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九八:「硝煙」散盡二十年

追憶九八:“硝煙”散盡二十年

進入六月,長江中下游地域也就進入了雨季。這六月的雨啊,迎合著夏日裡驚乍乍的電閃雷嗚,也似乎在宣洩著於一春之間那悠長等待的不滿,磅礴的雨勢時而如豆粒般地狠狠地砸向地面;時而又若絲簾一樣,飄飄灑灑的柔拂著漫天一地的夏綠。淫雨綿延,雨雲密聚,以至這江河汛水又起。而在素有百湖之縣之稱、且水網縱橫的荊州市監利縣,已是又於汛期祭起了應對洪澇災害的一應應急處置預案。

面對著這一場場、且往往連日滂沱的大暴雨,瞅著這積雲、這雨勢、這綿延積聚的水勢,與二十年前1998年那場世紀洪災前的災難天氣又何其相似啊!雨,有時候就有那麼一種神奇,它能瀰漫起一種心情,浸潤成一種氛圍,鐫刻出一種深深的記憶……。

是啊,1998年,於今已經遠去了二十個春秋。 那一年,曾有不少後來在社會上形成了有廣泛影響並值得記憶的事件;也有一些個蕩氣迴腸的名劇、名曲在神州大地上被津津樂道和廣為傳唱。然而,於我來說,在眾多的記憶裡,還是隻有那年的那場抗洪搶險戰役決勝後,傳唱至今的那曲真摯深情的悠揚旋律《為了誰》,仍在時常喚起我心底裡那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仍在激盪起我曾經的擔當情懷。時光會流逝,但記憶不會!二十年了,那段日子至今難以忘懷;二十年了,那段歲月依然激盪我心;二十年了,那段震古爍今的一次次人水相搏的震撼場景,已成為我此生一軸不能塵封的史詩般的壯麗畫卷!

追憶九八:“硝煙”散盡二十年

二十年前的1998年夏季,長江發生了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同全國許多遭遇伏汛洪水襲擊的地方一樣,地處長江險隘江段下荊江的荊州市監利縣,遭到了滔滔洪魔達81天時間的狂暴肆虐,331平方公里的災區土地上,經歷了一場罕見的浩劫。在那場抗洪搶險救災期間 ,監利堅守抗洪第一線的十萬軍民,和全縣百萬人民,經歷了和平年代裡一場沒有硝煙的特殊戰爭!這場戰爭所面對的並不是拿槍的敵人,而是在某種意義上比拿槍的敵人更兇猛更可怕的洪水!

監利縣是一座古老的江城,素有“百湖之縣”、“魚米之鄉”之稱。它位於富庶的江漢平原南部,滾滾東流的長江北岸,溯江而上可直達沙市、宜昌;沿江東下即可抵達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大都市。而且,監利正位處於“九曲迴腸”下荊江之弓背的長江中游險段,並與出湘嶽城陵磯段的洞庭湖水相接。長江干堤和素有“長江之險,險在荊江”的荊江大堤,在監利段沿江即長達150多公里。

二十年前的那一年的六月,正是這樣曠日持久的大暴雨,持續地襲擊著長江上游的川渝、乃至荊楚大地,風助雨勢,雨增水勢,滔滔的長江洪水滾滾地沿江撲來,一浪接一浪地衝擊著沿江岸堤。

6月27日,汛期早、來勢猛的長江監利城南標誌水位,即已超過33.50米的設防水位0.21米;

6月28日,才過一天,水位就上漲近一米,突破了警戒水位;

7月3日,監利沿江全線即已超過36米的保證水位。此時,更由於上游持續普降暴雨,來水猛增;下游湖南的湘、資、沅、澧四水出洞庭湖後,在此江段形成了強勁頂託,導致監利段洪水水位在上下游的猛烈夾擊之下,更是直線猛漲。

7月4日16時,即進入主汛期尚不足8天時間,長江第一次洪峰就咆哮而至監利段,洪峰水位高達37.09米。大江怒嚎,波濤洶湧的長江洪水,當時正從高出監利縣城地面10餘米的上空掠過,正所謂“人在水下走,船從頭上過”,一江“天河”已懸在了監利人民的頭頂!

