的小孩子著急回家跟家人炫耀一般,他說:“富貴了卻不回家,豈不是等於在夜晚穿著華麗的衣服沒人看一樣?”可是如果項羽稱帝,不但是同鄉人,整個天下的人都能看到他的成功,何樂而不為呢?

就項羽這番孩子氣,有人不以為然,說:“人說楚人生性暴躁,宛如大馬猴戴高帽,看上去人模人樣,卻不能持久,真是果不其然吶!”沒曾想,這話被項羽知道了,於是那人便被下鍋了……

到此為止,除了此前的破釜沉舟和作壁上觀,項羽又為我們貢獻了兩個成語:衣錦還鄉、沐猴而冠。

開個玩笑,我們繼續說項羽。項羽將楚懷王“尊”為“義帝”,又承諾所有參與反秦的功臣可以受封,既然如此,也沒人敢說什麼。但自古分蛋糕這種事就容易得罪人,何況是由項羽這種就愛拍腦子、想一出是一出的愣頭青來分。

果不其然,項羽是分封得很開心,但有些人卻不高興了,比如劉邦和陳餘。

楚漢時期荒謬而任性的分封

別的不說,劉邦可是第一個進入關中滅掉秦國的,無論這份革命果實與他出的力是不是成正比,但畢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然而起初項羽分封給劉邦的只有巴、蜀兩地。

我們都知道古時的巴蜀皆是窮山惡水,歷來都是流放罪人的地方,而這就是劉邦所謂的“封賞”,那麼最後的漢中的怎麼得來的呢?是劉邦通過張良向項伯走後門得來的……

楚漢時期荒謬而任性的分封

還有陳餘,我們記得他和張耳曾是同生死共患難的好兄弟,後來在救趙行動中因誤會而彼此疏遠。在反秦過程中二人的功勞相差無幾,然而張耳卻因為跟隨項羽攻打關中,與項羽更親近,便被封為了常山王,而陳餘卻只是被封侯,管轄三個窮苦縣。

相比於曲線救國的劉邦來說,陳餘的做法更為直接,他將對項羽的不滿和對張耳的妒忌全部轉嫁到了張耳一個人身上,自此二人便深深地恨上了彼此。

隨著項羽安排著自己打拼來的天下,他也親手埋下了不少加速自己敗亡的地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