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在與明軍的對抗中表現如何?

asd57362118


客觀來說,表現得非常不錯,至少沒有玷汙他們自己在國內內戰數十年間所積攢下來的名聲。不過,看看整場戰爭期間,特別是明軍入朝後,日軍一直以來在兵力上所擁有的優勢,應該說這些戰國名將的戰績的一半,還是靠手下將士奮力拼殺出來的。

(宇喜多秀家)

結合自身的優勢兵力,以及老到豐富的作戰指揮經驗,日本戰國名將們給朝鮮軍,明軍造成了很多麻煩。如戰爭初期,日本著名大名宇喜多秀家利用有利地形,和合理的兵陣部署,最終全殲朝鮮將領李溢率領的20萬朝鮮重騎兵部隊。

(小西行長)

在明軍首次入朝時,先遣的數千遼東騎兵便中了日本大名小西行長的埋伏,再加上自身的輕敵大意,幾乎全部犧牲於平壤城內。即使是在日軍極度劣勢的平壤戰役期間,小西行長還是竭盡全力阻擋中朝聯軍的全力進攻,避免了平壤日軍的全殲,得以逃生。

(朝鮮重騎兵)

同樣,在侵朝戰爭期間沾滿朝鮮人民鮮血的日本戰將加藤清正也給明軍造成過很大損失。第一場便是著名的“碧蹄館之戰”。在得知明軍攻克平壤,大舉進軍開城後,加藤清正這個老狐狸先是屠戮當地一番後撤退,在碧蹄館——明軍必經之路上設伏,最終觸犯大戰。不過,幸虧明軍將領李如松的沉著指揮和將士們的浴血奮戰,面對優勢日軍,明軍最終得以全身而退。

(碧蹄館之戰)

應該這麼說,同期的中朝軍隊中的著名將領更多,特別是明軍,每場勝利都是靠劣勢人數取勝,這與李如松等將領的英明指揮離不開。只能說日本太小,造就了這些所謂的“梟雄”;中華太大,埋沒了無數豪傑。

兵器次元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歡迎大家關注提問,提供更多的軍武科普。


兵器次元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壬辰倭亂的鬼子將領很一般,有的很爛。

當時的日本無論戰將還是士兵,沒什麼了不起的。

倭寇在朝鮮始終保持十幾萬甚至二十幾萬的規模,國內還有10萬預備隊。

而大明始終不過七八萬人規模而已。

要知道,倭寇當時正好是國家剛剛大體統一,平息戰國混亂的鼎盛時期,戰鬥力是最頂峰。

而大明則是昏君萬曆時期,也是明朝的後期,再過不到50年就亡國了。

就這樣,倭寇也沒有佔到大明的上風。

倭寇擊潰朝鮮軍隊,不值得一提。當時朝鮮軍隊超過200年沒有打仗,腐敗不堪,內部混亂,高層互相傾軋,根本不能作戰。

第一戰,對手是平壤的小西行長。

小西行長是日本戰國的名將,但根本不是大明將領李如松的對手。

李如松以何談迷惑小西行長,隨後集中主力發動對平壤的強攻。

李如鬆通過對日軍的情報,發現日軍遠程火力不足。

攻城中,明軍以虎蹲炮與佛朗機的優勢,配合大炮,一舉攻克平壤。

此戰中,日軍對明軍的佛郎機尤其是大炮非常不適應。

日本戰國時期,國內基本沒有大炮,也沒有人會用。日本的所謂鐵炮,就是火繩槍而已,同弗朗基和大炮根本不是一回事。

小西行長的日本兵被火炮殺傷很多,更頗受驚嚇,潰不成軍,倉皇逃出平壤。

此戰,小西行長參戰的1萬8000人死傷超過1萬,只有數千人逃出,慘敗。

李如松一戰攻佔平壤,收復平壤以北全部地區。


第二戰,碧蹄館之戰。

李如松以5000騎兵突擊,在碧蹄館遭遇4萬多日軍的阻擊。

碧蹄館這個地方地形很複雜,有很多山地和泥潭,是日軍選擇的狙擊點。

此戰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率領5倍日軍,又精心選擇了伏擊點。

但在大明騎兵的衝擊下,日軍步兵也是一度支持不住。

日軍的騎兵無論戰鬥力還是戰馬,都無法和大明騎兵相比。

但大明騎兵的優勢,被複雜地形瓦解不少,尤其是馬進入泥潭不能行走,騎兵被迫下馬作戰。雙方激戰一日,各損傷2000人。

雖然日軍有4萬人,但發現明軍區區四五千援軍趕到,也失去了繼續圍殲的勇氣。

李如松見日軍兵力雄厚,地形又不適合作戰,暫時後撤。

此戰,表面上是個平手,但日軍出動這麼多兵力才打了個平手,實屬窩囊。

李如松隨後一把火,燒掉日軍在龍山的糧倉粟數十萬,日軍連遭重創,糧食不足,被迫放棄退到最南面的釜山。

此戰後,本來已經幾乎趕到鴨綠江的日軍,被迫和大明議和。

雙方約定日軍將從釜山撤回日本!

