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说的“中原”是现在的中国哪个省?

农村人的二爷


“中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最早的中原,指的是河南及周边地区,如下图所示:

夏朝商朝都以此地为统治核心,因此此时的中原地区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了临近省份的部分县市。包括:

山西的运城、晋城、长治;

河北的邯郸;

山东的菏泽;

江苏的徐州;

安徽的淮北、宿州、亳州,阜阳;

湖北的襄樊。

后来,随着秦国的逐渐壮大,最终统一六国,建立前列疆域广阔的大一统帝国。

秦朝统一六国后,原来的诸侯国之间的国际关系演变成中原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国际关系。此时的中原地区就不单单指河南省及其周边地区。

此时的“中原”涵盖了秦国以及六国故地的所有区域。后来秦始皇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又大军直下岭南,征服了两广地区,此时的中原区域大大扩张。包括:

陕西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山东省、重庆市、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福建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全部地区;

河北省、辽宁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

内蒙古南部地区;

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东部地区。

击败匈奴后,秦始皇在蒙古高原边缘地区构筑了宏伟的万里长城。从此中原地区的范围就包括长城以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中南半岛以北的所有大陆地区。

汉武帝时期,平定南越地区。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二郡,海南岛正式并入汉朝版图。此后,海南岛也成为中原地区;

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澎湖群岛设置澎湖巡检司,标志着澎湖群岛纳入中原王朝版图,也就是纳入中原地区;

1661年,郑成功收复宝岛;1683年,清军平定郑氏集团,宝岛正式成为中原王朝版图,隶属于福建省;

平定宝岛意味着宝岛也成为中原的一部分。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疆域缩水严重,只剩下“两京一十三省”。清朝时期,继承明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并将湖广、陕甘、江南三省拆分,形成“汉地十八省”。

此时的“汉地十八省就是中原的统称,和长城之外的蒙古各部、东北关外,以及青藏高原、西域等地进行区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古代时期的中原当然是今天以河南为主的华北平原地区。

古代的中原地区是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其中许多诸侯小国建都于此,这时期的中原也涌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


下面我们就看看古代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和文化古城有哪些?

首先。早起的中原地区并非大一统,特别是周朝礼乐崩坏以后,一个个小诸侯国纷纷建立起来,仅华北平原地区就有郑、曹、鲁、宋、杞、魏、陈、蔡、齐等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

可以说那个时候,中原的疆域和今天有很大的差别,当时的中原主要包含今天的洛阳、开封一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早期的中原地区历史名城也非常多,像今天的邯郸、开封、安阳、洛阳、许昌、商丘、济南、保定当时都是一些中原文化名城。

如果说一定要说古代的中原属于哪个省的话,我想河南还是能够完全胜任的!


商丘身边事儿


河北以北为北狄,湖北一南是南蛮,陕西以西含陕西是西戎,山东菏泽聊城安徽以东为东咦,剩下的都是中原,河南是中原中心也是中原之首,古代说起中原大部分就是说的河南,得中原者得天下嘛,还有重要的中原必争之地,比如:湖北襄阳襄樊,河北邯郸邢台,江苏徐州,山西晋城太原,河南全境,都是中原重要城市。


中原往史


大致是指华北平原,因黄河经常改道,也可以理解为黄河中下游平原。还要结合华夏文明的势力范围。各代都有变化,提问题的人是想得到中原是指河南吧,没错,河南不管在古代的任何时代,都是中原的中心,但古代的气候环境已与现代相差太多,宋以前的中原气候相当于现在的淮河流域,自从青藏原隆起后,华北地区(曾是渤海的一部分)气候越来越干。河南简称豫,商代甲骨文记载当时有大量的野生大象(不是长毛象哦)、犀牛。对比一下同纬度的美洲大陆,就知道印度板块俯冲挤压亚欧板块有多缺了。


赵旭华5


据先秦典籍的记载,以春秋末期范围而论,吴、越、楚、秦、燕、中山、赵肯定不属中原。中原大致地域当指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国家。可涵盖今天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全省以及河北、江西、江苏一部分。河南则是中原的腹地。秦汉以后,随着中国疆域扩大,中原所指概念有所变化,因为江南、河北之地皆为中国领土,不再是夷狄蛮人之邦,中原即指长江黄河之间居于中间地带的苏豫赣皖鄂相连接的部分。当年国共打淮海战役,叫作会师淮海,决战中原,战场范围即在苏北皖北豫东鲁南毗连的这一块区域,即围绕陇海线,南至淮河,北至山东临城,东起江苏新沂,西至河南商丘这个范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