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庭,容易把孩子教育成“直男癌”?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把孩子教育成“直男癌”?

有一种癌,叫直男癌

她14岁,弟弟12岁。从小长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重男轻女这四个字集中体现在父母无底线区别对待女儿和儿子上。

弟弟刚进入青春期,看了一些少儿不宜的片子,萌生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邪念。

有一次,趁人不备竟然抱住了姐姐。姐姐恼羞成怒,一个巴掌甩出去,弟弟嘻嘻哈哈地跑开了。

姐姐把这件事告诉父母,他们竟然无动于衷。父亲让她自己小心点,在弟弟面前别穿得太曝露。母亲说弟弟还小,懂什么。女孩欲哭无泪。

女孩对我说让她对这个家庭深深绝望的不只有弟弟的骚扰,还有父亲的愚昧和母亲的懦弱。父亲几乎没有正眼瞧过她,被骚扰,在父亲看来一定是你自己哪里没做好,因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嘛……

我意识到女孩有一对有直男癌晚期的父母。

这样的家庭并不少见。他们常说这些话:

“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读这么多书?”

“谁家男人干家务啊,那都是你们女人的事。”

“女人被骚扰,那还不都是自己穿得曝露。”

在直男癌的逻辑里,男性是优等的生物,而女性是更劣等的生物,女性存在的意义是作为给男性提供便利的工具。

大清不都灭亡几百年了么?不都21世纪了么?不都AI了么?直男癌怎么还在盛行?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把孩子教育成“直男癌”?

直男癌是怎么养成的?

直男癌的养成有三大原因。

性别刻板效应

直男癌这种现象来源于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

TED里面有个段子:一个男人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载着儿子,发生了很严重的车祸,父亲死了,儿子被送到急诊室抢救。

急诊室的专家看到这个男孩说:他是我的儿子。很多人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啊,他父亲明明死了。竟然很少人能想到专家也可以是女性,她是男孩的母亲。

还有一个例子,一位心理学家请大学生判断几篇科学论文,事先告诉他们这些论文的作者是男性或者是女性。虽然原稿一模一样的,可是被告知作者是男性的那组评分远高于女性的那组。

上述两件事情说明,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的认知是存在刻板印象的,而且这种印象明显不利于女性。

更权威,更专业,更聪明的角色形象在社会主流观念里面是属于男性的。这就是长出直男癌这朵奇葩的土壤。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把孩子教育成“直男癌”?

重男轻女的家庭文化

韩剧《爱情是什么》生动地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个道理。

首尔有两户富裕家庭李家和朴家。这两家养出的儿子对待女性的态度和行为截然不同。李家儿子瞧不起家里的女性,整天摆出一副大爷的模样,从小到大,连个洗脸水都没倒过。

朴家儿子则相反,他很尊重家里的女性,喜欢帮厨,家里的两个姐姐很少干家务,因为都被他自觉自愿地包揽了。

造成上述差别的原因就是家庭文化。李家信奉直男癌文化,他们的口头禅: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在李家,女性极其卑微。

用餐时,男人围着高大的桌子,女人围着低矮的桌子;用餐后,男人喝茶看电视,女人洗碗锅台转。而朴家相反,他们的文化是反直男癌,爸爸看到妈妈的后脑勺都觉得很有爱。

缺乏共情力

养出直男癌的第三大原因是缺乏共情力。知乎网友云说,她的爸爸整天对妈妈呼来喝去,有一天云问他:以后如果我嫁的老公也这样怎么办?

爸爸说:谁敢对我女儿不好,我决不轻饶他。

云说:我妈妈也是别人的女儿啊?你凭什么这样对他。

爸爸沉默了,可是之后故伎重演。

像云爸表现的那样,双重标准是直男癌的一大症状,其实这是缺乏共情力的表现。他们普遍没有理解别人的经验和痛苦的能力,也不能设身处地去感受和体谅对方。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把孩子教育成“直男癌”?

不要让孩子变成直男癌

直男癌给女性带来伤害和痛苦,也制造了许多不幸的婚姻和低自尊的女性,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把孩子养成直男癌呢?

减少性别刻板印象

预防直男癌首先要训练孩子减少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心理学家设计了一组实验,让孩子讨论关于男女择业的问题。

研究人员引导实验组的儿童择业时,主要考虑人的兴趣和意愿,而不是性别,控制组不做引导。结果实验组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明显减弱。

研究人员建议父母在家庭中鼓励跨性别的行为和兴趣。比如父亲经常做饭,打扫卫生,母亲时不时地做一些修理工作。这样有利于避免形成歧视女性的环境。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把孩子教育成“直男癌”?

尊重女性需要刻意练习

直男癌不是与身俱来的,尊重女性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学习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曼的妈妈。费曼的妈妈非常注重儿子的行为习惯。

费曼十四岁时喜欢一个女生,在第一次约会前,妈妈把他叫到跟前,认真地讨论了约会时,男生要怎么表现才能不失礼,体现出绅士风范等。

“妈妈细致地叮嘱儿子怎么扶女孩上车;下车时,怎么赶到前面,用餐时什么时候拉椅子;结束后,怎么送女孩安全到家……”

正是这些教导使费曼成为一个正直,温柔,体谅女性的男人,他的第一任妻子病情危重,但他毅然负起责任,聚了她,并陪伴她度过最后的人生。

前两天看龙应台的杂文集《美丽的权利》。其中一篇是龙应台和母亲的对话。

龙母生养四个儿女,其中三个博士,不是博士的那个很会赚钱,龙问:在那个连吃饭都有问题的年代,你是怎么把孩子培养的那么好的?

母亲回答:我小的时候,因为是女孩,家里不让读书,结果自己在家里,用哥哥的课本拼命读,后来去考高小,一考就考上了。可是后来逃难了,又没得读了。

想到生为一个女人的艰难,就发誓一定要看得起自己,儿子女儿没分别,把四个孩子栽培出来。再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女儿龙应台成为一生为民主、文明、女性意识呐喊的斗士。

说到底,世界上多一个自我觉醒的女性,就会少一批直男癌。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