萬曆皇帝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隨後將明軍撤出朝鮮。

沒想到鬼子毫無信義可言,不敢不從釜山撤退,還再次出兵15萬北上。

腐敗的朝鮮軍隊抵抗不住,而緊急增援而來的明軍不過3萬人,兵力太少,也擋不住日軍的攻勢。

第三戰,稷山戰役。

在日軍絕對優勢兵力圍攻下,明軍仍然打了一些漂亮的防禦戰。

稷山戰役,明軍只有5000人,另外還有2000朝鮮軍。

他們面對的是日本名將黑田長政 、伊達政宗,後藤基次,林道利等人的1萬5000大軍。

此次野戰中,日軍被明軍火器殺傷很多,傷亡是明軍的3倍。

稷山雖丟失,但日軍畏懼明軍的野戰能力,對北上開始畏懼,出現畏懼作戰心理。

隨後明軍和日軍在蔚山一線不斷鏖戰,

明軍水師又和復出的李舜臣聯手,連續重創日本水軍。尤其是露梁海戰,日本水師500艘船隻被殲滅300艘,損失極其慘重,已經無力支持。

此時豐臣秀吉死亡,日軍無力長期在國外持久戰,被迫從朝鮮撤出。

由此,日軍對朝鮮的入侵完全失敗。


薩沙


萬曆朝鮮戰爭,發生在明朝萬曆(公元1592 - 1598年)年間中朝人民抗擊日本侵略朝鮮的戰爭。此時的大明王朝剛經歷了張劇照改革,國庫充盈,但是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消極怠政,朝內大臣黨爭不斷。而朝鮮此時處於李氏王朝時期,天下承平日久,政治和軍隊日趨腐敗。

而日本,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戰國時代,於1590年由豐臣秀吉完成統一後,豐臣秀吉大權在握,野心勃勃,便開始對外擴張,而朝鮮的日漸衰退,這恰好給日本提供了一個極好的侵略機會。

這場戰爭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1588年,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基本上統一了日本,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地盤的分配不均而帶來的不滿,同時也是為了削弱各個諸侯的實力。決定向外侵略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國土。 1592年3月,豐臣秀吉任命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集結了九個軍團共20萬人,準備渡海進攻朝鮮。

在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豐臣秀吉便以朝鮮拒絕攻明為藉口,在4月便展開了對朝鮮的入侵。

戰爭初期,日本軍隊勢如破竹,僅一個月朝鮮國都便淪陷,朝鮮國王李昖被驅逐。作為當時朝鮮的宗主國,明朝立即派出遼東鐵騎2000人趕往救援,由於糧草不繼,軍情不實,再加上指揮權不專一等問題,初戰不利,隨後明朝開始增援。

一個月後,在遼東集結號稱四萬大軍,李如松統領,奔赴朝鮮作戰。平壤之戰日軍大敗,而後海戰又經歷三次大敗,閒山島海戰更是將日軍61艘戰船全殲,日軍逼補給線被切斷,於是在1953年10月,日本派小西如安與明朝使者一道去北京,與明朝議和。

在1595年,戰爭第一階段到此結束。

然而,僅僅一年多之後,豐臣秀吉依舊賊心不死,便再一次發兵侵略朝鮮。

當時有九個陸軍軍團共計14萬人,5個水師部隊共計7200人,兩路發兵,兵攻朝鮮。

而所謂的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都赫赫在列,譬如加藤清正任第一軍總指揮,小西行長任第二軍總指揮,等等。

而此時的明朝議定再次援朝徵日,調集4萬軍隊由總督邢玠率領開赴朝鮮,而後不斷增兵至7萬。雖然初期戰況不利,但是隨著明朝的不斷增兵,很快扭轉了局勢。

1598年8月,61歲的日本最高統治者豐臣秀吉病逝於大阪。據說,他臨死前最後一句話是:“快把我朝鮮的15萬大軍撤回來!莫使他們做了海外野鬼!”

豐臣秀吉死後,日軍士氣因而受挫,開始準備撤退。

當然,想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明朝海軍,露梁海戰,打得日軍倉皇逃離,帶來的700艘戰艦,只剩下了50艘,打出了中華赫赫天威。打得野心勃勃的日本,又乖乖在日本島上龜縮了三百年。

萬曆朝鮮戰爭,歷時七年之久,以中朝兩國的勝利,日本失敗而結束。雖然此戰處於明朝中後期,也並沒有名將流傳於世,那也是和中國歷史上相比較的,在李廣難封的國度裡,率領幾萬人擊敗倭寇這樣的“小事”,名聲不顯倒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那些所謂的日軍名將們還是給明軍造成了不少麻煩,前後七年戰鬥,才贏得勝利。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打的非常不錯,在指揮上,戰術上對明軍將領大都有明顯優勢。

只是當時日軍戰鬥力不足,多次出現戰術上成功埋伏明軍,結果被明軍以少打多,硬生生從包圍圈打出去甚至把日軍反向打垮的。

日軍當時在單兵火器上已經優於明軍。但是在火炮,騎兵上則差距太大。


方士的知識樂園


日本稱文祿慶長之役,朝鮮則稱之為壬辰丁酉之亂。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無力兌現戰時許諾給武士的土地,同時也是野心膨脹,發動了這場戰爭。但是戰爭目的卻不同,前期文祿年間侵朝目的是借道朝鮮攻擊明朝,朝鮮是其後方運糧補給的地方,所以破壞的不厲害。但是隨著戰略目標改變,不在奢望攻佔大明,相與大明媾和瓜分朝鮮,北邊四個道歸大明,南邊四個道歸日本,所以在佔領的朝鮮領土大肆搶劫殺戮,所幸豐臣秀吉暴病而亡,日本被迫收手退回國內。


sfls12


明朝那些事兒裡有一大段篇幅是寫的這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日本豐臣秀吉以為自己天下無敵裡派其什麼10把槍了,鬼啊虎的到朝鮮侵略,朝鮮被秒殺後像他幾千年的主子大明帝國求救,遼東鐵騎李如松把這些名將殺了個落花流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