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木桐号子:三个老爷爷带着大山的声音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光与光在什么地方相见,在最暗的地方相见。

声音和声音在什么地方相遇,在最静谧的自然相遇。

我与世界在什么地方相见,在过去现在和将来。

上杭的"好声音"走上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

6月12-14日,三位平均年龄75岁的老爷爷林隆游、林辈香、林永超从上杭来到北京,带着他们伐木时的"木桐号子"参演了张艺谋执导的全新观念演出《对话·寓言2047》。来自大山的声音——上杭县步云乡梨岭村的木桐号子从闽西的森林传到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

远去的木桐号子:三个老爷爷带着大山的声音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作为开场单元,闽西梅花山深处的木桐号子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原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哼唱着过去简单朴素的生活和低头族手上每一块发光的小屏幕不断发出的信息提示声,《号子•染》给现场3000多名观众留下深深印象——人与科技 何往何至?

远去的木桐号子:三个老爷爷带着大山的声音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这是木桐号子第一次走出福建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也是三位老人第一次在这么高端大气的舞台上表演。演出结束后,领队林光芃带着三位老人高兴地和张艺谋导演合影,这是他们之前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

远去的木桐号子:三个老爷爷带着大山的声音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不为谁而作的歌,自然而然在劳动中诞生

木桐号子的发源地有个诗意的名字——上杭县步云乡梨岭村,这里山势高峻,风景秀丽,云雾弥漫,步出院门,宛如置身于悠悠白云间。它的"步云书院"建学在乡国之间,教孝教忠教友义;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期间,这里是红军游击队活动的据点之一,革命烈士罗步云在这里指挥作战而牺牲。

远去的木桐号子:三个老爷爷带着大山的声音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步云乡地处上杭县东北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腹地,平均海拔830米以上。早在3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专门做木材生意。工人将伐下的木材运到山下九龙江源头,由水路经万安、漳平、华安到达漳州等地售出。当时步云山高林深,道路崎岖,加上木材粗大,全靠人力砍伐、扛出大山。一根木材须三五个或七八个乃至十几个人同心协力扛下山搬到河边,既辛苦又危险。为了达到步调一致,快慢协调,伐木工们自然而然哼起号子,由领头号工传递路况信息,又可通过号子的应和产生劳动乐趣,消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久而久之形成有节奏、有音调的"木桐号子"。

远去的木桐号子:三个老爷爷带着大山的声音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木桐号子分布在步云乡20多个自然村,以梨岭村为代表。用当地方言领号、应号,地方特色浓郁。为协同劳动者的步调,领号者要根据不同路段发出各种信息,哼唱出不同"号声"如开步、停步、上坡、下坡、过桥、歇肩等,其内容也就包括有起步调、平步调、上坡调、下坡调、过桥号、歇肩调、停步调等。号子由一人领号众人应和,节奏感强,调子高亢粗放,富有韵律,使扛木桐的人能协同努力、精神振奋。如今,随着生态保护深入人心,人们停止上山砍伐木材。木桐号子也从大山深处走向艺术殿堂。

远去的木桐号子:三个老爷爷带着大山的声音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上杭步云梨岭木桐号子是当地群众在劳动中产生的原生态"客家歌谣",是神奇的梅花山留给闽西的天籁之音,日前被列为龙岩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它的存在是在科技大爆炸前,人与万物最初的和谐;它的新生,正在发声"人忘了号叫,根源忘了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