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丨朱建明:ICO≠比特幣≠區塊鏈

聚焦信息技術領域 為產業發聲

區塊鏈丨朱建明:ICO≠比特幣≠區塊鏈

導讀

5月25-26日,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 YOCSEF)二十週年慶典暨2018青年精英大會在北京遼寧大廈隆重舉辦。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朱建明在會上作了題為《區塊鏈技術與電商平臺產品信息追溯與防偽模型》的報告,朱建明教授從區塊鏈基本概念出發,強調了區塊鏈技術的基本特徵,並對區塊鏈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進行了闡述。九州連線整理摘取了部分內容:

區塊鏈丨朱建明:ICO≠比特幣≠區塊鏈

去年央行發佈《ICO是非法融資行為》的通告;緊接著,9月14日,央行關閉人民幣與比特幣的交易;直到上個月,人民銀行通告:我們國內所有ICO和比特幣的交易平臺已經清理完畢。很多人看到這樣的過程,自然而然就想問:ICO、比特幣、區塊鏈之間是什麼關係,甚至不瞭解的人會問:區塊鏈還要不要研究?這其實是不同的問題:ICO≠比特幣≠區塊鏈。

區塊鏈是底層技術,比特幣是區塊鏈的典型應用,ICO則是另外的數字代幣,它們的使用一開始合理的,後來發展為很多非法融資行為,這是國家所不允許的。

區塊鏈最主要的應用是比特幣,在區塊鏈的領域裡,分成幣圈和鏈圈。我們今天研究的是區塊鏈,但是在整個社會上我們看到的是幣,那麼,比特幣到底是應該支持還是禁止?是合法還是非法?

區塊鏈丨朱建明:ICO≠比特幣≠區塊鏈

我們看一下有關世界各地對比特幣的態度到底是支持還是禁止、合法還是非法。

我們大家還記得,在2013年,比特幣有一個高峰,在這個小高峰裡面當時比特幣的價格是8000人民幣,當時大家已經覺得不得了了;到了2017年底2018年初,基本上到了最高峰是20000美元。那麼從8000人民幣到20000美元,這實際上是比特幣帶給我們的價值上的一個衝擊,但更多的是體現了——區塊鏈從2009年開始得到社會上的廣泛認可。

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上對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態度也產生了一些變化。2013年底2014年初,也就是在第一個高峰的時候,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在這個通知裡面明確了兩件事情:比特幣是商品,不是貨幣;我們國家可以自由的買賣比特幣,但是風險自擔。所以在2013年以後出現了幾個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大家可以進行比特幣的買賣,但是風險是自己承擔的。

區塊鏈丨朱建明:ICO≠比特幣≠區塊鏈

緊接著2014年上半年,國家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比特幣風險防範的通知》,所以我們看到比特幣價格的一個變化——從8000人民幣掉到3000-4000人民幣這樣的一個情況,變化幅度比較大,從此,比特幣在國內就是一個商品的角色,與我們買賣其他商品一樣。

2015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關注數字貨幣;到了2016年,國內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所以工信部組織專家寫了一個區塊鏈發展白皮書,對區塊鏈裡面的問題進行了集中描述。

2017年的9月份,比特幣又出現一個高點,同時出現了ICO非法融資的行為,然後國家發行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通告》,緊接著比特幣的業務被關閉,我們可以看到關閉比特幣業務的過程中,比特幣價格有一個小的下降,但是很快又急劇的上升,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呢?比特幣是世界性的數字貨幣,是去中心化的貨幣,不會因為某個國家的政策受到太大的影響。

區塊鏈丨朱建明:ICO≠比特幣≠區塊鏈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來,比特幣一方面價值在上升,其應用在不斷地擴大。比如Circle這樣的系統,在這個系統裡,轉賬就和發短信一樣——免費、沒有邊界。Circle做的就是國際間的轉賬,怎麼轉呢?我現在有2萬人民幣,要轉換為英鎊,Circle可以把人民幣轉換成比特幣,然後再將比特幣轉換為英鎊,整個過程實時完成,而傳統的銀行間的轉賬要兩天時間。

所以說,區塊鏈是技術,但是表面體現的是各種各樣的幣,包括到今天已經有很多種各種各樣的幣。目前雖然大家在炒作比特幣,在另外一方面,這些幣在某些方面已經有其他的一些應用。這是值得思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