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制冰的?

古今说史


已经迈入了炎热的夏季,在这么热的天气我们可以开空调进行避暑。但是在我国的古代就没有这么好的设备了,他们只能用扇子,或者借助冰块。

可是在不发达的古代冰块又是怎么制作的呢?

在古代制作冰也是因为避暑,帝王们想要消暑凉快,就只能用冰。

一些帝王会在冬天的时候让人取冰,然后存放在冰窖里面,夏天取出来用。

他们需要等到冰结到一定的厚度才可以进行取冰,全部都是人工,先将冰面切断,大概有1米长左右。然后一块块的取下来放入冰窖,取冰的时候需要用挠钩把切断的冰块拉上岸,在送入冰窖。

剩下的继续等待结冰加厚,周而复始的制冰。

可是这样的工程并不能满足用冰的需求。

到了唐朝的末年,一些人们开采硝石,这时候发现硝石是可以吸收热量,还可以让水降温,直至结冰,从这之后夏天就可以用硝石制作冰。

古人也是很聪明的,慢慢的商人们就发现了赚钱的商机。他们制冰之后,在冰里面加上了果浆还有牛奶,这样也可以进行解暑。这和我们现代的冰淇淋,雪糕很是类似。

在古代取冰存贮都是皇室的特权,只有他们是可以建造冰窖的,寻常人家是享受不到的。他们的冰窖大部分都是用砖石建造的,内部成拱形。

据悉目前北京还存留三处冰窖,除了官用的冰窖还能找到外,民用的根本无从寻找,也许只有制作冰之后才有民用的吧。


这不是历史


在没有空调与风扇的古代,古人们除了用扇子消暑,其实,充满智慧的古人们也会在冬天储存冰块,留到夏天用。

古代负责制冰的人称为“凌人”,他们通常是等到天寒地冻的时令,一帮人去河里采集冰块,他们会有专门的工具进行采集,然后再把采集到的冰块运回去,放进专门储存冰块的“冰窖”,这冰窖也非同小可,古人们也会在冰窖里铺上稻草等材料防止冰块融化,而且对于地窖的选择以及开挖程度都有讲究。

由于有了冰块,也慢慢出现了很多冰镇饮品,古人们也会喝饮料、吃冰棍以此消暑解渴。关于解渴的冰镇饮品,明代文学家徐渭写“门前铜盏呼人急,却是冰儿来卖冰”,在古代都已经出现了冰棍,冰块也从之前贵族们才能享用的东西,随着岁月的发展也成了极其普通的饮品,冰块也不仅仅用来解去燥热,有眼光的人们用来制成冰水、冰棍赚钱。


沈善书


大家都知道古代人是会储藏冰的,然而实际上古人在夏天也会制造冰呢!

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冰箱,特别是在夏天,空调冰箱电扇一类的制冷电器能够很好的为人们消暑解热,那么古代的时候人们靠什么消暑解热呢?难道就靠一把大蒲扇吗?不是的,其实古人也会有空调冰箱一类的设计,但是它们都离不开一种原料,那就是冰了。

古人所用的冰,绝大部分都是冬天的时候储藏起来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这天气最冷的时候,把河里的冰弄成块儿拉出来,通常都是在河边建造或者挖掘一些不通风的房子和地窖,下面和周围用柴草或者其他容易隔温的东西挡开,然后在里面放冰块儿,这些冰块通常都很大,需要动用牲畜拉到里面,冰块也会有阻挡的东西,防止冻到一起,装满之后把房子或者地窖密封起来,这样这些冰可以一直放到来年的六七月份,不过通常从农历四五月份就开始把冰拉出来卖了。


能买得起冰的,通常都是一些大户人家,他们用做制作冷饮和储藏食物,用冰储藏食物的器具通常都会有夹层或者是上下层结构的金属器具,一层放冰,一层放食物,和现在的冰箱作用差不多;夏天特别炎热的白天,有的也会在房间里放一些冰,用扇子扇动,这样整个房间都会很凉快,这样就类似现在的空调了,皇宫里面通常都会有这样的设计安排。

其实古人储藏冰和使用冰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但其实古人在夏天也会制造冰,这就很神奇了,可能我们现代人不用冰箱都不知道怎么制造冰,但是古人在生产生活经验中发现了一些硝石(墙霜)溶于水的时候会吸热,于是发明了制造冰的办法,通常是在密闭的房间里,用一个大木盆里面装上水,大木盆中再放一个小瓷盆或者金属盆,小盆里边放上水,再放入硝石,然后不停的转动小盆和大盆里面的水。并且不停的换小盆中的溶有硝石的水,那么这种大盆里面的水渐渐就会变得特别凉,时间长了会降到冰点以下,当水静止下来的时候就开始结冰了。

