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合浦縣白沙鎮沙尾村現代化新農村建設掠影

中國網東盟4月2日訊(陳仕優 範翔宇)來到廣西合浦縣白沙鎮沙尾村,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別墅成群,街道整然,綠樹成蔭,鮮花爭豔,已經是完全小鎮化了。

廣西合浦縣白沙鎮沙尾村現代化新農村建設掠影

別墅成群,綠樹成蔭的沙尾村

穿行在裝飾豪華,格調各異,風情獨具的數百棟別墅之間,使人強烈的感受到了沙尾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就和風采。同時,更讓人體驗的到了沙尾人守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執著情懷及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創業精神。正是這種情懷和精神的堅守,彰顯了沙尾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的生態環保特色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傳統村落的格局風韻,使時尚元素與傳統風貌在這裡得到了同步發展,因次,優美的生態環境、時尚的配套設施、傳統的村落格局,構成了沙尾村自然和諧,富裕時尚。生態宜居的魅力特徵。

廣西合浦縣白沙鎮沙尾村現代化新農村建設掠影

航拍鏡頭下別墅密密麻麻的沙尾村

走進在沙尾村龐大的別墅群村落中,看不到千面一律的裝修牆體和立面結構,也沒有那種一條街道望到底,街道兩邊樓並排齊的“標準化”佈局。除了村裡的菜市場留出的一個廣場,形成了周邊的別墅排列建造之外,村裡的別墅群都是按著原來的村間人行道自然分割的空間格局設計建築的,由於沒有改變原有的村落通道網絡,這樣就有效地保存了原有的村落格局和大量的老樹古木。不但形成了別墅群佈局錯落有致,別墅群之間的道路彎延曲廻而又整然順暢,也為別墅建築設計留下了前後空間,因此,在沙尾村的大多數別墅建造中,就有了前院或後院的規劃設置,形成了一年四季花紅菜綠樹常青,村頭路口木成蔭的別墅村落生態景觀。

最為難得的是,在探訪這個龐大的別墅村落的過程中,沒有看到違章佔地亂搭亂建,或垃圾雜物亂停放建築現象,由此可見沙尾村村遵守社會公德、養成優良的鄉村民俗風尚的自覺意識,這也是沙尾村別墅村落井然有序的重要保障。

在對沙尾村的探訪過程中,給人以印象深刻的除了建築設計精緻,造型風格多彩多姿的龐大別墅群之外,村裡的市政配套設施的建設更令人大感意外,驚歎不已。因為,沙尾村的市政建設,不論是規模佈局還是配套設施的完善建成,都具備了一個小型鄉鎮的格局,村裡的各種商業運作模式,經營服務行業應有盡有,在街道上,隨處可見快遞業務、網絡電視、金融服務、超市經營、時尚生活用品、母嬰用品專賣、兒童玩具專賣店等經營招牌,而且其中經營的商品不乏高檔貨。如一家兒童玩具專賣店中出售的一款大型電動童車,標價就好幾百元,而且還是熱銷貨。

廣西合浦縣白沙鎮沙尾村現代化新農村建設掠影

村裡的各種時尚生活配套設施齊全

而在菜市場,平日裡一天宰殺銷售的生豬肉就達七八頭,村裡還有專門三鳥宰殺加工店。由於具備了完善的市場經營機制,沙尾村市場也就成了周邊七八個村莊聚合的商貿交流、農副產品及海產品集散中心。

沙尾村的大宗海產品是沙蟲。沙尾村的沙蟲自古就有盛名。古時曾經有民彥俗語戲稱:“沙尾村人擔一擔沙蟲到白沙街,去換一畚箕番薯回來”,由此可見沙尾一帶海域盛產沙蟲之富饒,而沙蟲產業的確是在沙尾人耕海致富,建設富裕新農村中功不可沒。

原來,沙尾村因其位於鐵山港東岸沙洲的尾部而名。沙尾村雖然面對大廉港海灣,但背靠著的是乾旱的丘陵臺地山坡,坡面土質疏鬆多沙,自古以來水土流失嚴重,只能種植耐旱的農作物,如木薯,紅薯之類,農村經濟單一,生產落後,加上長期以來交通阻塞,信息不通,沙尾村都是給人偏僻貧困印象。新中國成立後,沙尾村雖然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由於耕地的制約,人多地少,平均人均耕地不足三分(據近期統計數據,沙尾村現有耕地面積2016畝,總戶數1269戶,總人口6312人,勞動力4428人,)當地的生活水平與其它鄉村相比還存在這很大的差距。近年來,沙尾村的村民大膽地突破了傳統農耕的束縛,勇敢地走進大海,向大海要財富。此外,還有1300人多勞動力外出打工,勤勞致富,建設家鄉,沙尾村的新農村面貌因此煥然一新。

廣西合浦縣白沙鎮沙尾村現代化新農村建設掠影

挖沙蟲歸來的沙尾女人

難得的是,在這創業發展,勤勞致富的過程中,沙尾村的村民始終守護著生態環境資源這一底線,絕不為了眼前的短暫利益而導致過渡開發破壞海灘的生態環境,始終保持著海岸植被優良的原生態環境,沙尾一帶的海岸灘塗和淺海海域,也因此成為沙蟲、青蟹、貝類等生存繁育的優良區域。更重要的是,沙尾村的村民都能自覺遵守保護海域生態資源的約定,不破壞岸線生態植被,不砍伐紅樹林,不電魚,不採取高壓水槍抓沙蟲。此外,還齊心協力抵制外來採取高壓水槍抓沙蟲的破壞行為。

廣西合浦縣白沙鎮沙尾村現代化新農村建設掠影

海岸邊收購沙蟲

因此,得到了大自然豐厚的回報,使沙尾村的村民能夠長期依託挖沙蟲創業致富,現在,每個村民每天下到海灘挖沙蟲的收穫量可達5——10市斤,由此形成了一項穩定的收入。為了更好地利用生態資源寶庫,進一步造福村民,沙尾村黨總支和村委充分利用15000畝海灘塗面積資源優勢,因勢利導,發展海養面積1300畝,讓更多的村民在家門口通過科學的養殖致富。

如今,沙尾村黨總支和村委又把眼光投向了文化旅遊產業的開發建設中來。探訪的過程中,村總支書記告訴我們,目前,村黨總支和村委已就沙尾村漁家風情生態休閒體驗旅遊產業觀光園的項目建設擬定了建議書,這個產業觀光園計劃總投資1500萬元人民,與村民協商以農民合作社的形式進行綜合開發,主要包括:海洋生態休閒體驗,漁家趕海風情觀光,紅樹林聽濤觀鷺平臺,生態海豬的放養,疍家民俗文化活動等項目。

為了更好地在文化旅遊產業的層面展示沙尾村的魅力風采,該村正在積極地尋找文化切入點,先後挖掘,組合了有著傳奇色彩,古有“永安四牌樓,沙尾三角井”的稱譽明代沙尾古井;體現媽祖文化在沙尾傳承發展娘㜑廟、娘帝廟;反映民間民俗文化的趙王廟、祖奶奶墓等歷史文化資源,初步形成了歲時節慶的主題活動,特別是娘㜑廟的媽祖民化活動,每次活動都吸引了數千群眾參與,由此產生了較強勢的輻射效應和凝聚力,日漸成為東片沿海鄉鎮及周邊縣市群眾民俗文化旅遊活動的聚集平臺。

由於長期以來堅持自覺地守護著自然生態寶庫,實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才有了別墅成群,綠樹成蔭的沙尾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沙尾村的實踐就是最好的見證。(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