而且,在此後近兩個月的時間裡,發生在長江流域的這一場“世紀洪水”,竟然出現了8次特大洪峰,峰峰接踵而至,峰峰超歷史。由是,猙獰的洪魔,似一匹瘋狂的孽龍,挾雷電之兇,逞濁浪之狂,咆哮出三峽,洶湧入荊江,攪翻洞庭四河水,渦漩衝擊九曲灣,猖獗地吞噬、撕裂著屏障江漢平原的監利沿江250多公里的干支大堤;330多平方公里的監中、監南的沃野熱土上的人民生命財產,在二十年前的這一季,因洪水而遭受了空前的大劫難,洪水向監利百萬人民掀起了空前的大挑戰……。

風雨齊猛,水火無情。荊江大堤告急!長江干堤告急!監利沿江各洲垸圍堤告急!地處荊江大堤末端、長江干堤頂端的監利縣防汛抗洪形勢已是十萬火急! “荊楚不怕干戈動,就怕南柯一夢中”的民謠已在頻頻地敲響警鐘!面對已是千鈞一髮的嚴峻形勢,百萬監利人民和和抗洪搶險一線的十餘萬軍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監利長江沿線奮起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人水相搏的抗洪搶險人民戰爭!

追憶九八:“硝煙”散盡二十年

濁浪滔滔,驚濤拍岸,百里江段,寸水看漲。在沿江全線全部超保證水位,各民垸子堤和長江干堤、荊江大堤的防洪形勢,先後出現緊急態勢的關鍵時刻,從7月3日起,相繼有空降兵、陸軍、武警部隊近萬名指戰員,奉命緊急馳抵監利抗洪前線,在兩個多月異常艱辛且嚴酷的日夜裡,萬名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同監利10萬抗洪幹群一起,沸騰著熱血,迸發著怒吼,頭頂著烈日,腳踏著泥濘,以血肉之軀在沿江堤防一線築起了一道堅如磐石的鋼鐵長城。

在這萬名解放軍指戰員和武警部隊官兵佈防監利抗洪前線之日起,他們即風風火火地展開了第一階段民垸支堤搶險堅守的全抗全保戰役,戰管湧,壓鼓水,擋滑坡,堵潰口,築圍堤,成功地控制住了一處處險情,戰勝了截至8月2日為止的前四次洪峰的連番衝擊,確保了沿江五洲七民垸支堤堤防安全,在一峰高一峰的洪水衝擊下,實現了不倒一口,不潰一垸的全抗全保決戰目標!

為了確保長江中下游武漢等大中城市的安全,監利一線十萬抗洪軍民從8月5日至8月9日,奉命毅然放棄堅守了40余天的沿江民垸,全線轉戰,死守荊江大堤、長江干堤,展開了又一場堪稱生死對決的第二階段抗洪搶險戰役。

8月8日,長江干堤分洪口段發生重大脫坡險情,1000多名空降兵和3000多名民兵突擊隊員在第一時間趕到險段,部隊官兵和民兵突擊隊員們冒著近40度的高溫,扛著有七、八十斤重的土包,發起一次次衝鋒,將4000方從200米外的土場搬運來的泥土投進江岸坡腳下,硬是把大堤堤身向江中推進了近10米。在這場歷經6個多小時與洪水頑強拼搏的戰鬥中,就有7名解放軍戰士因嚴重中暑而倒在大堤上。

8月13日中午12時,長江江面突起8級強風摧動滔滔洪水,全線撲向長江干堤上車灣段。此段大堤雖已在原來堤面上加高了1.5米高的子堤,但洪水依仗風勢,仍是一浪高過一浪的撲向子堤,並漫溢進了堤內。在形勢十分危急之時,武警某部“攻堅老虎師”的1000多名官兵趕到了險段,他們跳進濁浪洶湧的江水中組成了一道堅實的防浪人牆,以身體強力阻擋鋪天蓋地的惡浪對子堤的衝擊,配合奮戰在大堤上的3000多軍民再次加高加固了這段近3000米長的子堤,成功控制住了一場狂浪摧子堤的驚怵惡險。這一天驚心動魄的搶險戰鬥,曾於當晚在中央電視臺以“8.13監利長江干堤保衛戰”進行了電視專題報道。