这种制作冰的方法比较麻烦,所以制造出来的冰也很贵(通常卖冷水的比较多),明清时期南方有些地方有一些制冰厂就是这样制作冰的,因此这种方法通常在南方冬天时不容易得到和储藏冰的地方才会使用,北方通常不会用这种方法的。


人类的方向


古人是在冬天制冰。他们把河水结的冰挖出来,存放到地窖里,夏天用。

咱们以清朝为例。每年冬至过后就是皇家凿冰储冰的日子。此事归工部都水司负责。每年凿河取冰之前,要祭拜河神,感谢河神赐予的冰块。古人对大自然还是敬畏的。皇帝是天的儿子嘛,动爸爸的东西,不恭敬还行。

凿出来的冰会修整的四四方方,并且有标准的尺寸要求,这样就可以很高效地利用冰窖的空间了。冰窖一般都挖建在半地下。在清朝大部分时期里,建冰窖是国家垄断行业,老百姓不允许建。冰窖有两种,一种是官窖,专供皇家使用,另一种是府窖,供王爷们使用。

在北京就有个冰窖口胡同。就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官窖所在地。它之所以修建在此地,是因为旁边就有城市水系的枝蔓。从西边的玉泉山引水至此,与东边的通州大运河水系贯通,南边就是皇室的什刹海景区,当然还有后来老舍自沉的太平湖。

这么丰富的水源源不断流过,自然为古人制冰提供了方便之地。

像现在的供暖季一样,每年有个供冰季。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位置,供冰两个月有闰月就算是抄上了,可以多享用些时日。

用冰主要有两个地方。一是来给皇家的屋子降温,当绿色空调使用。装冰的容器也是有讲究的。外面是木制的,内里是铅或锡的,只要不直接喝就不会重金属中毒。二是冰镇食物的。

因为夏天的冰非常珍贵,所以,皇帝会对喜爱的大臣的防暑降温赏赐是按等级发“冰票”。大臣可以凭票领冰。

所以如果您在清朝的夏天能喝上一碗冰镇酸梅汤,绝对比82年的拉菲要款式的多。


时拾史事


这个问题在现在都不是事儿,可是在古代那就难了,要是夏天能有冰块的那都是富豪才能享有的,那么问题来了,他们的冰块是怎么来的?从哪里来的?

(冰窖)

其实说是古代,但是越接近现代制冰技术也就越成熟,所以就有了藏冰和制冰。

一:先秦时期藏冰;这个时候哪来的制冰技术?只能是藏冰,没有技术但是可以接受大自然的馈赠,《周礼》就记载过:周王室有个专门负责采冰的部门,部长称为“凌人”,有小一百人,他们在冬天的时候把冰块凿出来,基本上是在大寒,也就是特别寒冷的时段,这个时候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他们在采完后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冰窖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藏冰的地方,和古代皇宫里的冰库一样,用来储备冰块的地方,冰窖一般在地底下,属于阴凉地段,再用新鲜稻草跟芦席把地面铺起来,最后放上冰块,再用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最后密封,第二年夏天拿出来用。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冰窖温度不是很低,所以每年都会有三分之二的冰块融化成水,后来皇宫贵族就多储存,存到够自己夏天用,所以牵涉的人力物力是巨大的。

(古人凿冰)



二:唐朝末期制冰;那北方人是舒服了可是南方怎么办?他们了没有那么厚的冰,也储存不了那么久,有的时候也只是偶尔几天零下,甚至可以说有的时候一年都不结冰,所以在唐朝末期,随着火药的运用,工匠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了大量硝石,他们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将温直至结冰。 这一发现把他们高兴的,因此也就有人开始利用硝石制冰。

(硝石)


三:制冰过程; 他们将水放入罐或者缸内,找一个比较大的容器把水倒进去,然后再把罐或者缸放在容器内,最后把硝石加入到容器里和水混合,罐或者缸里的水也就结成冰了。所以生活在唐以后的人们是比较幸福的,他们所拥有的食物可以保存的更久。




(冰鉴)

