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趣一乘 勿惡六塵

欲趣一乘 勿惡六塵

欲趣一乘 勿惡六塵

如果你想趣向最上乘一乘的禪宗。

《欲趣一乘》,《一乘》就是一佛乘。你想趣向最上乘的一佛乘,就不可以厭惡《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

為什麼?《色聲香味觸法》本來就空,你不需要厭惡它。 你一厭惡,就變成,《能厭惡》的心、《所厭惡》的境。

這是小乘人修的。小乘人修《不淨觀、苦觀、空觀、無常觀、無我觀》《不淨、苦、空、無常、無我》,這個是小乘人專注的觀察、觀照。所以,他就遠離了《色聲香味觸法》。

如果你想要究竟一佛乘的話,就不可以厭惡那個《色聲香味觸法》因為《色聲香味觸法》本來就空,那個也是你的佛性啊!

你逃避了《色聲香味觸法》,等於逃避你的佛性。

雖然說是《六塵》,悟道的人,也是你的心,因為一乘是不二的。

《六塵》其實就是六種智慧。

於《色》不住著,智慧就顯。

於《聲》不住著,智慧就顯現。

於《法》不住著,智慧就顯現。

所以,是智慧的問題,不是外在的《塵境》的問題。

如果我們瞭解,《生滅的識心》當體即空,那麼,《識性》就顯現。

所以,追逐五欲六塵,就叫做《識心不定》。在唯識學裡面講:《識心不定》,就像陽焰一樣,我們的心剎那生剎那滅。這個是《意識心》。

如果我們了悟,這個剎那生滅的執著《意識心》,其實是當體即空。是因《塵境》,而引發出來的執著分別,其實並不存在。

所以,《如來藏性》就像樹木,《意識心》就像影子。

諸位!天地萬物的《色聲香味觸法》,來到我們的眼睛或者耳朵,變成一種投影,這個影。譬如說你看到一個人,起貪著心,它這個投影,他的影像映入你的腦海記憶裡面。

你的影像裡面,一直執著你腦筋裡面的觀念,說:我很愛這個人,也很執著這個人!執著就變成一種觀念,而這個觀念牢不可破。

所以,我們執著,其實是《執著自己的心》。《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就是這個道理。《自心取自心》。 我們看到了天地萬物,而建立了《觀念跟假相》。

這個《假相》變成我們的《思想跟概念》。

而這個《概念》加上一層強大的《執著》。

不知道他那個《觀念》是生滅的。它是《相》所引起的《語言、文字、還有觀念》。

或是《相》所引起的《符號的思想》,那是剎那生滅的。 所以,我們把投影變成《真心》。

其實《真心》,是《離塵有自體性》的。我們這些《生滅的意識心》,它《離塵無自體性》。

是《根、塵》所引出來的《識心分別》,其實是變化的、是無常的、是不實在的、是空無自性的。

《識心本空,識性即顯》。所以,《分別心》是心中的影像。

眾生執著心中的想象、影像,一直留戀、一直記憶。所以,《開悟的人,萬法不可留戀,也無可記憶》 沒有三世,也沒有十方,一切都是《概念》。

概念加上執著,就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本來我們的《如來藏性》不是幻化的,它是《離塵有自體性》的、是永恆的,是亙古以來不增減、不生滅的。

因為《妄執、妄動、妄分別、妄顛倒》, 看到了影像,拼命的追逐,就像水中撈月。

這個世間的人,不管你車子開得再好、房子住著豪宅,房地產很多、金錢很多。在座諸位!如果沒有佛陀的教法,他的內心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一點迷茫,還是會有一點不快樂。

因此,找到了快樂的泉源,就是《般若智慧》,要聽經、要聞法。

慧律法師

欲趣一乘 勿惡六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