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宗仁,何应钦?

两个黄狸呜翠柳


何应钦和李宗仁,这两人一个是国民党内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一个是蒋介石党内最大的政敌——桂系军阀首领。就这个意义而言,俩人绝对少不了你死我活的争斗,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两人,似乎更有意义。两人都是国民革命军中的骁将,都为国民政府立下赫赫战功。所不同的是,何应钦的战功多在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时的军阀混战中,而且多半都是以打败李宗仁所得,而李宗仁的战功多在抗日战争时期。相同的是,两人都有善于协调指挥杂牌军的能力。

早在广州国民政府东征陈炯明时,何应钦曾担任团长率部参战,在棉湖之战中力战十倍于己之敌,使几乎全军覆没的东征军转败为胜,因此深得蒋介石倚重信任。国民党党内军内从此也就有“蒋何”之称。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昔日并肩作战的桂系军阀首脑李宗仁率先挑起反蒋战争。在蒋桂战争中,何应钦担任参谋长,全面运筹方略,联合粤军张发奎,一举将在北伐战争中横扫千军、出尽风头的桂军打败。蒋桂战争熄火没半年,不甘心失败的李宗仁又联合北方的军阀大佬冯玉祥、阎锡山发动中原大战,再次向蒋介石政府挑起战端。蒋介石和何应钦一北一南,分头抵御,所不同的是中央军精锐全部被蒋介石带去北上,留给何应钦的只是以湘军、粤军为主的一些刚刚收编过来的杂牌军。对手则是李宗仁率领的发誓要报仇雪恨的广西狼兵——桂军!

出人意料的是,李宗仁再次惨败于何应钦之手,而且比上回输得更惨,桂军主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只到抗战前再没有恢复元气。靠着军功起家的何应钦一下子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层人物,但在以后的军政生涯中除了在抗战胜利后作为中国政府全权受降代表风光过几天外,似乎再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行动了。抗战中曾做到过总参谋长、战区司令长官一级,也参与过个别大型会战的指挥,但是总体上是胜少败多。而更多的则是奉蒋介石之命代表国民党政府与日本人周旋于谈判桌,《何梅协定》、《塘沽协定》……一份份丧权辱国的印记!

而那位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两次被何应钦打掉老本的李宗仁,在蛰伏了近10年后,于抗日战争中复出,重新续写桂系的辉煌。

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宗仁率桂军北上华东,加入淞沪战场。怀抱着杀敌报国热情的广西狼兵加入第三战区,由蒋介石、顾祝同指挥,结果在毫无现代化战争经验的情况下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交火,只一个回合就折其大半,被迫调往后方整补。而李宗仁正是带着苦恼走马上任杂牌军云集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上任第一战就是带领杂牌军迎战日本军队4支精锐部队第5、9、10、13师团南北夹击的徐州会战!蛰伏这么多年的李宗仁依然宝刀未老,一战淮河,广西狼兵施展山地战的优势,顶的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第13师团一个多月未能前进一步。二战临沂,李宗仁指挥在华北战场上一溃千里的西北军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就在中国大地横行霸道的板垣征四郎打的丢盔弃甲。三战台儿庄,李宗仁狼头发威,将在华北横冲直撞的日军第10师团来了一次毁灭性打击,让狂妄凶残的日本军队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军队。

徐州会战后,李宗仁率第五战区向华中转移,在更大规模的武汉会战中重创南京大屠杀的首恶元凶——日军第6师团。虽然武汉会战最终以中国军队再次战略转移而告终,但是李宗仁和他的第五战区以及广西狼兵从此留在华中,拱卫西南大后方,始终坚持奋战在抗日的第一线,对手又多是日军在中国战场最精锐的兵团。随枣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第五战区一次次挫败日军直取重庆的企图。


20世纪战史大揭秘


李宗仁和何应钦之间的对比非常明显,一个是抗日名将,是领兵作战的军阀将领,一个是国民党内有名的亲日派,是蒋介石手下的二号人物,主管着国民党内部的党务问题,不领兵打仗。

