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最近,孩子的作业问题成为频繁地出现在网络上。父母在笑谈的同时也表达出对辅导孩子作业的无奈。

今天,我看了一篇李松蔚老师的文章,讲到了孩子的作业问题。文章是这样的:

李松蔚老师说他有一位北大师兄,是学霸中的学霸,师嫂也是北大毕业,夫妻俩一路打拼,在事业上有不错的成就。可是,为了孩子的作业问题,师嫂准备辞职了,两夫妻为孩子成绩想了很多办法,都不奏效。他们认为是因为孩子小时候工作忙,错过了陪孩子的最佳时间,只好选择其中一人离职,专心陪伴孩子。

李松蔚老师听了,认为问题不在这里。真正的问题是:父母把太多责任放到了自己身上。

江湖上流传着这样的话:

每一个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这些理念各有各的道理,但它们只是道理的一半,它们强调,你做好了,你的孩子就好了。

它们不关心,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以下是李松蔚老师与孩子的对话:

「你其实一点都不喜欢学习,是不是?」我问他。

「也还好……」他犹豫地看着父母。

师兄师嫂鼓励他:「没事,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你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他笑了:「打游戏。」

师兄习惯性地补了一刀:「你能打一辈子游戏么?」我看了他一眼,他立刻收住了。——你看,他已经在改了,但还会习惯性地替孩子做判断。

「万一彤彤以后做职业选手呢?」我不软不硬地顶回去。

彤彤立刻摇头:「我做不了职业选手,那个其实很辛苦。」

你看!他居然是考虑过的。

「所以你有没有想过将来干什么?」

彤彤吐了吐舌头,不说话。师兄说:「他哪里会考虑这些。」

「做有意思的事儿。」彤彤挠头。

「做什么事儿都要先考大学。」师兄不失时机地说。我又一次盯住他。

我转向彤彤:「具体说呢?你想做什么?」

「我想做……」他犹豫了一下,脸涨红了,「导演。」

师兄和师嫂对视了一眼,表情惊讶。彤彤从来没跟他们说过这个想法。

「当导演你得先考……」师兄说了一半,这次被师嫂拦住了。

我问彤彤:「你知道要怎么当导演吗?」

彤彤点头:「不是电影导演,我就想拍一些搞笑的短视频。很简单,自己拍自己剪,传到网上就可以了。一开始不赚钱,我就是觉得挺有意思。」

「你了解了这么多!那你第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他的父母直直地看着他,就像看一个初次见面的人。

他说:「我想要一台自己的微单。」

我拍了拍师兄的肩:「听到没?现在,你可以跟你儿子谈条件了。」

李松蔚老师的这篇文章,立意很深,他想说:

孩子是他自己的主角。

我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我想说的是,对待孩子的学习和作业问题,不是父母单方面的事。

首先,你得知道孩子的目标和梦想是什么。

与此同时,你要知道孩子对这一目标和梦想如何考虑,有没有想过如何实现。

其次,你要懂得站在一个支持者的角度,听孩子如何规划实现梦想的途径。

第三,你要询问孩子,有没有考虑过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且耐心地倾听。

这时,大概你很想给出你的建议。可是,你得先问问孩子,是否想听听你的建议。

孩子想听,你才能说;否则,不是孩子听不听的问题,而是你说了也白说。

如果你顺利完成这些步骤,那么作业,可能是孩子完成梦想过程中的一个过程。孩子有可能对作业的态度会完全不同。想一想,如此一来,孩子的作业,恐怕也没有那么难了吧!

为什么我用的都是有可能呢?那是因为,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个孩子的样子,没有任何一套现成的公式,让你去养育出一个你心中满意的孩子。

但是,有一套沟通课程,可以告诉你怎样与完全不一样的孩子沟通,让你知道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即:再次开启 | 昆明P.E.T.父母效能训练工作坊

关于作业问题,最常见到的是父母使用自然后果法,做不完做不好,就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老师该批评就批评,该惩罚就惩罚。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然而,使用这种方法有一个假设:

假设孩子懂得趋利避害,受到惩罚就不敢了。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假设不成立呢?或者,这个假设有什么弊端?

我们先说说弊端。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叫马丁.塞林格曼。他做过一个很有名的实验,叫做习得性无助实验。塞林格曼将狗放在一个中间放有隔板的箱子,隔板一端的地板上通电,另一端地板不通电。当狗感到地板通电时,它跳到隔板另一端即可避开电击。很快,狗和其他动物都能学会这种逃脱行为。然而,如果将隔板完全隔离,不让狗有机会学习逃脱电击,重复多次之后,即使将隔板拿开,狗也不会逃脱了。

经过更广泛的研究,塞林格曼得出了习得性无助理论。这一理论影响广泛,其核心是当个体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以改变现状时,会表现出被动、消极、坐以待毙、缺乏进取心等等。

回到孩子作业的问题上来,孩子做了作业,不管他做得多么不如父母老师的意,他都做了。可是,他可能得到的是父母的不理解和老师的惩罚,他可能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现状,如果这样,你认为孩子对学习和作业是更感兴趣还是更失去兴趣?都有可能,对吗?

(更多关于奖惩的实验研究,请参看:理念 | 奖惩有危害,你还在使用吗?)

所以,没有一种办法能够解决所有孩子的问题。想完全个性化的帮助孩子,辅导孩子,欢迎参加为你准备的如何正确辅导孩子作业:再贵的学区房,也比不上会陪孩子写作业的爸妈

说到底,要养育好孩子,父母的懒偷不得。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相关阅读推荐

再次开启 | 昆明P.E.T.父母效能训练工作坊

再贵的学区房,也比不上会陪孩子写作业的爸妈

青春期的孩子,你会如何陪伴?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幼儿篇)

该怎么教育爱追剧的娃?

践行 | 十一岁孩子的倾听感悟

关注呦呦小筑

与孩子共同成长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