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玉汝于成——探寻神木市医院升级之路

坚守初心,玉汝于成——探寻神木市医院升级之路

记者 | 安晓双

来源 | 中国县域卫生

余秋雨说:有一个地方,恐龙把脚印留给人类,森林把煤炭留给今天,黄河和长城在这儿相会,成熟和不成熟的文明在这儿流向了最重要的门槛,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都在这儿和谐相处,马蹄和耕牛几乎都迈着同样的脚步,这个地方叫神木。

谈到神木,可能大家自然会想到神木的医改,早在十年前神木医改就是一个神话;十年后凭借着不断进取的精神和持续改革的决心,神木市医院完成了自己的提质升级之路。2017年11月,神木市医院正式通过的三级医院现场评价,也是目前陕西省唯一一家县级三级医院。

坚守初心,玉汝于成——探寻神木市医院升级之路

1

不懂,那就学

“不懂,一点都不懂,就像是个小学生一样一点一点的啃书”,神木市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陈延芳,在描述创建三级医院的初期时这样讲到。三级医院的创建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神木市医院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

从2014年起,神木市医院开始为创建三级医院而筹备,然而一开始就难住了大家。“标准该怎样理解?怎样解读才算是对的?我们的差距还有多少?”这些问题困扰着医院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完全说清楚这件事到底应该怎么做。

既然不懂,那就学!医院领导带头研习评审标准,把准则读熟读透,并时时刻刻按标准规范自己。至今,神木市医院院长王强对一些条款仍然记忆犹新。不仅如此,神木市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为不影响患者诊疗工作及正常治疗秩序,利用下班时间来学习规章制度,每天一到各两个小时,持续时间达两年之久。通过一点一滴学习,通过对评审标准的仔细揣摩,由不懂到懂,由不知如何做到知道该如何做。

与此同时,神木市医院还邀请国家级、省级的评审专家来医院指导工作,以促进全院医务人员对等级医院评审的认识,医院质量持续改进。2015年8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盖晓红部长,来到神木市医院进行指导和督查,给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让大家重新认识了新评审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对如何做好评审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类似这样的专家指导前前后后有十多次,每一次都让医院的医护人员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原来工作应该是这样做的,原来这样才符合规范,原有的一些疑问消除之后,大家对三级医院的创建有了更多的信心,也更愿意投入自己的精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观摩,医院等级创建思路逐渐清晰,工作开始有了方向。从大的框架结构到小的环节设计,像搭房子一样,是一个从外在条件的改变到内涵建设的过程,明白了怎样的布局结构更符合规范,如何分配资源更加合理,工作做对了,效果就能体现出来了。”神木市医院评审办相关负责人说道。

坚守初心,玉汝于成——探寻神木市医院升级之路
坚守初心,玉汝于成——探寻神木市医院升级之路

2

懂了,然后该怎么做?

“懂了是一回事,该怎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陈延芳告诉记者,去年一年,她吃的最多的药就是清火药了。因为急诊科科室本身的特点,每天面对的情况特殊且复杂,对医院等级创建的工作又在摸索之中,这期间陈延芳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在医院等级创建的过程中,陈延芳不止一次情绪崩溃。至今让她难以忘怀是被全院批评的“纸杯事件”。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位患者找到值班护士,想借用一个一次性纸杯接杯水喝,但是由于当时在值班室没有找到一次性纸杯,值班护士便想让患者用自己的杯子喝水,但是患者坚持要用一次性纸杯喝水,没办法值班护士找来一个干净的尿杯,希望能暂时替代一下,结果被患者投诉。因为这次的“乌龙事件” ,急诊科在评审工作研讨大会上被领导批评、被全院笑话。

“会议结束后我们都是低着头离开的,回家的路上我嚎啕大哭,一夜无眠。那些护士大多是20多岁的娃娃,做事情的时候也没考虑太多。”陈延芳虽觉得有些许委屈,但是第二天,她便组织召开全科护士会议,研讨如何提升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急诊科用最短的时间展开急诊便民需求调查统计、落实措施,最快的速度完成PDCA改进,考虑到急诊科的患者大多都比较急,半夜三更来的也是常有的,很多生活用品来不及准备,他们便用护理基金购买了很多的充电器,一次性水杯,吸管,拖鞋,毛巾,针线包等,以备患者的不时之需。“提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这叫‘吃一堑,长一智’。”陈延芳说。