李宗仁

李宗仁是新桂系的军阀,他和白崇禧等人联手击败了广西的旧军阀,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广西战队,在李宗仁的带领下桂系军阀投靠了民国政府,成为了民国政府名下的独立战队,部队的掌控权仍由李宗仁等人独揽。


在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延续了他大拜兄弟的习惯,向李宗仁递了帖子,结拜了兄弟。

李宗仁带领的广西部队战力非常强大,在两次北伐的战争中都作为先锋部队击败了很多分裂的军阀,为民国的初步统一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的部队势如破竹、无可抵挡,当时中国的所有部队都屡战屡败,但是在台儿庄的时候,日本人的神话被李宗仁终结了。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取得对日本部队巨大的胜利,日本的军队被歼灭了2万多人,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震撼的数字,因为除了一些中国人组成的伪军,日军的部队都非常的精锐,他们实行精兵策略,所以损失那么多人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件很心痛的事情。


在这场战役中,李宗仁手下的部队也折损了大半,非常的惨烈,死亡人数达到了5万多人,但也正因为此战鼓舞了当时中国各部队的士气,让全体中国人知道了训练严格、武器精良的日本人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所以台儿庄大捷成为了一面飘扬的旗帜,为抗日战争开了一个好头,李宗仁作为总指挥因此获尽了殊荣,和后来的无数场战役加起来,奠定了李宗仁抗日名将的身份。

何应钦

何应钦是蒋介石在日本认识的同学,他曾在贵州的军阀手下担任过旅长,但在老大被杀死之后找到了当时正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通过蒋介石的介绍,担任了黄埔军校总教官的职务。

何应钦往后的发迹与他在黄埔军校中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在黄埔军校中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手下,因为他有着良好的性格,所以成为了学生们的知心好友。

他的这些学生们也在蒋介石发迹后成为了国民党的中坚,何应钦因为这些学生们的反哺,成为了国民政府当中的第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蒋介石之下,蒋介石曾被何应钦背判过两次,但都因为他庞大的关系,所以被蒋介石轻易的放了过去。

和李宗仁不同的是,何应钦是个典型的亲日派,他不领兵打仗所以对日本人的感情一直保存如初,他是在留学期间被日本人的文化深深影响的,即便他后来回到中国担任了民国政府的高层,却仍然保持着这种亲日的思想。

日军的中国侵华主将是冈村宁次,在他的带领下,日本部队在中国境内大肆烧杀掳掠,无数的部队因为和日本人交锋而丧失了生命,无数的百姓也因为日本主将的纵容被日本人残忍的杀害。

所以说冈村宁次是除了日本天皇之外在中国境内最大的战犯,在中国犯下了累累的罪行。

但这些事情在何应钦看来却算不得什么,因为冈村宁次曾经是他在日本留学时候的同学,在日本时,他就和冈村宁次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所以在日本投降战败后何应钦就非常的为自己这个好同学着想。



当时中国对日本人的主受降官是何应钦,原本这个重任是该由蒋介石担任的,但是蒋介石是中国的最高统帅,而日本的最高统帅是日本天皇,冈村宁次只是日本天皇手下的一员大将,所以如果由蒋介石受降的话,自身的身份会将一个大阶梯,所以这个身份就交由何应钦担任了。

按规矩,日本将领投降后是要献上他们随身携带的宝贝军刀的,这些军刀对于日本人来说就是他们的另一条生命,在他们的武士道精神中刀在人在、刀亡人亡,是最为神圣的东西。



所以作为受降主官的何应钦考虑到了冈村宁次的感受,他在受降前的一天找到了冈村宁次,特意的嘱托冈村宁次在受降的当天,千万不要带他的军刀过去,因为一旦带了就会被收缴,何应钦的提醒让当时的冈村宁次很是受感动,所以冈村宁次在参加第二天的授衔仪式上,没有带上他的军刀。

在代表投降国的冈村宁次向何应钦鞠躬的时候,作为主受降官的何应钦竟然和冈村宁次互相鞠躬了起来,按照受降的规定,受降方是不需要向投降方鞠躬的,但是何应钦这么做了,这些都源于他对冈村宁次的尊重以及他和冈村宁次的同学感情,这些让何应钦忘记了民族大恨。


