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經歷讓雷軍想把房價干到1

小米的經歷讓雷軍想把房價幹到1/2,甚至1/3

昨天,小米在港交所正式上市,其實,小米上市本無關房地產什麼事,但小米手機“智能產品平民化”的思維卻根植在雷軍的地產理想中。小米公司北漂5年,從銀谷大廈到卷石大廈,再搬到宏源大廈、五彩城大廈,這其中輾轉滋味,讓雷軍在心中萌生了“地產”的概念,雷軍和小米的經歷是放大了的北漂時光。終於於2015年海淀小米科技園動工的那天,雷軍感嘆道,“北漂5年,終會有自己的一個家。”

跌宕起伏,雷軍的地產理想就是“將房子平民化”。他進軍房地產不是秘密,但鮮有人知曉最初是被馮侖在幾年前的一次論壇上提及。他起初冀望用“小米式眾籌”拿地建房,但受到了拿不著地的力量制衡,“把房價幹到二分之一”的理想受阻,但雷軍的平民情懷卻未曾消失,他做起了一系列與地產有關的事情,包括公寓和智能家居,並且慢慢地將朋友圈擴展至碧桂園、萬科、華潤置地等大房企。

不過,小米沒有強大的地產基因,雷軍能做的就是像小米note那樣去掉中間環節,這正是雷軍喊出“實現把房價幹到二分之一”的“異曲同工之妙”所在,小米note的問世,給雷軍的地產理想以新的啟發。

外界描述這一啟發大概如此:將一批買房人組成合夥企業,眾籌拿地,將地價在房價中的佔比保持在20%至30%,然後完成設計、施工,合夥人再一起消化,甚至省去建設豪華的項目營銷中心。

但是,雷軍的理想也時常不被認可。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在接受北京衛視訪談時曾表示,“雷軍的說法完全是太美好的想象,房地產的平均毛利率只有20%至25%,不管有沒有互聯網,對房價是不能起到決定的作用的。”

小米的經歷讓雷軍想把房價幹到1/2,甚至1/3

萬科董事局主席鬱亮倒是對這一模式甚有思量,覺得並非完全沒有可能性,他在一次內部演講中說,“擔心未來會不會出現類似小米一樣的攪局者,以互聯網思維打破舊秩序,取代現有的地產行業模式。”事實上,去年萬科海淀區自持地塊傳出與小米眾籌合作時,人們似乎看到了一點點雷軍地產理想的現實星火。

2011年,雷軍成立了這家風投公司,取“順勢而為”之意,並且擔任了順為資本的聯合創始人和董事長職務。3年後的2014年9月,就在國內的長租公寓市場尚未火熱的時候,順為資本就砸下1億元投資YOU+國際青年公寓。

業內為這一“小米公寓”譁然,很快在2015年,小米公司實現安家、小米note開賣、雷軍“把房價幹到二分之一”的豪言風靡的那一年,YOU+開始了一線城市的拓展之路,分別在北上廣三座城市投入運營3000多間公寓。

小米的經歷讓雷軍想把房價幹到1/2,甚至1/3

雷軍曾經說過,“我做房地產的口號是解放一代年輕人,讓大家不要為這種事情操心,全部解放”。如果“讓房價跌二分之一”的理想不能實現,那麼,真正用“小米去中間環節思維”去做公寓和智能家居,也節省了北漂們的生活成本。

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淚說,眾籌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方式,大家一起花錢買土地蓋房子,省去了地產商中間掙差價的環節,如果真實現了,才能體現國家提出來的“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吵”,這條路要行得通,唯一的決策權在ZHENG F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