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这处古墓为何建在自家院子里,而且还受到张作霖的尊重?

在我国传统中,去世的人都“入土为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过世的人都埋于地下(个别民族传统除外)。这既是传统也是风俗。但在我国北方冰城哈尔滨,却有一处独特墓地。之所以说他独特,主要因为此墓地建于地上,而建在自家院内,墓地还处于闹市区。这三点说明他们的独特之处。


探寻:这处古墓为何建在自家院子里,而且还受到张作霖的尊重?


古墓来历

哈尔滨这处闹市区的古墓位于南岗区大直街眼科医院的院内。大直街是哈尔滨很繁华的一条街道,此墓地所处的位置也是哈尔滨也是市中心。

此古墓应该叫墓塔,其墓主人是张孔氏,而立碑人名为张庭升。据资料记载,张家祖籍山东寿光,清朝光绪年间,张庭升的父母从山东老家闯关东来到黑龙江,最早在阿城农村落户,靠着山东人的吃苦耐劳,张家人日子富起来。1898年,张庭升的父亲决定带着全家搬到哈尔滨市里居住,于是张家搬到了香坊区居住,张庭升作为幼子,被送到私塾读书。张家把希望寄托在张庭升身上,送他读俄语学校,学成后成为翻译。


探寻:这处古墓为何建在自家院子里,而且还受到张作霖的尊重?


张庭升学会与俄国人打交道,并开始从商,此后开办剧院、商场、金店和银号,还开办酒厂、粮食加工厂,并置办地产,在哈尔滨及外县有自己多处房产,成为富有的的人。

张庭升有钱后,在东大真街157号建了一座三层欧式豪华公馆,现在是黑龙江省眼科医院的所在地。

张庭升地位很高,他与东北一些名人开始有交集,其中就有东北王张作霖。两人交往,因为都姓张。而张作霖来哈尔滨曾到张庭升家做客。张作霖死后,张庭升与少帅也保持来往。少帅还曾给张庭升一把德国造匣子枪。因此,这处墓地所在院内,张作霖曾住过,这是此墓与张作霖的关系了。


探寻:这处古墓为何建在自家院子里,而且还受到张作霖的尊重?


对于张庭升的经商,他的父亲并不看好,认为张庭升不务正业,于是生气去了乡下四儿子居住。1922年,张庭升95岁的老母亲张孔氏去世,随后张庭升为母亲治办丧事,为母亲发丧三个月,张家也开了百天的粥棚。张庭升请来僧人来念经,张作霖也派张作相来吊唁,并送一班道僧做法事,当时壮观场面曾被哈尔滨报道,成为历史记忆。

由此可见,此墓与张作霖另一个关系,就是张作霖曾派人吊唁过。


探寻:这处古墓为何建在自家院子里,而且还受到张作霖的尊重?


建造原因

张庭升给母亲建造的墓塔,座落于他在大直街的家中,而且张庭升请来当地很多能工巧匠,还有南方雕刻艺人建造墓地。据说建造时,墓塔所用的石材是从宾县山中开采的,但从宾县运到市里,很费劲,据说运了两年才运完。可见这处墓塔的建造时间跨度很长。

1925年,张庭升历时三年时间,为母亲建造了一座直径7米、高12米共六节七檐八角三层楼阁式墓塔。这处墓塔又称为“六合塔”,分为天、地、东、南、西、北六方位,寓意包容万物。


探寻:这处古墓为何建在自家院子里,而且还受到张作霖的尊重?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张庭升把自己老母亲的墓建在自己家中?

我国历史上有过把墓地建在家中的先例,但这种情况很少。张庭升在家中建墓地,现在能保存如此完好,的确不容易。但墓地选在家中,张庭升是有打算的。他怕将来子孙不孝,把他的家产变卖了,因此他决定把墓地建在家中,让后代无法变卖。


探寻:这处古墓为何建在自家院子里,而且还受到张作霖的尊重?


躲过两劫

张庭升为母亲建造的墓塔,1922年开始建造,1925年建成,距今已经有97年历史。但在近百年中,这处位于城市中心的墓塔经历过抗战、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也依然矗立在原址。

但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有人想拆除这处墓塔,但由于墓塔建造坚固,而没有成功。据资料记载,1987年时,省药检所曾想在此地建办公楼和家属园,计划也把此墓拆除,但上报有关部门后,有关领导批示:不准拆除此墓塔。于是张孔氏墓塔有幸保存下来,并成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


探寻:这处古墓为何建在自家院子里,而且还受到张作霖的尊重?


有人说墓塔很幸运躲过两劫,与张庭升生前做了很多善事有关。哈尔滨兴建文庙时,张庭升与少帅的关系,掏了很多钱捐建。极乐寺也有张庭升捐赠的记载。当然墓塔躲过被拆的说法只是迷信说法。


探寻:这处古墓为何建在自家院子里,而且还受到张作霖的尊重?


更多关于哈尔滨老式建筑及张氏墓塔的资料,请用今日头条APP搜索“哈尔滨张氏墓塔”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