所以说我觉得何应钦是不能和李宗仁相比的,李宗仁是真正的抗日名将、是民族英雄,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钦佩与敬重的人,而何应钦在国民党内部虽然和李宗仁序列差不多,但是他真正为抗日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却是没有多少的,他掌管着国民党内部的运作问题,不善于打仗而且还亲日,他的一系列亲日行为都令人很是不齿,在他的眼中国家的大恨小于个人的私情,对于这样的人,我觉得他不配与李宗仁并列。


孤客生


在北伐战争还未开始之时,李宗仁就前去广州询问蒋介石,是时候开始准备北伐了。但是蒋介石当时的态度是果断拒接,后来还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李宗仁太幼稚,不从全局来看,现在时机未到。但是,李宗仁回去后直接开始起兵,他认为如今是最好的时机,如果不能牢牢把握很可能贻误战机。

就这样,李宗仁率先开始了北伐,而且上来就拿了首胜,一路势如破竹。蒋介石一看,原来敌人的战斗力如此不堪,这才开始北伐。为了展示自己的功劳,他安排李宗仁前去打江西,自己去打武汉。哪想到自己在武汉撞的血肉模糊,而另一面的李宗仁却捷报不停。



最终蒋介石还是请来了桂系军队前来帮忙,所以一时间李宗仁的第七军被人们称为“钢军”。不久之后的宁汉分裂,加上徐州失守导致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的威信扫地。并且,当时的南京是腹背受敌,北面有孙传芳的军队对峙,西面有武汉的唐生智的东征军虎视眈眈。

两队人马对南京政府构成了巨大威胁,不过武汉提出了和谈条件,要求蒋介石下野。可蒋介石哪儿能同意,明确表态要征伐武汉。但是蒋介石却没想到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倒逼了自己一把。最终蒋介石因根基不够,被迫下野。



不过,比起蒋介石的狼狈,李宗仁确实是对北伐战争有重要影响,为北伐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毛主席曾经评价李宗仁:“请多多保重身体,共产党是不会忘记你的。”还曾经说:“据说这几年没了南京政府的财政支持,不仅撑得住局面,还被人称赞为全国的模范省,我看李宗仁是个有本事的人。”


文史长河


1933年的长城抗战期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中国军队在长城沿线跟日本关东军打得死去活来,北平天津的日本驻军却可以在城市内自由活动,部分爱国将领如杨杰等提议应当攻击东交民巷的日本兵营,最不济也要将满大街乱窜的日本浪人拘捕,以免他们刺探情报或是扰乱人心,时任军委会北平分会一把手的何应钦通通不准。

即便在前线,坐拥30万大军的何应钦也是消级防御,面对不足8万的关东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此人的恐日和媚日,实在不敢恭维。



期间一次,日本驻华武官酒井隆(后来是23军司令官)因为在城门遭到中国士兵的盘查,居然带了两名武装卫兵直闯何应钦的办公室,连咆哮带威胁,很是舞舞扎扎了一顿,这要是换作陈诚,能当场击毙之,可何应钦还是能忍气吞声,不管他秉承了蒋介石怎样的交代,作为黄埔系二号军官,他都失了军人本色和气节。也所以,抗战胜利后他能动用各种手段放过冈村宁次,也就不足为奇了。

期间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都是何应钦主理的,懒得再说。

“一二八”上海事变时,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南京的黄埔系将领纷纷请战,宋希濂甚至拉了一卡车连排长去找军政部长何应钦理论,这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黄埔总教官仍然不允,还把宋希濂等人训斥了一顿。所以,不管何应钦资历和能力如何,在民族气节这一点上,他输给李宗仁太多,李宗仁从1937年底就任第五战区司令开始,到1945年任汉中行营主任,抗战八年,一直坚持在对日作战的军事前线。



而何应钦根本拿不住这样的成绩单,唯一的一次统兵作战,就是1945年的湘西会战,刚刚就任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指挥第四方面军王耀武全部、第三方面军汤恩伯一部,甚至还有胡琏的18军和廖耀湘的新六军,半数已经换装美械的几十万大军,完全可以将日寇第20军打残,或者至少歼灭其主力第116师团,结果何总司令故意让18军放开口子,致使日军大部逃出,围歼战打成了击溃战,他的战术眼光很差吗?倒是汤恩伯曾经一针见血:何应钦不是亲日,是“爱日”!

