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频频发布,挽救网贷行业能否立竿见影?

政策文件频频发布,挽救网贷行业能否立竿见影?

网贷雷声阵阵,网贷投资人过得水深火热。特别是7月份以来,每日几雷已是新常态,哪天没有平台逾期、跑路,反而成了新闻,行业负能量蔓延。

在这种情况下,银保监会、北京、浙江、广东、深圳等各级金融监管部门纷纷发文,希冀力挽狂澜。

此轮政策密集出台,主要有三个信号。

一是、确立现场检查标准。7月16日,银保监会召开专题座谈会,要求相关部门继续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下一阶段现场检查方案,明确全国统一的现场检查标准。随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跟进,宣布重启网贷现场检查。最新消息是,河北有平台宣称已完成现场检查验收,并在当地人民政府官网进行公示。

二是、建立网贷退出机制。或许是为给网贷洗牌减压,北京、浙江的互金整治座谈会,都提到要推进网贷机构良性退出机制建设、推进行业风险缓释机制建设、加快推进白名单机制建设等。上述三条,最让群众惊诧的莫过于“推进网贷机构良性退出机制建设”,这和此前网络段子“好好理财、好好退出”所表达的态度竟如出一辙。

三是、推出全国性网贷备案细则。既然有退出机制为网贷业去伪存真,业内对全国性网贷备案细则的呼声自然越来越高。对此,全国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已初步制定关于网贷统一细化操作专项检查标准,也就是俗称的 “187条”。据悉,“187条”将对所有网贷平台分级管理,并制定合规、整改、兼并、清退等细则。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重启现场检查、发布退出指引,还是落地备案细则,其主要目的还是维稳,缓解行业风险,防止风险扩大,但政策救市的效果未必就能立竿见影。

政策文件频频发布,挽救网贷行业能否立竿见影?

近期仍有礼德财富、聚有钱、合盘金服、泰金服、九斗鱼等平台相继逾期或清盘。这说明,网贷业想要回归理性,除了靠监管推动,还需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加强对网贷投资人的风险教育。郭树清就曾说过,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而大多数网贷产品的收益率,都在这个“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之上。不过很多网贷投资人不会理会个中风险,把买房的首付款、小孩的奶粉钱、甚至以后的养老金都砸进去。曾有网贷投资人对小编表示,只要比存银行强就行,对网贷投资风险一概不知。

然后,网贷信息要透明。网贷投资人之所以缺乏风险意识,一方面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另一方面也与各家平台擅长包装、虚假宣传有关。有国企员工代持就是国企背景,有上市公司股东代持就是上市背景,有风投基金代持就是风投背景……吹得天花乱坠,到底真实性几何,投资人无从得知,重仓投入之后,最后落得血本无归的下场。

可以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网贷投资人天然弱势,对绝大多数平台的老板背景、资金漏洞、是否自融、是否庞氏骗局等情况难以知晓,被平台给出的高收益蒙蔽了双眼,导致冲动投资。

而政策发布,甚至合规备案也只是管理部门确立行业发展的政策红线。网贷业想要良性发展,更需要各家平台严格自律。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把行业口碑和公信做上去,才能保证整个行业长久、健康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