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习所走进长春超维公司听曹保明分析如何振兴吉林经济

新时代传习所走进长春超维公司听曹保明分析如何振兴吉林经济

新时代传习所走进长春超维公司听曹保明分析如何振兴吉林经济

建设新时代传习所书香吉林在行动

2017年11月,吉林省在全省设立“新时代传习所”,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吉林更好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18年,全省有9365个农家书屋,1180个社区阅读空间,这10545个空间,将同时是新时代传习所,传播科学理论、主流价值、先进文化,数十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将进行近100场宣讲。6月20日,全国学雷锋百名最美志愿者、中国志愿者协会理事、吉林省全民阅读大使、著名文化学家曹保明走进长春超维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新时代传习所,带来振兴吉林经济的策略分析:《东北的翅膀》系列———吉林工匠精神。以鲜活的事例,讲述我们身边的榜样,“吉林工匠”们十年如一日,靠着传承和钻研,成就一个又一个传奇。

学手艺之前先学做人

曹保明用无数故事,讲述了吉林工匠精神的精髓,那就是做人。他先用鲁班的故事开场,说:“鲁班有一个徒弟,觉得自己学艺有成就拜别师门,去开了一个木匠铺,但是自己凭借记忆做的一个木头人,却怎么也不会像鲁班做的木头人那样会动,然后他就去问师傅为什么,师傅说:‘你量他的胳膊了吗?’徒弟说:‘量了。’师傅问:‘你量他的腿了吗?’徒弟说:‘量了。’师傅又问:‘那你量他的心了吗?因为你没有量心,所以他不会动。’”之后,曹保明又讲述了日本木匠大师秋山利辉的故事,他说:“秋山利辉在收徒弟的时候,先不教他们手艺,而是把他们三个人分成一组,去为周围的村民扫厕所,你能做好了,秋山就会正式收你为徒,传你手艺。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心境决定意境,看技艺更看人品,这就是工匠文化的特色和精髓。”曹保明总结说,真正的工匠,看的不仅仅是手艺,主要看的是做人。“

每个人都可能是工匠

曹保明说,吉林的工匠大约是从顺治和康熙年间,大量来自山东、直隶的流民“闯关东”开始的,工匠们经过了历史的沧桑,都带有一些岁月感。不过在曹保明看来,工匠更像是一种精神,当然经过历史的变迁吗,那些抢救、保护、传承下来的弥足珍贵,但更珍贵的则是这种工匠的精神品格,这才是民族的珍宝。曹保明说:“生活中每一刻都等着善于发现、善于创造的你,不一定是能生产产品的就是工匠,每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都可能是工匠。”

在传习所内,观众都拿着本子一变聚精会神听曹保明的讲座,一边做着记录。在会议的最后,超维公司所有与会的人员,决定都写一篇“听后感”,讲述自己理解的“吉林工匠”。曹保明显得特别高兴,他请该公司把所有的“听后感”都发给自己,还和所有的观众合影留念,他说:“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工匠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