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力量叫「唐山抗震精神」

長城網唐山訊(劉鳳敏 記者 邢丁)7月27日上午,在唐山大地震42週年紀念日即將來臨之際,我市在地震遺址紀念公園舉行向唐山“7·28”大地震罹難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敬獻花籃儀式,向地震中罹難同胞表達無限的哀思,向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們致以崇高的敬意。(2018年7月28日《長城網》)

在抗震救災和快速發展的實踐中,唐山人民用生命和汗水鑄就了“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偉大抗震精神,這是歷史給予唐山的不滅印記,也是唐山人民最終戰勝地震災害、重建家園、加快發展的堅強力量。42年來,唐山人民自覺傳承和弘揚抗震精神,歷經“10年重建、10年振興、20多年快速發展”,涅槃重生,一路向前,如今傲然屹立於渤海之濱。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正是42年前那場抗震救災的偉大斗爭,空前地把我們的思想與覺悟集中起來,把我們的責任與行動集中起來,凝聚成一種抗震救災的強大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偉大的唐山抗震精神的具體體現,但並不只產生於那一次抗震救災鬥爭,而是根植於我們與自然災害長期抗爭的實踐中,植根於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這個意義說,有了這種力量,我們就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無論是在與震災鬥爭中,還是在改革開放、加快發展的新時期,唐山人民都表現出了強烈的不甘落後、拼搏進取精神。當前,唐山正處於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也處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重要拐點,既面臨難得機遇和有利條件,也面臨轉型升級、資源環境、區域競爭、防範風險等巨大壓力和現實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大力弘揚唐山抗震精神,不畏艱難、敢於擔當,集中精力、持續發力,以重點突破帶動和活躍全局,加快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

歷史不會忘記, 2010年7月和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唐山視察,作出了“三個努力建成”“三個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稱讚唐山是英雄的城市、唐山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希望唐山廣大幹部群眾繼續弘揚抗震精神,再接再厲、不懈努力,全面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使這座英雄城市再創輝煌。這是唐山人民心中最溫暖的記憶,更為唐山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我們看到,唐山人民42年,彈指一揮間。災難已經遠去,但唐山抗震精神卻歷久彌堅。唐山,這座曾經被西方媒體預言“從地球上永遠抹掉了”的城市,正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全面開啟了新時代加快實現“三個努力建成”新徵程。唐山人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把唐山抗震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轉化為唐山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繼續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咬定目標、真抓實幹,強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一港雙城”、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等“十項重點工作”,不斷開創唐山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奮力譜寫“三個努力建成”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