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原创: June.君君 不止电影小组

狐步舞,英文名叫Fox trot,是起源于美国的黑人舞蹈。通常在结婚典礼上,新人们会选择一支狐步舞蹈或者一支浪漫的华尔兹 作为结婚典礼上的第一支双人舞,以此预祝结婚新人从此以后开始幸福的、美好的、浪漫的崭新生活。

狐步舞的舞步是一个闭合的方块,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像宿命一样,无论怎么舞动,最后一步总是要回到原点。

以色列的导演塞缪尔·毛茨就拍出了这样一部《狐步舞》,一向对文艺片苛刻的豆瓣,给出了 7.8 的不错分数。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影片里的第一个“狐步舞”式闭合,就是电影讲述的整个故事,被分成三段。

第一段的故事在一个高档公寓里拉开帷幕。报丧的士兵敲开这对可怜夫妻的房门,公事公办地进行通知:你们的儿子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现在作烈士等论,军衔照例加两级……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母亲话还没听完就直接倒了下去,而士兵们见多不怪,熟练地为她注射了镇定剂;父亲表面上还在强撑住一分坚强,士兵们随后就对父亲进行了检查,开药、叮嘱他喝水——几乎是在按着他的脑袋强制他喝水,设置士兵们替父亲校准好了闹铃:“接下来半天里一小时闹钟想一次,不管渴不渴,闹钟响了你就要喝水。”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报丧的全程士兵们走的这一套令人大张嘴的流程看起来冷漠又荒谬,然而实际上以色列的军方报丧和电影里演的相差无几,有一套严格完善的程序,负责镇定的心理疏导的各类人职真的都现场侯在那里。

父亲几乎连静下来哭泣的时间都没有,立马就又要处理下午的丧葬事宜。丧子的痛苦和军方人员的强制压力令他只能将自己缩在卫生间里,用开水烫伤皮肤,以身理的痛感来抗衡心理上的崩溃。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第一段在这之后没多久就结束了。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发现是军方出了差错,死的其实并不是自己的儿子,这整个只是一场乌龙。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第二段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个嫩生生的小伙子,不,应该是四个嫩生生的小伙子。和想象中激烈的炮火连天场面不同,这四个眼神空洞洞的小兵不过只是在驻守着戈壁滩上孤零零的一条破路。空旷,寂寥。全部的画面里只有这四个人、一辆印着美丽女郎的破车、以及一匹百无聊赖,无精打采的骆驼。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这四个好看的年轻人在这里过得很安静,没有怨言,甚至相互间交流都不频繁。除了偶尔,他们会修复古笨的军用电台,雨夜里放老歌,将父亲和自己的黑暗秘密画成漫画;或者像男主的儿子,有时会伴着歌抱着枪来一段狐步舞。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第二段故事真正的高潮,可能也是全电影唯一激烈的场面。一辆车载着几个同样漂亮的年轻人过来,那位年轻的小伙和坐在副驾驶上漂亮的巴基斯坦姑娘目光相遇, 抬眉的一瞬间两人之间似乎滋生了某些情绪。一会当证件检查完毕,姑娘的裙子被汽车门夹住了,她打开车门将裙角拉回来,不料从车里滚落一个东西。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车后的另一个士兵惊恐地大吼:“手榴弹!”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那位小伙立马做出本能反应,用机枪疯狂扫射,几秒钟的时间那抹莫名其妙的情愫消失殆尽,只留一地年轻美丽的尸体和散布在上面的排排单孔,以及,滚落在他们旁边的,那个被当成手榴弹的空啤酒罐。

这是一场误杀。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因为电影里的这个情节,导演甚至还收到过死亡威胁信,以色列的文化部长公开指责这部影片,因为这个段落其实侧面展示了以色列国防部士兵误杀了巴勒斯坦平民,并用大卡车掩埋了罪恶的证据。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第三个段落,是这一部“狐步舞”的回归步,第一段里让丧子的假消息折磨到崩溃的父亲,得知真相后仍难平静,他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儿子从战场上拉回来,他要儿子安安全全地呆在自己身边才能彻底安心。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于是,宿命开始了它的表演,它让当乘卡车的儿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头挡在路中央的骆驼,卡车躲避不及,翻落在山谷里。

三场戏,三个错误:第一段是军队噩耗通知的错误,第二段是士兵开枪错杀平民的错误,第三段是叫儿子回家的错误。

本是相安无事,但有人搞乌龙把“丧子”的这个种子种在了这位父亲心里之后,他努力往与之相反的地方移动,之后的种种却反而推动了乌龙演变成现实。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导演的这个灵感,来自于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我的女儿上学总是迟到,每次要迟到就跟我要钱打车,我觉得这样既浪费钱,又对子女的教育无益,于是我就让她自己坐公交车上学。当天在她走后,新闻里播出这路公交车出现了恐怖袭击,我当时害怕极了,给她打电话也接不通,直到一个小时以后,她自己回来了,她跟我说她没有赶上那一班车。”

他用整部电影,跳了一场宿命之舞。不仅是故事,影片中处处都充斥着这样的宿命圆环——比如无处不见的圆形道具:圆桌、咖啡杯、客厅的圆形镜子、拱形的长廊、望远镜以及境内的圆形视野、群鸟飞行的轨迹、罐头、啤酒易拉罐、亡者的蛋糕……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以及还有父亲自己。儿子手里的传家宝——那本色情杂志,本来是一本希伯来圣经,在家族中流传了十代人。奶奶还在集中营时,从父亲手中接过来,并带着圣经从大屠杀中死里逃生。约翰森的父亲 13 岁时,在街上看见了那个乳房上画着大叉叉的杂志,一下子被它迷上了。没有钱买,于是回家把圣经偷出来,换来了这本杂志。

凡是第一次杀不死你的,可能第二次会

但父亲的母亲,因此被气到崩溃发疯,住进了精神病院。

长达后的父亲做了军官,在一次行军中,他突然让后面的兄弟们走在前面,自己走在后面,然后没走多远,他们就遭遇了地雷,许多战友牺牲。

这两件事情是父亲折磨父亲一生最沉重的伤。即使长大后他努力学习、工作、成为建筑师、养育一家老小,但到了,命运的闭环还是终结在了儿子的生命上。

这部影片虽然在以色列国内引发了极大争议,不过《狐步舞》还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极好的声誉,获得了 2017 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参加了今年奥斯卡角逐,并拿到了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的最佳外语片奖。

明亮的颜色下,隐藏着的是整个国家的悲痛故事。年轻的士兵们被派去打仗,但其实他们什么改变都没有做到,他们只是孩子。任何举措都逃脱不了宿命的安排,国家满目疮痍,却还渴望继续依靠战争来解决深层问题,最终万劫不复的,还是无数的平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