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博士自杀:不懂拒绝别人,就是在伤害自己

优秀博士自杀:不懂拒绝别人,就是在伤害自己

◆◆

文 | 涵涵妈

不懂拒绝别人,其实就是伤害自己。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杨宝德自杀了,年仅29岁。

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脆弱,动不动就自杀,比如知名作家六六。

但人跟人成长的背景和环境不同,就会造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评论别人的生活,更遑论生死大事。

她拿自己举例,说的那么理直气壮。还称杨宝德为村娃,那是因为她根本不了解农村。

在并不富裕的家庭里,一个农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已经很吃力了,何况一个博士。杨宝德作为村里学历最高的人,如果因换导师,最终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那他的父母,很可能会被村里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学历固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于一个寒门走出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路苦读书的人来说,那就是他所认为的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虽然理解杨宝德博士一路走来的艰辛,更能体会他内心的挣扎。但我不想就此多说什么,也不想去声讨那魔鬼般的吃人导师。

只想谈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拒绝别人”,懂得“我很重要”,懂得自己存在本身就是“无价之宝”,从而活得更畅快,更加珍惜仅有一次的生命。

优秀博士自杀:不懂拒绝别人,就是在伤害自己

曾经我也是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的人,在某行业门户网站当主编时,我常常加班到22点,我老公说,你当的这是个什么领导,干活的领导吧。

他不知道的是,因为我晋升的太快,公司里的人除了总监和副总,其他人都在孤立我。

刚进公司时,带我的组长对我很好,我当时想着自己三个月后能当上组长就挺好的,每天如饥似渴的学习,认真地写文章。可谁想到因为一篇文章写的好,被大老板知道了,他找我谈话后,我把对网站的意见和发展想法谈了谈,两天后,我竟然就成了主编。

那个对我好的组长开始不跟我说话了,公司里乐于助人的同时也对我冷嘲热讽了。当时内心也很挣扎的,最终半年后我选择了离开。

虽然在以后的职场生涯里,我变得强势起来了。但还是不怎么会拒绝别人。

直到我遇见了带我走进心理学大门的那位朋友,她对我说:“人生苦短,干嘛为了顾及别人的感受,搞得自己不痛快呢?我们又不是他妈。”

这才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好,有了涵涵之后,深深懂得不会拒绝别人,是对自己伤害的我,坚决不让涵涵走我曾经走过的路。

让孩子懂得拒绝别人,我们可以这样引导:

优秀博士自杀:不懂拒绝别人,就是在伤害自己

让孩子学会说“不”

一开始很多孩子是会自己说“不”的,但皆因我们大人的阻碍,孩子不会说了。

有时,我们会因为面子而强迫孩子分享,有时我们是觉得分享是一种美德,那孩子应该去分享,错误地认为不分享就是自私。

既然分享是一种美德,那分享应该是双方都感到快乐,而不是一方被逼着分享成全另一方的快乐。

对于那些敢于直接说不的孩子,我们不要阻止他。不敢说不的孩子,我们可以引导他学会委婉拒绝,比如“我再玩一会儿就给你玩儿”。

对于特别爱分享的孩子,我们要告诉他,分享是在不损害自己利益、不伤害别人利益、不违背原则甚至法律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的。

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引导。比如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却帮着同学作弊,这肯定是不行的!再比如小男孩,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不好拒绝同伴干坏事的邀约。

优秀博士自杀:不懂拒绝别人,就是在伤害自己

让孩子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

涵涵经常会问我,“妈妈,我想玩嘟嘟的小汽车,他为啥不给我玩儿呢?”

我就告诉她:“东西是别人的,他有权利决定给你玩儿还是不给你玩儿,比如别人想玩你的朵拉,你愿意给吗?”

涵涵说:“不愿意”,我说:“同样,那也是嘟嘟最爱的玩具。”

慢慢地孩子就会知道,被别人拒绝是很正常的事儿,从而也学会了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该如何理直气壮地去拒绝别人。

优秀博士自杀:不懂拒绝别人,就是在伤害自己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往往没有主见的孩子,最不敢去拒绝别人,他们怕伤和气,常常因为不敢拒绝,而使自己内心很痛苦,甚至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

所以我们应当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宝宝能自己决定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做主好了。比如今天穿什么鞋子,要不要把这碗饭全部吃掉,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儿。

并且告诉孩子,你因为是你,所以与众不同。不是因为你长得好,也不是因为你学习好,而是你本身就很重要。无论你怎样,我们都爱你。

一个有主见的人,才会泰然地说“不”。

绘本引导

绘本《木木熊,快来!》里面的木木熊就是这样一个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森林里的动物们,不停地使唤木木熊,而可怜的木木熊只知道木木地说好。

其实他内心并不愿意,因为每天如此为别人而忙,他都没时间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内心当然很不快乐。

后来他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不再随叫随到,原来,大家也并没有因此而不跟他做好朋友,他自己也变得很快乐。

这是一个关于勇敢做自己的故事,让孩子尊重自我的真实感受,并告诉孩子,有时候拒绝比接受更重要。

优秀博士自杀:不懂拒绝别人,就是在伤害自己

家长不要越俎代庖

有些孩子内心是极不情愿的,但因为胆小不敢说“不”,家长往往就身先士卒地替孩子说了出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孩子失去了实践的机会,从而导致胆量越来越小,越来越不敢开口说“不”。

对于这类孩子,我们应该引导他自己把“不”字说出来,这种事儿都是一回生二回熟的。

不会拒绝别人的老好人,是赢不到别人真正尊重的,自己委曲求全赢来的所谓“和气”,也非常经不起考验的,你一次没去帮别人,前面帮了的那99次都会化为零。

有时候,太好说话了,太不懂拒绝了,让别人觉得你的帮助很廉价。相反,你有原则一些,却能让人因你的帮助而心存感激。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让孩子也成为这样不懂拒绝的“烂好人”。

一定要从小引导孩子学会“给予”,但也要学会“拒绝”。

作者简介:涵涵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和亲子阅读。爱看书爱研究的妈妈。推崇接地气儿的育儿理念,分享最实用的育儿方法。育儿路上我们携手同行,让更多妈妈少走弯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