追憶九八:“硝煙”散盡二十年

8月16日夜晚,為了迎戰長江第六次特大洪峰,江澤民同志發出了長江全流域駐防部隊全部上堤堅守的緊急命令!萬名駐監抗洪部隊官兵衝向了夜暗,衝上了大堤!十萬抗洪幹群也伴著穿透黑雲的月華嚴陣以待!這是在九八抗洪中曾經彪柄於史冊的一次氣壯山河的“制魔”行動!是全流域全線將士眾志成城,與洪魔嚴陣對峙的一個不眠之夜!這一夜金剛怒目,這一夜金戈鐵馬,這一夜洪魔終於無奈退去,這一夜皎潔的月光似乎格外明亮!這一夜監利抗洪前線無戰事!

石可破而不可奪堅,丹可磨而不可奪赤!為了實現中央關於“三個確保”的奮鬥目標,共和國將星雲集監利,駐監抗洪部隊從士兵到將軍,捨身忘死,不怕苦累,前仆後繼。他們風浪中打樁護岸,酷暑裡背土築堤,深淵裡圍井導濾,險閘下拋石護坡,波濤中飛舟救人。據統計,駐監萬名抗洪官兵,在堅守堤防一線期間,共出動兵力133800人次,參加搶險戰鬥達268次,搶築子堤10萬餘米,搬運用於搶險和築堤的土方計25400多方,裝運砂石料10萬多噸,在洪水中救出災區群眾11322人。他們為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了共和國經濟社會安定,不惜挑戰自己生命極限,以文明之師、威武之師,充分展現了國威軍威!

此刻,耳邊似乎又清晰地響起了那曲蕩氣迴腸的旋律:“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溼透衣背,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為了秋的收穫,為了春回大雁回,滿腔熱血唱出青春無悔”!真摯悠揚的旋律,情深意切地謳歌了人民子弟兵英勇無畏,堅強不屈的崇高品質和奉獻精神,也唱出了全國人民對子弟兵的感激和軍民團結的魚水深情!

有一位老水利專家就曾這樣說:如果沒有這些士兵,長江干堤早已垮了幾十次了。是啊,是又一代最可愛的人,他們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血肉,壘起了面對洪水猛獸的最後堤防,才使共和國的南方,在九八夏季後,依然百業興旺,十里飄香。英雄的抗洪部隊官兵用他們勇於犧牲、敢於勝利的大無畏精神再次向世人昭示: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永遠是黨和祖國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鋼鐵長城!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我們都應該永遠記住他們,記住這些在洪魔面前為了人民的利益,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的英雄子弟兵!

追憶九八:“硝煙”散盡二十年

九八之夏,在監利長江抗洪前線,百萬監利人民,十萬抗洪一線幹群,以一場激越慘烈,雖無硝煙,但卻是硝煙滾滾的人水相搏的人民戰爭,向世人赫然地展示出了一幅眾志成城戰洪魔,丹心碧血昭日月的氣吞山河的“戰洪圖”。

世代一直在沿江圍垸伴水而居的10萬群眾,為減輕中下游武漢等大中城市面臨的洪水壓力,聽從號令,毅然舍小家、顧大家,決然放棄已堅守40多天而未潰一口的四大民垸,由部隊施行扒口行洪。災區人民群眾根據先行的組織安排,進行了抗洪史上空前悲壯的大轉移。10萬災區群眾棄田園,拋家產,扶老攜幼,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他們世代賴以生存的家鄉。兇濁的孽龍終於闖進了我們的家園,在廣袤的原野上,洪水咆哮著爭先恐後地蹂躪著我們的沃土家園。猛獸似的洪水氾濫之處,兇殘地席捲了一片片即將成熟的農田作物,席捲了一排排原本倍感幸福的樓屋民房,沖毀了一條條道路,沖毀了一座座橋樑,沖毀了幾十年來所有辛勤的建設,昔日充滿希望的田野頃刻淪為了汪洋澤國……。四民垸內的幹部群眾,無怨無悔地為實現“三個確保”的抗洪目標,為奪取全流域抗洪鬥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難以言痛的巨大犧牲!中央電視臺就曾以“悲壯的棄守”為題,對監利人民的這一偉大壯舉進行了專題報道。

