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学排名前五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其中校本部校园面积347.49公顷,建筑面积203.86万平方米,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 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所),是新中国第一所本科五年制、研究生三年制、毕业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师称号的理工科大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材料科学进入全球前1‰行列,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行列。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总数为3695人,其中两院院士38人(含共享院士18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千人计划”6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4人、讲座教授16人、青年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8人,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7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8人(含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4人)、青年拔尖人才1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1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9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85人。

黑龙江省大学排名前五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由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同年被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3年,科技部和教育部授予学校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2007年,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海军共建,同年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现隶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校占地面积12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3.54万平方米。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本科招生专业(类)3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7个、国防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1个、一级学科11个。“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列,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教职工3006人,其中专任教师1803人,教授、副教授1062人。教师中有“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5人),博士生导师47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0余人,“千人计划”10人,“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各类在校生28278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5124人,全日制研究生7759人,各类外国留学生1348人。

黑龙江省大学排名前五强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3月由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成为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2011年6月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0年11月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签署协议、2012年3月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共建东北林业大学。 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现设有研究生院、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63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种类32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林学、林业工程两个一流学科,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4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现有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2.3万余人。现有教职员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5人,“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

黑龙江省大学排名前五强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共建高校,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工程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为A类,哲学学科评为B+类,法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4个学科评为B类,化学学科评为B-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2个学科评为C+类,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4个学科评为C类,数学、生态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6个学科评为C-类,学科发展速度和整体实力居于省属高校前列。校区占地面积1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2018年获批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外国语言文学获批国际一流建设学科,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5个学科获批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此外,学校连续多年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跨入重点大学行列。学校共设有31个教学院部,拥有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84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5个;2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1个学科群、12个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重点专业27个。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2000余名,各类研究生5000余名。现有教职员工近2900名,其中专任教师近1700人,研究生导师9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1000人。

黑龙江省大学排名前五强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是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我国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建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其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组建而成。学校历经90年的发展建设,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经跻身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前列,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部委省共建大学。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至第四临床医学院、眼科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麻醉学系、重症医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儿科医学系、五官科学系、病理学系、研究生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24所二级院系;设有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分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至第四医院(挂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至第四临床医学院牌子)、哈尔滨医科大学血液肿瘤医院等8所事业单位。教职工1724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委员1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千人计划”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2人、青年学者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8人。在校研究生5331人,普通本科生11704人(校本部7987人、大庆校区3717人),普通专科生3122人(大庆校区),留学生579人。学校为国家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之一,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试点高校。校本部普通高等教育设17个专业:基础医学(“5+2”本硕连续培养)、临床医学(五年制、“5+3”一体化、专业硕士儿科学)、口腔医学、儿科学、护理学、麻醉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临床药学、市场营销、卫生监督、生物医学工程。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药学、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生物学、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3个,省级重点学科(群)21个。

黑龙江省大学排名前五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