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趣一乘 勿恶六尘

欲趣一乘 勿恶六尘

欲趣一乘 勿恶六尘

如果你想趣向最上乘一乘的禅宗。

《欲趣一乘》,《一乘》就是一佛乘。你想趣向最上乘的一佛乘,就不可以厌恶《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

为什么?《色声香味触法》本来就空,你不需要厌恶它。 你一厌恶,就变成,《能厌恶》的心、《所厌恶》的境。

这是小乘人修的。小乘人修《不净观、苦观、空观、无常观、无我观》《不净、苦、空、无常、无我》,这个是小乘人专注的观察、观照。所以,他就远离了《色声香味触法》。

如果你想要究竟一佛乘的话,就不可以厌恶那个《色声香味触法》因为《色声香味触法》本来就空,那个也是你的佛性啊!

你逃避了《色声香味触法》,等于逃避你的佛性。

虽然说是《六尘》,悟道的人,也是你的心,因为一乘是不二的。

《六尘》其实就是六种智慧。

于《色》不住着,智慧就显。

于《声》不住着,智慧就显现。

于《法》不住着,智慧就显现。

所以,是智慧的问题,不是外在的《尘境》的问题。

如果我们了解,《生灭的识心》当体即空,那么,《识性》就显现。

所以,追逐五欲六尘,就叫做《识心不定》。在唯识学里面讲:《识心不定》,就像阳焰一样,我们的心剎那生剎那灭。这个是《意识心》。

如果我们了悟,这个剎那生灭的执着《意识心》,其实是当体即空。是因《尘境》,而引发出来的执着分别,其实并不存在。

所以,《如来藏性》就像树木,《意识心》就像影子。

诸位!天地万物的《色声香味触法》,来到我们的眼睛或者耳朵,变成一种投影,这个影。譬如说你看到一个人,起贪着心,它这个投影,他的影像映入你的脑海记忆里面。

你的影像里面,一直执着你脑筋里面的观念,说:我很爱这个人,也很执着这个人!执着就变成一种观念,而这个观念牢不可破。

所以,我们执着,其实是《执着自己的心》。《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就是这个道理。《自心取自心》。 我们看到了天地万物,而建立了《观念跟假相》。

这个《假相》变成我们的《思想跟概念》。

而这个《概念》加上一层强大的《执着》。

不知道他那个《观念》是生灭的。它是《相》所引起的《语言、文字、还有观念》。

或是《相》所引起的《符号的思想》,那是剎那生灭的。 所以,我们把投影变成《真心》。

其实《真心》,是《离尘有自体性》的。我们这些《生灭的意识心》,它《离尘无自体性》。

是《根、尘》所引出来的《识心分别》,其实是变化的、是无常的、是不实在的、是空无自性的。

《识心本空,识性即显》。所以,《分别心》是心中的影像。

众生执着心中的想象、影像,一直留恋、一直记忆。所以,《开悟的人,万法不可留恋,也无可记忆》 没有三世,也没有十方,一切都是《概念》。

概念加上执着,就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本来我们的《如来藏性》不是幻化的,它是《离尘有自体性》的、是永恒的,是亘古以来不增减、不生灭的。

因为《妄执、妄动、妄分别、妄颠倒》, 看到了影像,拼命的追逐,就像水中捞月。

这个世间的人,不管你车子开得再好、房子住着豪宅,房地产很多、金钱很多。在座诸位!如果没有佛陀的教法,他的内心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点迷茫,还是会有一点不快乐。

因此,找到了快乐的泉源,就是《般若智慧》,要听经、要闻法。

慧律法师

欲趣一乘 勿恶六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