不怕困難,頑強拼搏!憑籍這一抗洪精神,在監利九八抗洪搶險期間,更是湧現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體。

胡繼成,一位普通的青年農民,為了抗洪,他告別雙目失明的母親和身懷六甲的妻子,駐守長江大堤,連續奮戰了43天;他挑戰生命極限,忍受著在攝氏四十度酷暑天裡還連續高燒不退的嚴重病情,在第五次洪峰即將洶湧奔來的8月8日這天,他掙扎著搬運了40多袋土包,在來回奔走了16000米的路程後,胡繼成終於倒在了被他看做比自己生命都重要的大堤上。中央電視臺曾以“一腔熱血戰洪魔”,對胡繼成的英雄事蹟做了報道。

侯明義,一位年近六旬的農民,村裡擬定上堤的名單裡並沒有他,但是侯明義還是從距抗洪第一線有50餘公里的家鄉,毅然奔向了與洪水搏鬥的征程。他白天與年輕人一樣搶築子堤,晚上還搶著拎起馬燈通宵巡堤,一干就是三個晝夜,鐵打的漢子也挺不住啊。8月8日,又是一個8月8日,這天夜晚,疲憊至極的侯明義在巡堤時,被無情的洪水捲走了,鄉親們最後在堤上只找到了他帶在身邊的那一盞馬燈……。在當年中央電視臺主辦的“我們萬眾一心”賑災義演晚會上,著名藝術家凱麗女士就曾以“一盞馬燈的故事”,對侯明義的事蹟進行了深情的誦說。

死生一度人皆有,意氣相傾山可移。一個平凡的英雄倒下了,還有更多的英雄又義無返顧地衝了上去。在監利抗洪前線,就湧現出了一例例:丈夫楊書祥倒下,妻子徐燕強忍悲痛接著上了大堤;兒子劉五子殉了職,他父親仍然駕駛著家裡的大鐵船鎮守在險區不下火線。這就是樸實堅強的監利人民!這就是監利在大難面前展現著英勇無私的抗洪群體!他們為了人民和社會的利益,揮灑了一腔熱血,在巍巍大堤上鑄就了一座不朽的豐碑!我們的偉大民族有了這樣的一種抗洪精神,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麼艱險不能戰勝呢?!

追憶九八:“硝煙”散盡二十年

中天明月懸肝膽,大江洪濤瀝性情。

八次洪峰,八場決戰,八十天的人水相搏,彰顯了百萬監利人民的堅強意志!

一個支部就是一道堤,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一處險段一塊生死牌,一座哨棚一張軍令狀,是各級黨員幹部的拳拳之心,錚錚誓言!

一個鄉鎮就是一個抗洪兵團,一位民工就是一名衝鋒戰士,他們在大堤上展現了和部隊戰士一樣的頑強戰鬥作風。在抗洪的關鍵時刻,從各鄉鎮調集的民工源源不斷地向南開進,向前線挺進,他們舍小家,顧大局,就因為知道保堤安瀾是天大的事!

四面雲山歸眼底,萬家燈火繫心頭。

’98監利抗洪的偉大斗爭始終得到了中央領導和省、市領導的關懷與支持。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同志,就曾兩次在抗洪搶險的關鍵時刻,親臨監利長江堤防前線,頂著烈日,卷著褲腿,奔走在土包壘壘、木樁林林的防洪前線,視察指導防汛抗洪工作,極大地鼓舞了前線將士的高昂鬥志和必勝信心!