有冰了但是拿出来后很快就融化了,总不能时刻往冰窖跑或者时刻制冰吧?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叫“冰鉴”的东西,冰箱的雏形,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具体方法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作的箱子里。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有陶鉴、青铜鉴,所以古人的夏天看起来也没有那么难过,可是这都是只有皇宫贵族或者世家大族、富商才用的起,老百姓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羽评历史


炎炎夏日,来杯加冰的饮料,吃盒冰激淋,是不是顿时感觉很凉爽,躲进空调屋里就更是很舒服了。


那么在古代,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他们在夏天用来驱暑的冰块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藏冰,冬冰夏用


在先秦时期还没有制冰的技术。虽然没有制冰的技术,但是古人可以享受大自然的馈赠,那就是把冬天的冰藏起来,以备夏天用。


在《周礼》中就有记载,周王室有个专门负责采冰的部门,他们在冬天最冷的时候把冰凿出来,分成块后藏到他们预先备好的冰窖里。


建冰窖,一般都会选择干燥透气好的地方,利用泥土不导热的原理,冰窖一般会建在地表5米以下。而且他们在修冰窖的时候,特意将冰窖修成较为密闭的形式,以减少温度的损失。冰窖修好后,古人会先用新鲜的稻草和芦席铺在地面上,然后把冰放在上面,再用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盖上,密封住窖口,这样冰就不会融化的很快。


当然起初也是有冰融化的现象的,所以古人会采大量的冰以备夏天用。同样,在地面可以铺设带槽的地砖、以及水井,这样就可以把底部融化的冰水导入到丼里。这样做既可以起到降低来自地底的地热,又可以避免冰窖室内的地面浸泡在水里。


其实冰对于百姓来说,还算是一种奢侈品。这个时期能用得起冰的也只有贵族阶层。



二、利用硝石制冰


北方冬天寒冷,南方的冬天可不会像北方这样。他们没有那么厚的冰,也存储不了这么久怎么办?


唐朝末期时发明了制冰的方法。当时随着火药的运用,工匠们在生产火药的时候开采了大量的硝石。硝石是一种矿产,是一种白色味苦的晶体,它们喜欢呆在低温的墙角下,颜色像霜一样。


他们无意间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降温,惊喜是水可以结成冰。了解了这个原理后,他们为了让冰纯净,于是就会在一个大盆里倒一些水,放入硝石。然后再在大盆里放一个小盆,小盆里也倒入一些水,这样等大盆里的水结冰后,小盆里的水也会跟着结冰。


有了这种制冰的方法,真是让人无比的高兴,用冰就不会受季节限制了。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古代的制冷市场的繁荣。


夏天可以造冰了,市场中就出现了“冰鲜”。就是人们打捞的海产品,可以放在冰里,这样不仅新鲜,而且保存的时间长。通过冰的冷冻运输,这些海产品也可以运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冰不仅繁荣了海产品市场,更是繁荣了冷饮市场。后来出现了做买卖的人,把糖加到冰里来吸引顾客。到了宋代,商人们的花样就更多了,他们在冰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当时南宋市场上已经开始出售“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饮料。到了元代,冰激淋的雏形就出现了。当时商人们在冰里加上果浆和牛奶,这已经和现代的冰激淋很相似了。


这大热天,有了冷饮,酷暑一下子就减了不少。估计当时的小孩子肯定都馋这解暑的冷饮。



三、原始冰柜——冰鉴


鼓捣一碗冰饮不容易,如果没有及时享用,化了、不冰了,怎么办?


没关系,在这里还有一样法宝,那就是盛冰的容器,叫做冰鉴。


虽然唐以前,还没有制冰的方法,也没有各色的冷饮。但是在冰的享用方面还是有容器的,那就是冰鉴。将冰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作的箱子里,这样既能保存食品,又可以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这样看来,也可以相当于一个小空调了。


冰鉴最早是陶制的,春秋中期也以后就流行用青铜鉴了。在使用时,可以将盛满食物和酒的器皿放进冰鉴里,然后在四周放满冰块,这样合上盖子,冰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


盛夏时节能饮上冰镇酒,对于古人来说,自然是莫大的享受了。



本以为古人在夏天没有空调,没有冷饮是很难挨的。看来是我们小看古人了,原来他们早就开始懂得用冰了。而且把冰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原来我们现在的冷饮,像雪花酪、冰激淋、加冰的冰水,冰镇饮料,古人当时就已经有雏形了。


