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 我幸福」杨文学:科学种植 让无公害蔬菜端上老百姓的餐桌

我奋斗 我幸福

杨文学:科学种植 让无公害蔬菜端上老百姓的餐桌

每日甘肃网记者庞传伟 实习生王玉婷

“希望可以带动家乡的农民增收致富,也让更多的老百姓可以吃到健康的无公害蔬菜。”在临洮县的一个山窝里,记者见到返乡创业并已小有成就的杨文学,正在这里的种植基地查看蔬菜种植情况他向记者谈起创业经历及初心。

“在种植无公害蔬菜之前,我一直在外地打工创业,13年间从河南打工辗转到浙江,始终从事的是餐饮行业。”在13年的从业经历中,杨文学经常和蔬菜等食材打交道,他认为现在的蔬菜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相对于用化肥种植的蔬菜,无公害蔬菜可谓更有营养更环保”。2012年,杨文学带着家人从杭州回到了家乡,与好友魏存文、李海合作,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批无公害蔬菜种植。

创业初期他在榆中承包了大约200亩地,主要种植土豆、胡萝卜、莲花菜、白菜等。然而由于不了解市场,当辛苦种出来的蔬菜进入市场时,因为高于一般蔬菜的价格而鲜有人问津,惨淡的销量却给了满怀激情的杨文学泼了一头凉水。杨文学和他朋友近200万元投资也打了水漂。

痛定思痛,从失败中总结教训,杨文学深入市场考察,他发现自己的种植方法过于落后,种植成本过高,导致销售价高于一般的蔬菜,很少有人能接受这么高的价格。“以2013年为例,同样是土豆,普通土豆的地头价为0.8元一斤,而无公害土豆则要卖到1.6元每斤,价格足足高了一倍”。此外产品单一、销售渠道少也成了制约发展的因素。

初期的失败,并没有让杨文学气馁,意识到自己对市场和技术方面的不足后,他特意请来两位农业专家,向他们请教学习种植技术,并开始在网上自学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了市场需求,掌握了技术,杨文学有了新想法??摒弃原有落后的种植方式,尝试科学种植方法。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尽量采用无害化处理后的农家肥或者天然肥料,并采用物理防虫的方式。种植陆地蔬菜,用拉网的方式防病虫害;种植大棚蔬菜,则使用是粘板防虫。”

新的尝试意味着新的开始,杨文学对优良品种的选择、大棚耕地的布局与轮作等每个种植环节的要求都非常严苛。通过实践他还发现土壤的耕翻与消毒、增加有机肥使用、采用物理防虫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方法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有效提高了种植质量。

“新的种植方式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人工成本至少降低了30%。”杨文学介绍说。随后,杨文学还将无公害养殖与无公害种植结合起来,增加了产品的多样性,全面发展。

2014-2015年,杨文学种植的蔬菜开始盈利,虽然市场价格还是高于普通蔬菜每斤0.2-0.3元左右,但销路却越来越广,来自陇南、新疆、内蒙古等省内外多地客商纷纷与杨文学签订了供货协议,每年的蔬菜销售量达到4000吨。

2018年,杨文学注册成立了甘肃青阳田农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有机蔬菜生产配送。目前,甘肃青阳田蔬菜种植基地占地5000多亩,主要分布于榆中、皋兰、永登、临洮、白银等地,主要为需求群体提供生鲜有机蔬菜配送。杨文学说,“为普通百姓与农民服务,这是我进行无公害种植的一个原因,我希望将来无公害蔬菜能集中供应到各大菜市场,最后可以端到更多的老百姓餐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