’98夏季,艱難地歷經了81天,在監利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後方傾力援前方,軍民團結結同心的艱苦卓絕抗擊下,狂逞一時猖獗的洪魔終於退縮了。至9月上旬起,監利段洪水水位開始逐日緩慢下降,逐段漸漸遠離了堤防,最終退回到了長江故道,一江濁水沿著自然的東流引力最終馴歸向大海。

穿行於中國革命歷史,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曾進行過多次重要的大決戰。而上世紀末的這場全民憾天慟地的’98抗洪大決戰,更集中的呈現了我們的黨魂、國魂、軍魂的巨大凝聚力,實現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大融合,憑籍著英雄軍民在抗洪鬥爭中形成的偉大抗洪精神,創造了抗洪史上罕見的偉大奇蹟,從而贏得了抗洪史上最偉大的勝利!大堤上紅旗飄飄,軍旗獵獵,監利人民與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並肩奮鬥,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作戰長江,決勝荊江,以永載史冊的英雄氣概,豪邁地跨入了努力實現“中國夢”的二十一世紀!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時代的英雄,更是常常難以用距離或時間密度來衡量。

百年之前,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五四運動,掀起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浪潮,從而奏起了一曲浩氣長存的時代壯歌!

五十多年前,一位平凡青年雷鋒併為驚天動地之舉,卻在他短暫的人生中一直閃爍著其助人為樂的高尚情操。

二十多年前,優秀共產黨員,忠實的人民公僕孔繁森,兩離桑梓,在進藏15年的時間裡,他無私奉獻,鞠躬盡瘁,把一腔熱血灑在了高原,讓一縷忠魂留在了雪域!

更有在整整二十年前,我們當代英勇的熱血軍民,以“我自橫刀沖天笑”的大無畏英雄豪氣,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赴湯蹈火,在抗洪前線盡顯了他們的忠心赤膽。

一頁歷史鑄制的是一面鏡子,它映照著時代滄桑的鉅變,更透放了新時期社會發展進步的希望!它清晰地呈現了人們過往的奮鬥,也集中展示了我們世代夢寐的追求!

歷史是一條長河,而時間就是湧動的波濤,長江岸邊曾經的吶喊聲已然淡去了二十年,二十年前這滾滾波濤,如今雖仍是後浪推著前浪湧,卻已赫然是江天一新!

歷史還是一幅畫卷,而時間就是絢麗的色彩,大堤上曾經的硝煙已然散盡了二十年,二十年前的這幅畫卷,如今已更是巧奪天工,彩繪燦霞,多嬌江山盡顯更加美好!

追憶九八:“硝煙”散盡二十年

作者簡介:夏桐柏,筆名“聽雨”,湖北荊州市人,曾一直從事廣播電視新聞採編宣傳工作。現為中國散文網會員,2018年度全國文藝先進工作者。中國互聯網文學聯盟特約作者,《芙蓉國文匯》簽約作者。《武漢文學》特邀專欄作者。

原創散文《滿城親情送英雄》,在第七屆“中華之光”徵文活動中獲二等獎,入編《中華之光》第七卷。原創散文《留得殘荷聽雨聲》,獲第五屆“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併入編《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精品集》第五卷。原創散文《古鎮滄桑吟》入圍“芙蓉杯”全國第三屆文學大賽,成功入選《芙蓉國文匯》第七卷。原創散文《滄桑豐盈韻江南》獲“中國最美遊記”入圍作品優秀獎收入《中國最美遊記》一書。曾於’98長江抗洪期間撰作的《一盞馬燈的故事》,在當年中央電視臺“我們萬眾一心”抗洪賑災義演晚會上,被組委會安排由著名錶演藝術家凱麗女士聲情並茂地演講誦述。另諸多作品散見於“中國散文網”、“中國作家在線”、“今日頭條”、“網易新聞”、“歲月流韻”、“芙蓉國文匯”、“品詩”、“武漢文學”、“博海書香”等文學網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