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城:“他比亲人还亲!”桃源村第一书记徐万和扶贫纪事

【关注扶贫】文图:刘建平、黄齐智,编辑发布:黎海滨(湖北日报记者)

-

“6月27日,走访王晶燕家,主要查看她家养鸡情况,帮忙销售鸡蛋和鸡。”徐书记在扶贫日记本上写上当天的工作安排之一。

桃源村一组王晶燕是徐书记的结对帮扶贫困户,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出走,13岁的王晶燕跟着年愈七旬的奶奶挤在两间瓦房里。徐书记了解到她家场地开阔,老奶奶身子骨还健朗,就买了70多只鸡仔送给她家养,定期走访跟踪家庭情况和鸡的长势。

“徐书记,经常来我家看我们,教我们养鸡,帮我们卖鸡蛋,每个月我们有400-500元的收入,他比我的亲人还亲!”谈到徐书记,王晶燕感激万分。

这个“比亲人还亲”徐书记,就是湖北省通城县地税局的税务干部徐万和。从2017年以来,年近六旬的他担任通城县隽水镇桃源村的“第一书记”,本可以做好手头事情坐等退休的他临“退”受命,主动担当申请去扶贫一线。一年多来,全村扶贫领域的各项工作中都有他的身影,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徐书记。

(一)进农家门 送及时雨

湖北通城:“他比亲人还亲!”桃源村第一书记徐万和扶贫纪事

徐万和(左)向桃源村村民宣讲土地承包政策和精准扶贫政策。刘建平 摄

“扶贫首先需得扶志,只有老百姓有了致富的信念与志向,才有脱贫的动力。”这是徐书记走访过村里191户贫困户后得出来的。

怎样宣传发动老百姓脱贫致富,是摆在徐书记眼前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给徐书记送来了精神法宝,他第一时间将地税局、桃源村新时代“讲习所”联合起来,每到一户贫困户家中,徐书记就用村民们平常的话,把党的十九大关于精准扶贫和县里局里的帮扶办法、项目和要求结合起来讲,让村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国家的精准扶贫的决心。

“一到晚上,徐书记就给我们讲国家政策”一组贫困户吴根红在谈到徐书记时开心地说。

“我承包了200多亩责任田,眼看马上就要到期了,徐书记告诉我,党的十九大后,土地承包政策再延续30年,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种田大户郑怀全感谢徐书记送来政策及时雨。

就这样,徐书记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在拉家常的时候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精准扶贫政策向村民讲透,还将重要内容打印出来,发放给村民,做好了新时代贫困村的“讲习所”。

(二)知农家情 解农家难

湖北通城:“他比亲人还亲!”桃源村第一书记徐万和扶贫纪事

徐万和帮贫困户稻田除草浇灌。刘建平 摄

桃源村四组贫困户郑正委,以前在县酒厂工作,后因为企业效益不好回家务农,妻子患病医疗费昂贵,两个孩子正读初中急需用钱。徐书记在走访时了解到他家情况后,发现他有酿酒的一技之长,又有开酒坊的想法,因缺少资金而一筹莫展。

他看在眼里,写在扶贫日记本上,也记在了心里。入户回村委会后,立即和村两委班子讨论,经过多方联系,最终通过农商银行帮郑正委贷到扶贫资金5万元,一砖一瓦地帮助他把酒坊办成。

“去年我的酒坊开业,徐书记又帮我联系买家,半年时间我就有了3万元的收入,多亏了徐书记”郑正委看着自己的酒坊,脸上挂满了笑容。

村里一贫困户子女吴海霞,2017考上了咸宁职业教育学院护理学,因为家庭困难,差点辍学。眼看就要开学了,徐书记了解情况后,十分着急,非常重视,第一时间向吴练宜家宣传了“雨露计划”优惠政策,连忙和村两委班子商量帮她申请到了“雨露计划”助学支持,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仅2017年,徐书记就帮助了3户贫困家庭子女申请到了“雨露计划”,成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我儿子前两年大学毕业,工作也十分不容易,这些贫困户孩子和我儿子差不多大,只要孩子们会学习,愿学习,我就会全力去帮助他们。”徐书记经常说道。

(三)谋农家事 帮农家富

湖北通城:“他比亲人还亲!”桃源村第一书记徐万和扶贫纪事

徐万和(中)在桃源村无土栽培蔬菜基地同村民交流种植技术。刘建平 摄

“要想脱贫致富,短期靠政府支持,长远必须靠产业”,这是徐书记对产业扶贫的重视。

桃源村靠近县城区,交通比较便利,有山有水又有田地,自然资源丰富,徐书记和村两委班子积极谋划产业扶贫,充分发挥地然优势,仅一年时间就引进了御草药业、幕阜山天岳农业公司、花开桃源生态农业园、四方林娃娃鱼养殖场、金猪食品等7个产业基地,每个项目都注入了徐书记的心血。

幕阜山天岳农业公司吴经理在谈到徐书记时说,“去年我公司刚进入桃源村,计划发展800亩高效设施农业,涉及到359多户土地流转问题,徐书记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帮我们做思想工作,目前已经全部承包到位。”

“我家比较穷,父母年老,孩子还在上学,全靠我在家养鸭,磨豆腐,听说我养鸭的2亩水田要被流转搞设施农业,我当时心里一万个不乐意,徐书记前前后后来我家5趟,还帮我磨豆腐卖豆腐,帮我解决了放弃养鸭的损失,我被他不厌其烦的诚意感动了,决定把田流转给天岳公司。”二组村民黄海兵说道。

在徐书记和村干部的不懈努力下,桃源村产业扶贫目前已扶持112户贫困家庭,大多数以土地、扶贫贷款入股参与分红,贫困户劳动力通过劳动取得报酬,贫困户平均每年增收3000余元。

(四解农家困 让贫者有其屋

湖北通城:“他比亲人还亲!”桃源村第一书记徐万和扶贫纪事

徐万和在桃源村异地搬迁安置点上帮工。刘建平 摄

桃源村有高山贫困户21户,因为山高交通不便,加上大多数老弱病残,只能实施异地搬迁安置。

大多数人不愿意搬下来住,徐书记跋山涉水一户一户了解情况,及时总结归纳原因,山下没有他们的耕地,什么东西都靠卖,没有生计住不安稳是主要问题,徐书记出面帮忙联系了20多亩闲置土地租给贫困户耕种。

“宽敞的房子,明亮的路灯,有地可种,家里的菜油、豆角和茄子吃不完,我现在住得舒服也住得安心。”异地搬迁的贫困户胡望林咧开嘴笑着说。

徐书记为了盖好扶贫安置点,没日没夜的在工地监工。房子做好后,及时向县地税局主要领导汇报,在得到局领导的支持后,联系电力公司安装了4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贫困户的家,更点亮了他们的心。

一年多的时间里,徐书记的足迹遍布桃源村的每个角落,徐书记的身影出现在每户贫困户家中,桃源村在徐书记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帮扶下,村民和睦相处,阔步奔走在脱贫致富道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