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菜籃子」 過上「好日子」——修文縣創新型「三變」蔬菜基地見聞

說到修文縣,那真是一塊寶地。那邊廂50萬斤蜜李“待嫁”,這邊廂蔬菜基地裡的蔬菜也正是將熟未熟之時,不日便可待君採擷。

裝滿“菜籃子” 過上“好日子”——修文縣創新型“三變”蔬菜基地見聞

花塔村貓洞組蔬菜基地

​五月一過,花塔村貓洞組蔬菜基地裡的瓜果就趁著端午的雨水一陣猛長,地裡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修文,18.73萬畝蔬菜基地將在不久後結出累累碩果,裝滿市民的“菜籃子”,也讓在“三變”中受益的修文人民過上“好日子”。

裝滿“菜籃子” 過上“好日子”——修文縣創新型“三變”蔬菜基地見聞

茄子

你看地裡的茄子,它們正值生長期,紫色的葉脈清晰可見,有的結出紫色的小花,飽漲得馬上要裂開似的,村民們正在進行摘葉、剪枝、梳果等植株整理工作,一個個忙碌又有條不紊。來自修文縣蔬菜生產管理站的技術人員湯裕淑正在為大家講解茄子的栽培技術,她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修文縣共開展了這樣的專業培訓90期,4777人從中獲益,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302人。

裝滿“菜籃子” 過上“好日子”——修文縣創新型“三變”蔬菜基地見聞

西紅柿

裝滿“菜籃子” 過上“好日子”——修文縣創新型“三變”蔬菜基地見聞

黃維亮正嫻熟地為西紅柿修枝

你再看西紅柿基地,藤蔓間掛著一串串“綠色珍珠”,不過一個月,他們就像變戲法似的,突然長大,挺著圓滾滾、胖乎乎,像搽過油一樣的大肚皮,在陽光下泛著油亮的色澤。60歲的黃維亮正嫻熟地為西紅柿修枝,他動作老練,一邊與記者談天,手上動作也不見慢下來,踏實肯幹,這似乎是所有勤勞的修文人民的特質,“我們一般都是五六十歲的在家,有的人腿腳不方便,出門也很困難,但是在這裡幹活每天都有幾十塊錢的淨利潤,大家村民心裡面都很高興。”

原來,就在今年,花塔村村集體與湘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合作,以“公司+農戶+合作社”的形式,運用創新思維轟轟烈烈地搞起了創新型“三變”改革,建立起了蔬菜基地,什麼是創新型“三變”呢?帶著疑問,記者往辣椒地的方向走,找到了花塔村村支書陳驪龍。

裝滿“菜籃子” 過上“好日子”——修文縣創新型“三變”蔬菜基地見聞

辣椒地裡,細長的辣椒快垂到地上,葉莖之間還開著幾朵小白花,煞是可愛,與幾個月前對比,更添了幾分富態。陳驪龍正在地裡查看蔬菜生長情況,他為記者揭開了疑惑:“我們的‘三變’創新模式就是‘二二八’,第一個‘二’就是我們以480塊每畝的保底資金將土地流轉給湘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其中20%作為村集體發展壯大資金,還有一個‘二’就是按每斤蔬菜提成1角錢的方式,其中兩分錢屬於村集體,八分錢屬於老百姓,大家還可以在蔬菜基地以每小時10元的工錢打零工。這樣,老百姓的所得變成了三份,即‘土地租金+務工+分紅’,這樣的模式老百姓很樂意,村集體也得以壯大,蔬菜老闆也高興,達成了‘三贏’的局面”。

裝滿“菜籃子” 過上“好日子”——修文縣創新型“三變”蔬菜基地見聞

村民在蔬菜基地勞作

花塔村只是修文縣發展“三變”改革蔬菜基地的一個縮影,在修文,全縣共有蔬菜基地18.73萬畝,已完成蔬菜播面21.8萬畝次,產量24.22萬噸,產值5.55億元,蔬菜產業發展還涉及低收入困難戶912戶269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59戶506人。截至目前,已供應貴陽市場20萬噸左右,是貴陽市最具保供能力的重要“菜籃子”生產基地。

修文縣蔬菜生產管理站站長蔣維豔告訴我們,下一步,修文將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大扶貧為統攬,堅持“五步”工作法,緊扣產業結構調整“八要素”,依託高山冷涼氣候以及低熱河谷氣候資源優勢和緊鄰貴陽市郊縣的區位優勢,以保障“菜籃子”供給為目標,增加農民的收入,把我們全縣的35萬畝以上的蔬菜種好、銷售好,裝滿市民的“菜籃子”,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文俊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