冰真得是给那个没有冰箱、没有空调的夏季带去了一丝丝的凉爽。让古人们的夏天也不会如此地难熬。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第一种办法,就是冬天去采冰藏冰。

以《周礼》的记载,周朝时,王室就有了专门负责采冰的“凌人”,带着八十多人在冬天里采冰,然后储存到地窖里。之后的历朝历代,采冰也成了每年冬天里,各个王朝宫廷人员必须要做的事情。

当然,采来的冰,也必须要注意保存。虽说古代没有冰箱冷库,却有阴凉的冰窖。战国时代专门负责藏冰的地窖“冰井”,阴凉效果就特别的好。汉唐宋明清几个朝代,冰窖的修筑技术,也是越发进步。比如明清年间皇城的“里冰窖”,足有十五米长三米深,外面还有缓冲的套间。哪怕夏天里外面热浪滚滚,冰窖里也是刺骨寒冷。这种“铜帮铁底”的技术,连瓜果蔬菜都能储存,藏冰更是不在话下。保证多热的天,都能让人在夏天里吃上冰。

第二种办法,就是自己造冰。

虽说古代的地窖,阴凉程度十分靠谱,但也架不住冬天里采来的冰,一不小心就融化。以《五杂俎》等资料记载,就算是地窖技术发达的明清年间,冬天采来的冰,存入地窖熬到次年夏天,能保住一半没化就不错。所以《大清会典》记载,清代单是紫禁城里,每年就要储藏两万五千块冰——就怕夏天不够用。

为了应对这样的状况,除了多采冰外,古人也卷起袖子,努力自己制造冰。没错,没有现代冷冻技术,但古人照样可以造冰。

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把水倒进罐子里,然后再放进个更大的灌满水的容器里,接着就不停向容器里放硝石。然后罐子里的水,就能够结成冰。这种利用硝石的吸热原理造冰的技术,起于唐朝末年,到了宋朝年间时就更火热。因此,宋朝的城市里,街头就有“卖冰”的小贩。老百姓夏日解暑的冷饮,经常是这么造出来的。


历史风云录


硝石的化学名称叫硝酸钙,它溶解于水时会吸热,温度降低,所以小盆里的水就会结成冰.

直接买硝酸钙就行,药店的不知道成分是否一样,否则也可以.

可以重复使用. 晒干就可以,在化学用品店就有,或者你到药店买硝石回来试试.

---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硝石,既而发现硝石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使水降温到结冰,自此,便有夏天制冰之法。以后买卖人逐渐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顾客。到了宋代,市场上冷食的花样日益繁多,商家还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这和现代的冰淇淋

十分相似,换言之,也就是当代冰淇淋乃至哈根达斯的鼻祖。

十三世纪,马可•波罗把这种冰淇淋的制造方法带回了意大利,后又传至法国。卡特琳皇后的一位私人厨师,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掺入奶油、牛奶、香料的半固体冰淇淋并刻上花纹,这种甜品大受贵族阶层欢迎并迅速流传开来,而后日新月异,发展成现在品牌繁多的冰淇淋。不过无论如何,没有宋代的“冰酪”,就没有今天的哈根达斯。

其实勤劳智慧的汉族人民,早在商代,就有冬天藏纳冰块于冰窖之中夏天取用的风俗。周代,官府设有专门管理此事的官吏,称为“凌人”,并建有窖冰的“冰井”。关于此,《诗经》、《魏志》、《宋朝会要》中皆有记载。北方地区冬令藏冰,次年夏令取出,由官府颁赐臣下,称为“颁冰”,“赐冰”,此俗为古代政令中重要的一项。民间亦市卖,有聪明者用刨子把冰刨成冰屑,拌以白糖和香料供人食用,是很受欢迎的消暑食品。

真正实现人工制冰始于唐代。当时长安街头已有出售冰制冷饮和冷食的商贩;南宋时,制冰技术日益成熟,汉族人民已经掌握用硝石放入冰水作为致冷剂,以奶为原料,边搅拌边冷凝,而后加入各种不同口味的果浆或水果,制作出美味可口的 “冰酪”。不过,因其价格不菲,只有当时的贵族和少数富户才可享受,和今日的哈根达斯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美丽的冰酪,无疑缔造了一个冰淇淋史,饮食文化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的神话,从这一点来说,它的意义又远远超出今天的哈根达斯,是经典的时尚,是绚烂悠久的汉族文化的有力表现。