何应钦在政治上也是摇摆的,北伐期间他的第一军和李宗仁的第七军共同经略华东,也是蒋介石另建南京政权的两大军事台柱子,1927年宁汉合流前汪精卫提出的条件是蒋介石必须去职,于是南京方面的黄埔系和桂系四巨头喝下午茶议事,面对白崇禧的逼宫,蒋介石满心以为何应钦一定会支持他留任北伐军总司令职务,结果何敬之来了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蒋介石大失所望,郁闷下野。蒋介石后来说道:“当时只要他何应钦一句话,我是可以不走的”。

胡宗南在黄埔同学会上大呼:我们支持校长复职,何应钦如果反对就干掉他!



未及二年中原大战爆发,重投蒋介石怀抱的何应钦坐镇武汉,又指挥各路人马对桂系部队痛下杀手,李宗仁白崇禧只好退守广西。而西安事变爆发后,何应钦立马宣布代行总司令职务,调动两个集团军杀向西安,同时命令空军轰炸东北军和西北军,这分明是逼年轻气盛之张学良杀蒋的节奏,直到蒋鼎文带着蒋介石手谕飞回南京面交,何应钦才算罢手。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把最重要的两个军职给了白崇禧(“国防部长”)和陈诚(参谋总长),而把何应钦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代表团中国代表团长”,用意显而易见。

(早年的何应钦)

1949年元旦,蒋介石第三次下野,3月却手令何应钦出任行政院长组阁,用以牵制李宗仁这个“代总统”,对何应钦而言,要么别干,以免造成蒋介石误解其与桂系穿一条裤子;要么好好干,完成掣肘的任务,结果何院长干了二个月即宣布内阁集体辞职,又把李宗仁摆了一道,政治上确有些反复无常。

一手好牌打稀烂,一言难尽何应钦。


度度狼gg


李宗仁和何应钦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经历,他们曾经都大权在握,他们都有过辉煌的历史,更惊人相似的是,他们都有着同一个政治对手,那就是蒋介石。不过何应钦和老蒋却是黄埔系内的竞争,而李宗仁则是多次挑战老蒋的领导地位。



老蒋依靠黄埔系发家,他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而何应钦却是黄埔军校的总教官,如果说老蒋是黄埔系的头号人物,那么第二号人物非何应钦莫属。其实何应钦的资历并不比老蒋差,同样的时期追随的孙文,但老蒋似乎运气比他好一点。何应钦虽然在日后官至陆军总司令,号称黄埔教官派的领袖,但也只能屈居第二,老蒋成为了他一辈子迈不过的坎。其实老蒋对何应钦还是比较认同的,即使他对老蒋有过多次冒犯,但老蒋爱其才华,始终重用,当然了,何应钦和老蒋一样,是一个坚定的“反共”主义者,从内心里充满对“共产主义”的畏惧,因而他是老蒋“反共”的左膀右臂。



接着来说李宗仁,从国民党大派系来说,李宗仁无疑是除老蒋中央军外的佼佼者,从中原大战到解放战争时期,多少大军阀垮台,多少派系支离破碎,其中的西北军、东北军几乎都被瓦解,但是李宗仁的桂系却在不断壮大。桂七军的大名是北伐时期就传开的,而李宗仁以桂七军为核心,联合另一个桂系首脑白崇禧从而反抗蒋介石,在抗战结束后,李宗仁成为了除老蒋外最大的实力派,手下嫡系军队桂军二十多万,这无疑是他和老蒋叫板的实力。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李宗仁和老蒋斗了一辈子,蒋桂战争中失败、中原大战中失败,连当个代总统都被老蒋摆了一道,不得不说,他的一生只败在了老蒋手里。



细看这二位人物,其实都野心勃勃,但结果却让人失望,老蒋或许不是个高明的军事家,但政治手段绝对是一流水平。之后晚年的何应钦靠鼓吹老蒋而活命,继续着他的政治抱负,而晚年的李宗仁却隐居了美国,退出了政坛。从这一点来看,他们无疑是个失败者,但李宗仁却看透了自己的失败,何应钦貌似一生在为失败而奋斗。您的点赞,我的动力,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您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历史之绝唱


