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忘卻的歷史,錢幣幫我們銘記

本文故事來自於網絡,分享給真正愛好錢幣收藏的朋友

身邊有個堅持考研的哥們兒,目標是一所本省名校,考了三年,都沒考上。

我問他想考什麼專業,他說,喜歡歷史,歷史學方向。

一時心血來潮,就想看看他的歷史功底,

我問:北宋年號能講一下嗎?

答:別扯了,怎麼可能。

我:“建隆,乾德,開寶,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鹹平,景德,大中祥符......”

他呆住了,不甘心,又說:“來點不偏門的?”

我再問:歷史上有多少個漢政權?

答:西漢,東漢,額,還有個後漢吧。

我:“西漢,東漢,三國蜀漢,十六國成漢,五代後漢,十國南漢、北漢,元末陳漢...”

他還是不服,“考研又不考這個。”

世人忘卻的歷史,錢幣幫我們銘記

戰國 韓“亳百涅”大型銳角布——中國嘉德2010春季拍賣會成交價RMB1,176,000元

“那你問好了?”我說。

他問:南朝大力扶植佛教的皇帝是?

答:梁武帝。

他又問:辛酉政變又叫?

答:祺祥政變。

他很好奇,“你一個業餘歷史愛好者怎麼懂這麼多?”

其實,只是因為我收藏錢幣而已。

世人忘卻的歷史,錢幣幫我們銘記

清 “祺祥重寶”背“寶源當十” ——中國嘉德2012春季拍賣會成交價RMB471,500元

逝去的是歷史,記錄的是錢幣。

幾天前,我買了一個西漢本始元年(前73年)的帶銘文陶範,

不勝欣喜,便和一個銖兩領域的好友分享此事。

朋友告訴我,本始元年的還不錯,但是本始五年的更具價值。

我心中不免疑惑,本始總共不就四年嗎?

朋友告訴我,霍光去世,漢宣帝親政之後,改年號六年製為四年制。

在地節三年(前67年),將之前的本始五年(前69年)改為地節元年,將本始六年(前68年)改為地節二年。

漢宣帝將年號抹得乾淨,卻還是不慎給我們留下了本始五年的錢範。

於是該錢範成為漢宣帝更元的重要史證,故而更具價值。

聽朋友講到這裡,頓時覺得銖兩玩得好,裝逼沒煩惱啊!

世人忘卻的歷史,錢幣幫我們銘記

漢五銖陶範(銘文 本始四年四月乙酉造)

——中國嘉德2004春季拍賣會成交價RMB1,650元

正是因為錢幣玩得好,我們才知道,

歷史上除了西漢東漢,還有蜀漢(鑄直百)、成漢(鑄漢興)、後漢北漢(鑄漢元),南漢(鑄乾亨);

世人忘卻的歷史,錢幣幫我們銘記

三國·蜀 “直百五銖”一組三十四枚 ——中國嘉德2014春季拍賣會成交價RMB14,950元

正是因為錢幣玩得好,連史學家都未必搞得清的亂世年號,

我們且不說倒背如流,至少知道天福,乾亨,天漢,光天屬於五代(十國),天定,天佑,龍鳳,大義屬於元末。

也正是因為錢幣玩得好,我們知道,

淳熙原為純熙(純熙鐵錢),同治原為祺祥(祺祥通寶),太清豐樂不過是侯景之亂的笑柄,李自成號曰永昌,傳世亦不過兩年。

世人忘卻的歷史,錢幣幫我們銘記

明 永昌通寶小平不同版二枚

有些歷史迷,窮其一生,都只在書本,而我們,卻在用實物求真。

世人忘卻的歷史,錢幣幫我們銘記

南北朝 剪邊五銖銅母範一品——中國嘉德2010春季拍賣會成交價RMB78,400元

接觸清錢的朋友,十帝錢配多了,清代的皇位順承一定倒背如流。

同理,玩錢幣的都知道,

王莽喜歡瞎折騰(學名:改革),因為貨幣鑄了一套又一套。

宋徽宗的字寫得好(學名:瘦金體),因為大觀崇寧就是印記。

玩花錢的人,天干背的溜;玩銅元的人,干支比誰都熟;玩大頭的人,各個都是袁世凱肚子裡的蛔蟲。

所以玩錢幣的人會從錢幣文字中學歷史,從錢幣形制中知興替,

也許只是收藏愛好,卻能收穫知識滿滿。

世人忘卻的歷史,錢幣幫我們銘記

王莽鑄幣

最後,我講一個小故事。

話說北宋初年,準確講是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

一天,太祖閒來無事,就去後宮逛逛。

看到一塊宮女梳妝用的銅鏡,覺得工藝精巧,就拿起來把玩。

翻開背面一看,大驚失色,上面竟刻有“乾德四年鑄”字樣。

難道是上天的警示?

這個問題,太祖百思不得其解。

他問宰相趙普,趙普也答不出所以然。

可是這個故事,我一看就明白了。

相信很多玩錢幣的朋友也一看就明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