心扬一九八八


聪明的古人在夏天有很多降暑的好办法,而且还发明了最早的冰箱,


那夏天的冰从何而来呢?一种方法是储存冬天的冰在夏天用,一种事用硝石制冰。


(一)制冰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古代也没有冰箱,还能制冰?聪明的古人就是这么厉害,发明了硝石制冰,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硝石。人们在无意中发现硝石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水温降低,甚至结冰。于是很快有人利用硝石的这种特性,在夏季制作冰饮料,将糖和一点香料溶在水中,然后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大盘,在盘内盛上水,将罐置于盘水内,不断地在盘中加入硝石,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尝一口,又凉又甜,直冰到肚子里。之后逐渐出现了做买卖的人,他们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顾客。到了宋代,市场上冷食的花样就多起来了,商人们还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这和现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古人是不是很厉害! 其实硝石的化学名称叫硝酸钙,它溶解于水时会吸热,温度降低,所以小盆里的水就会结成冰。


(二)窖冰 这种方法现在还在延用,北方的很多地方,在冬天把冰块切割下来,然后像柴火一样垛在一起,外面再盖上棉被草帘等,这些冰会一直储存到夏季,主要用在海鲜水产和水果保鲜,医院也会用到。而古代一般是把冰放在冰窖里,寻常百姓可弄不起冰窖,一般都是宫廷、官府或者大户人家才有冰窖。


1 宫廷如何获取冰块 古代有专门管理此事的官吏,并建有窖冰的“冰井”。宋高承《事物纪原》云:“《周礼》有冰人,掌斩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其事始于此。《邺城旧事》有冰井台。《魏志》云: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台以藏冰,为凌室,故号冰井。《宋朝会要》曰:建隆三年,置冰井务,隶皇城司也。”清代冰窖分三种:官冰窖,府第冰窖,商民冰窖。   每到十一月三九、四九天,即有伐冰、藏冰之举,颇属盛事。清《会典》“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条云:“凡伐冰取诸御河……岁以冬至后半月,部委司官一人,募夫伐冰,取其明净坚厚者,以方尺有五寸为块。凡纳冰,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万五千块;景山西门外窖六,藏冰五万四千块;德胜门外窖三,藏冰三万六千七百块,以供各坛庙祭祀及内廷之用。德胜门外土窖二,藏冰四万块;正阳门外土窖二,藏冰六万块,以供公廨……设暑汤之用。”民国时仍有此俗。


2 官府获取冰块的途径 窖冰除了宫廷使用之外,同时也供给官府。“颁冰”是一种古代官府的夏令习俗。从周以来,北方地区冬令要藏冰,待次年夏令时取出,宫廷颁赐臣下,民间亦市卖。此俗为古代政令重要的一项。《夏小正》“颁冰”《传》云:“颁冰也者,分冰以大夫也。”当时颁冰还有献牲(羊羔)祭祀的仪俗。明清以来,都城都是北京,此俗更为盛行。明清颁冰在立夏暑伏时节,清代是按官阶发给冰票,凭票领取。《燕京岁时记·颁冰》:“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那么除了凭票领取这种方式以外,官员还可以通过"赐冰"获得冰块。旧时官府署衙的消夏习俗。明清时,北京的各衙署都分发皇帝赐给的冰块,从入伏一直持续到立秋。所赐冰因品级不同而各有差等。《燕京岁时记》“按《帝京景物略》称,前明于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又记本朝习俗:“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差等。”

3 民众获取冰块的途径 冰窖由于耗资大,成本高,除了宫廷和官府建设以外,民间也有商用冰窖用于获利。普通民众可以通过买卖获取冰。卖冰是一种传统商贸习俗。旧时无制冰设备,夏天消暑的冰多在冬天时藏于窖中,待三伏天热时启冰,开始贩卖。旧时北京一般是在清明时开始卖冰。


……


中国古人非常智慧发明了制冰和存冰

大体几类方法,

一,化学法,

用硝石,硝石溶于水会大量吸热变成冰。

二,窖冰,

建冰窖,在冬季存冰窖藏大量的天然冰。

三,混合法,

在秋冬季大量制冰,窖冰,窖藏人工冰,成本更低产量更大。

混合法最神奇。混合法冰窖,会用到藻井建筑风斗。

在一个地下或地上冰窖上方,有一个起风斗做用的藻井。可以大大促进四周八面的凉风上行,带走热量,使冰窖迅速降温水结成冰。并保持低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