何应钦,到台湾后一直活到1987年,98岁才谢世。

到台湾后,何应钦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实际上被蒋介石剥夺了实权,只有空头衔,原来的何系人马也都烟消云散。

这种情况下,何应钦反而很看的看,有人曾问他在台湾主要忙什么,何回答说:“我现在是三打,打牌,打球,打猎。”

何应钦晚年的“公事”无外乎开会应景、发表讲话,参加证婚、剪彩、葬礼。

其余大部分时间是打桥牌、打猎、打高尔夫球、栽花种树。

后来各种死人的场合,何应钦就专门帮人家盖国民党党旗,一个个盖盖到最后,盖到蒋介石。

他把前半生对军事的热衷转移到了后半生对台湾经济文化建设。发起组织了“中日文化经济协会”,担任会长;恢复了“中国童子军”总会,一直挂副会长头衔(会长为蒋介石);等等。

特别是中国童子军,这是何应钦这位一级上将在台湾唯一可以和军事沾边的工作。所以,何应钦不光是挂个名,他是真实的投入这项工作,并且乐此不疲。

晚年的这种恬淡生活,无疑是有助于何应钦的长寿的。


故纸汇


李宗仁是桂系的统领,台儿庄之役打出了国威,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只是个军事家却不是政治家,在危难之际担当代总统,却受到蒋介石掣肘,退到台湾后又受到排挤,后不得己落难他乡,晚年在种种原因的迫使下,他辗转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统战工作和祖国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纵论李宗仁一生,即有辉煌战绩,也有打败共产党建立统一政权执掌最高领导权的野心,但毕竟才干和智慧略差一筹,只能是称霸一方,缺乏帅才之气。但此人是一良臣,怀有爱国之心。论功过应是五五开,既有功也有过。在中国当代史册上应记上一笔。


手机用户50578015435


李宗仁是一代猛将,桂系的核心人物,抗战中指挥徐州会战,在台儿庄战役中重挫日军,取得巨大的胜利,鼓舞民族斗志。在解放战争后期企图收拾国民党烂摊子,最终失败流亡美国,并在上世纪60年代最终回归祖国怀抱,总的来说李宗仁是个爱国者。

何应钦更多的是老蒋的腿子而已,而且是个不忠的腿子,在西安事变期间,何应钦甚至有取而代之的企图,所以后来失去了老蒋对他的信任,总的来说,何应钦实力有限且忠心不足,绝对的差评!


无邪秦淮


桂系军阀,促可小觑啊。打日本鬼子,一个打俩,确实厉害啊。作为桂系军阀头子李代总统,打仗还是很内行,搞政治阴谋欠火候。

何应钦比老蒋矮半级,黄埔军校的二把手,南京政府的亲日派头目,时刻都想造反取代老蒋,可惜实力不行啊,何部长没有自己的部队啊。
蒋公,还是很厉害的嘛。


南湖烧窑匠


没得比,李宗仁比何应钦历害,地位高,李宗仁领导的桂系战斗力强悍,又团结,有向心力,李宗仁本的水平也高尤其是政治手腕,能够把桂系紧密的团结在自已身边,不为蒋介石和日人利用,桂系在李宗仁的领导下能多次发起对蒋介石的挑战,三次逼退蒋介石,是国民党派系中最有可能取待蒋的力量,他对内能够把桂系地盘治理的很好,对外领兵坚定抗日从不媚日妥协,其人性格宽厚,德才兼备,能够很好的团结身边的,这一点是成大事者最重要的品格,在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尤以蒋冯阎李四人地位最高,到解放战争后,也是有这几个来收拾残局,相比何应钦,虽然在国民党一直身居高位,但只能算蒋介石的腿子,说好听点就是蒋的高级打工仔,他没自己的地盘军队,没有显著的军功,且还不老实自不量力的想取代老蒋,抗日其间还和日人眉来眼去的,是随时可以被蒋介石换掉的人,相比李宗仁他掀不起多大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