因为对医院等级创建的工作处于一种一路前行,一路摸索的状态。对医院的人员管理、环境管理、院感管理、工作质量管理等每一件事,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为了做好工作,大家整理了无数的资料,做了无数个制度流程、无数次培训、无数次执行、整改……无数次被否定,之后又无数次从头再来……”

为了进一步做好医院等级创建的工作,神木市医院还特地请来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院的王吉善、陈小红等专家前来指导。

“专家来的第一次,就给所有的人泼了一盆冷水。”陈延芳回忆:“专家指出我们的很多不足,基础很差,到处都是问题,甚至我们听不懂专家在问什么,回答问题时更是风牛马不相及,哪里有什么管理可言?”

痛定思痛,虽然问题很多,但是这次专家的到来,却让陈延芳他们的内心有些兴奋,因为终于知道工作该怎么做了。

在专家反馈会上,全院的医护人员认真的记下专家说的每一句话,不肯漏掉一个字,跟着专家认真学习PDCA循环(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djust)循环)的运用,详细的向专家请教,从评审准备的思路,细节,相关资料,常见问题到各环节流程的设计,每一个问题都不放过。“直面最糟糕的一面,下定决心,我们要改,科学的改。”

通过几次专家的现场指导和全院医护人员的不断努力,神木市医院的等级创建工作慢慢地走上了正轨。各方面的制度越来越完善,相关设施也越来越符合标准。“我们确实走过一段弯路,但是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方法。” 陈延芳说。

坚守初心,玉汝于成——探寻神木市医院升级之路坚守初心,玉汝于成——探寻神木市医院升级之路

3

结果,不过是水到渠成

三年的时间里,全院的医护人员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每天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他们自愿延长到十个小时甚至更多,加班到一两点也是常有的事。除了组织模拟评审,他们做的最多的就是自评自查,“天天查,一次不能漏,一个人都不能错。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知道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犯错。”王强院长说。

“期间医院举办了几次大型全院演练,又处理了几次突发重大群伤事件,重大抢救,当时真是没日没夜,也不知道怎么挺过来的。我们医院评审底子差,以前可以形容为土八路,现在敢说自己是正规军了。这次我们打了一个胜仗。”神木市医院影像科张继荣说。

为顺利完成医院的等级评审工作,全院的每一个人都付出着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绝对不能给医院拖后腿是他们每一个人的信念。基建施工时,陈延芳因为突发急性过敏,经久不愈,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可是她却像着魔了一样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怕关键时期给大家的情绪造成影响,一只手打着吊瓶输液,一只手在电脑键盘飞驰,有重要会议、重要培训,马上就拔掉吊瓶,开了中药根本没时间熬,没时间吃。

“没有人理解三级医院创建的工作为什么必须这样做,但是当危重患者终于顺利入住新抢救室,当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相关专家和患者的肯定,当我们的科室越来越标准化,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陈延芳说。

2017年11月21日,评审工作正式开始,因为各种原因,原定于3月的评审时间被推了一次又一次,而这次,神木市医院终于迎来了三级医院创建正式评审的这一天。

两天的正式现场评审结束后,反馈会上,专家发言之前,大家都不知道结果如何,非常忐忑。王强院长给大家深深的鞠躬,他提到了全院医护人员3年来不懈的努力、辛苦和对家人的歉疚……那一刻全院的医护人员百感交集,情不自禁的流泪了。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一名医护人员都为完成目标而互相理解和支持,并付出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闲聊时,陈延芳平静地跟记者说,“评审结束后我们没有欢呼,没有觉得终于解脱,反而非常平静、异常的平静。好像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结果可期,少些惊喜却多了些平静。”这大概就是努力付出后面对结果的坦然,知道水够了,渠自然成。

精选阅读:

【倒计时16天】8月3-4日,第五届中国县域卫生发展论坛将在西安召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