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天天在談的自律,如何從孩子開始教起?

我們天天在談的自律,如何從孩子開始教起?

1

前幾天女兒磨蹭,晚上10點才上床。

我於是忍不住又叨叨:“作為一個小學生,睡眠不足會變笨的!”

可女兒並不領情,一腳爬到床上,一邊扭頭衝我喊道:“媽,你好嘮叨!”

那一刻,老母親真是心力交瘁。

為什麼娃兒總是不懂得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呢?

朋友圈曾流行一句話:自從有了娃,我熬的不是夜,是自由。

但現在更貼切的是:自從娃上學後,我吼的不是娃,是自律。

自律對一個孩子有多重要?先來看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1972年,斯坦福大學心理研究室做了一個實驗,參與者是幾百名四歲兒童。

桌上擺了一盤棉花糖,每15分鐘叫一個孩子進來,告訴TA:“我出去一會,如果你想吃一顆棉花糖,可以拿一個。但如果能等到我回來,就可以得到兩個。”

結果:大概三分之一的孩子在實驗人員離開不久,就忍不住吃了一顆。三分之一的孩子熬到10分鐘忍不住了,最終屈服於誘惑,打開一顆棉花糖。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等到實驗人員回來,獲得了兩顆棉花糖。

後來他們跟蹤這些孩子直到大學,發現:

等到最後的孩子,學業更優秀,上名牌大學的更多;性格更好、有探險精神、自信,更可信賴。

實驗者沃爾特.米歇爾教授說:我們無法控制這個世界,但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

面前有一盤誘人的棉花糖,對四歲孩子來說,誘惑力有多大?他們不得不做其他事來轉移注意力,如東張西望、離開座位、啃手指。

但這也表示: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學會了控制自己、懂得自律,將來步入社會才會更有成就。

我們天天在談的自律,如何從孩子開始教起?

2

心理學家康德曾說: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不難發現,那些成功主宰自己命運的人,常常是自律的典範。

●籃球巨星科比常常擁抱凌晨四點的洛杉磯;

●李嘉誠不管幾點睡覺,都會在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後起床;

●村上春樹每天5點出門跑步,幾十年雷打不動風雨無阻……

從小慢慢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對孩子的一生有重要影響。但培養自律真的很難。

作為大人,你有多久沒看完一本書?本有計劃卻幾天都沒翻一頁?下決心早上6點鍛鍊,卻總錯過跑步時間;

決定要去考審計證,考試那天居然心虛地棄考……我們想好了要成為人生的主宰,卻一次次被惰性打敗。

大人做到自律是如此之難,別提孩子。

他們大腦發育還不夠好,控制思想和行為的杏仁核常會不自覺做出反應。比如,上一秒在做作業,下一秒卻在玩遊戲;背課文慢慢沒聲了,原來窗外一片樹葉、一隻小鳥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這樣的情況重複一遍又一遍。於是我們憤怒,批評孩子,甚至打罵。

這其實是因為我們還不夠了解孩子。

從發展心理學來說:

孩子思維能力通常要經歷從具體形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孩子越幼小,越聽不懂道理。說教、打罵、批評等方式不僅沒效果,反而會點亮孩子的應激反應。孩子要麼反抗,要麼麻木。

我們天天在談的自律,如何從孩子開始教起?

3

難道我們就此放棄,任孩子自由懶散嗎?不!自律之前,應先他律。

心理學家說,兒童心理發展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

先是大人管控孩子,慢慢他律和自律雙管齊下。到10歲左右,孩子便慢慢養成自律的習慣。

幼兒園時期:

孩子可能會貪玩,看電視沒有自控力,到點不吃飯、不睡覺,玩具扔一地不收拾,這時家長應和孩子一起收拾,吃飯睡覺養成定時定點的習慣。

小學低年級:

寫字、握筆、坐姿、專注於做作業等習慣很重要,家長要陪在一邊,慢慢陪TA養成好習慣。

由此可見,在培養孩子自律養成的過程中,家長的陪伴非常重要。

大人積極親身示範、充滿智慧引導必不可少。

首先,從小要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

有一期《媽媽去哪兒3》中,賈靜雯女兒咘咘參加小店長體驗。店長告訴咘咘:這些泡芙是給客人試吃的,你不可以偷吃哦。

咘咘看著盤子裡誘人的泡芙,口水都要流下來。突然,她抓起一個泡芙送到了嘴邊,但又猶豫了。店長適時提醒她,要給客人試吃。

最後,咘咘成功控制了自己的慾望,得到了一個大大的泡芙,吃得一臉滿足和開心。

這不就是活生生現實版的“棉花糖實驗”嗎?

大人的提醒和監督非常重要。

如店長提醒咘咘,給客人試吃的不可以偷吃。但如果孩子控制不住自己,也不會受到懲罰。

其次,父母樹立自律的榜樣

不讀書的家長,很難培養愛看書的孩子。同樣,一個自律性不強的父母,孩子也很難做到自律。

家長和孩子相互監督,更容易養成孩子自律的好習慣。

我發現,女兒晚睡跟我們晚睡很有關係,於是當即決定早睡早起。

當我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番茄鍾,女兒也已習慣每晚“看一個番茄鍾書”。

我們天天在談的自律,如何從孩子開始教起?

最後,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

自律不是天生,而是後天慢慢培養的。

一個合理的計劃表,可以促進自律養成。

父母和孩子各自制定適合自己的計劃表,同一個時間內,可以做不同的事。

計劃表詳細羅列每天每件事的時間,相互監督陪伴。

階段性的小計劃也很有效,完成後可以給孩子一個獎勵,慢慢地你會發現,大家對時間的把控會變得越來越好。

康德說:一個人的自律,藏著他的運氣。

一個自律的人,因為善於把控時間和自我,做事情才有自信和闖勁,才能把握好機遇。於是,一切好運便應時而來。

—THE END—

作者:海藍,初心客廳專欄作者,教師,心理諮詢師,熱愛寫作和心理學。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柔情,以筆走天下,發現天涯海角之美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