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何应钦?

大不列颠的帝王




早年的何应钦和蒋介石一样,都在日本的振武学堂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何应钦和蒋介石都急忙赶回国内,何应钦参加的是上海战役,蒋介石参加的是攻打浙江巡抚衙门的的战役。

两人共同的经历,再加上是校友,他们后来又同在沪军都督陈其美的司令部任职,这成为了两个人联手的起点。


1913年,孙中山发起了二次革命,何应钦在革命失败后,又回到日本,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1916年,何应钦毕业回国。他接受贵州兴义老乡王文华的邀请,加入了黔军。并在这一年的4月,他娶了王文华的妹妹为妻。



在王文华和他的舅舅刘显世的斗争中,何应钦肯定站在新派军官王文华的这一边。军阀内斗,先是王文华赶走了刘显世,后是刘显世派人刺杀了王文华。

在这一场政治争斗中,何应钦也受了重伤,被迫逃往上海。这一事件充分证明了何应钦不适合险恶的政治斗争,他在政治方面表现得非常迟钝。

再后来,蒋介石不止一次批评何应钦,骂他不懂政治,从此踏错节拍,最好老老实实做一个军人,当然何应钦不这么认为。

1924年,蒋介石受命筹备黄埔军校。他急需一批志同道合的有军事理论和实践的教官,来充实黄埔军校的教官队伍。早年何应钦曾经在贵州主讲过讲武学堂,并且口碑很好,自然是上乘首选。



在黄埔军校期间,蒋介石非常主动理论宣导。何应钦则是那种文质彬彬,踏实肯干的执行者。两个人的合作非常默契,何应钦很好的弥补了蒋介石的缺陷。

1924年11月,何应钦带领教导团第一团参加了啊东征战役。何应钦率领一个团的兵力,主动出击,击溃了陈炯明1万多人的主力。


1925年5月,滇系军阀杨希闵和桂系军阀刘震寰联手叛乱,企图推翻广州政府。何应钦以旅长的身份,率领教导第一团和第二团,配合其他友军,完成了这次平叛任务。

随后何应钦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并以委员的身份进入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为蒋介石的铁杆儿和嫡系人马。



北伐结束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内部也出现了分裂,汪精卫的武汉政府在桂系军阀的帮助下,向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施加了很大压力。

此前蒋介石曾经命令何应钦消灭桂系军阀,何应钦和白崇禧私交很好,不愿意执行这一任务。在桂系军阀向蒋介石施加压力的时候,只要何应钦站出来力挺蒋介石,蒋介石的位置就暂时是稳固的。但何应钦一言不发,蒋介石被迫通电下野。

蒋介石利用这个机会,完成了和宋美龄的政治婚姻。他明白没有政治头脑的何应钦干不过白崇禧,他们内部迟早会出现问题。

冯玉祥联合阎锡山呼吁蒋介石重新出山,在当时的国民党内,确实没有人能够取代蒋介石。重新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蒋介石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撤销了何应钦第一路军总指挥的职务。



蒋介石对何应钦的这一次处罚让何应钦老实了一阵子,毕竟两个人同学一场相知多年,有很多互补的地方,相互都需要依仗对方,蒋介石又重新启用了何应钦。

西安事变爆发后,政治上迟钝的何应钦,再一次犯了错误。他一方面电请汪精卫回国主持大局,一方面组织人马包括空军,准备武力解决西安事变。


这一计划遭到了宋美龄和孔祥熙的坚决反对,被迫部分中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重新回到南京,就开始考虑削弱何应钦的兵权。

1944年,蒋介石要求何应钦把自己军政部长的位置交给陈诚,何应钦对此非常不满,他说:陈诚算个什么东西?我当司长的时候他才是个连长。何应钦和陈诚之间的斗争从此就开始了,一直到台湾以后才有所缓和。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中央军的精锐大部分被消灭。桂系军阀重新逼迫蒋介石下野,李宗仁接替总统,他任命何应钦为行政院长。

这一次的何应钦就变得非常聪明,他表示除非蒋介石认可,否则他绝对不会出任这个职务。但是当时的实权仍然掌握在蒋介石的手中,各项事务都不好开展,何应钦还是很快就宣布辞职。


率领全家赶到台湾的何应钦,和白崇禧一起邀请蒋介石重新担任中华民国总统,并亲自前往日本推行联日反共,减轻国民党在外交上的压力。

蒋介石也对何应钦投桃报李,任命他为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并为他提供了优厚的待遇。晚年的何应钦也为帮助蒋经国接替总统的位置保驾护航,然后才含笑死去。


新知传习阁


何应钦,国民党上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人物,但人们只熟悉他的名字却不知道他是怎么起家的?又带兵打过什么仗?其实何应钦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还是个十足的杂牌,他军校毕业后回贵州帮他舅舅的忙,加入了贵州军队,后来,王家烈兵变夺权,带兵攻入贵阳,何应钦率兵抵抗,手臂被王家烈的兵一枪打伤,何应钦带伤逃出贵阳,一口气跑到了广东,当时蒋介石正在筹办黄埔军校,正缺少人才,何应钦来投,正好帮蒋介石的忙,因而获得蒋介石的好感,被蒋委任为黄埔军校教育长,何应钦又向蒋推荐云南讲武堂毕业,在家赋闲的叶剑英,蒋立刻聘请叶剑英到广州任黄埔军校军事教官,讨伐陈炯明时,黄埔学生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蒋介石亲任第一军军长,第一师师长则由何应钦担任,歼灭陈炯明后,第一军又扩编一师,成立第一军第二师,由叶剑英担任第二师师长,接着便是势如破竹的北代战争,打到上海之后,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四一二"政变,叶剑英不满蒋介石对上海工人的大屠杀,率第二师兵变倒蒋,第二师被蒋介石击败,叶剑英出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何应钦也离开了实战部队转而帮蒋介石搞起了政治,抗战时任军令部长,国民党败退后跟随蒋介石撤退到了台湾。


王金海170657262追求


说起何应钦,就离不开蒋介石,他是国民党黄埔集团中的二号人物,和蒋介石一样,他留学过日本,他也是从大革命时期就追随的孙中山,或许没有蒋介石的话,何应钦也许会成为国民党将领中黄埔系的领袖。但蒋介石是校长,他只是一个总教官,即使后来还成为了军事教育长,但他只能屈居人下。



若是单论才华的话,其实何应钦是一位颇有才干的革命者,但他的手段和蒋介石比起来,还是差的太远,所以他只能成为蒋介石的副手。而何应钦和蒋介石在同一件事情上几乎总有争执,一生也有过多次倒蒋,但“剿共”却是他们共同的话题,这二人似乎对共产主义充满着畏惧,因而他们在“攘外必先安内”上是一致的。



或许这一点成为了他们二人能够共事的唯一纽带,但在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和何应钦的矛盾到达了顶点。何应钦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四十个师的中央军已经集结,但后来因为宋子文等等军政要员的干预,最后得以和平解决。



在何应钦的一生中,他似乎永远在充当蒋介石的副手,他一生中的巅峰时期应该是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冈村宁次的投降仪式,他享受了一个军人的最高荣誉。

国民党败退后,他去往了台湾,晚年的何应钦虽然没有为吃喝而发愁,但最为当年的军政要员,却成为了边缘人物,可以说是饱受冷落,后无疾而终,享年98岁。


绝笔历史


何应钦(1890-1987年)贵州省兴义市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连任十五年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并历任参谋总长,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等要职。在黄埔系里有“蒋何”并称的说法,指的就是何应钦在国民政府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显赫地位。

何应钦在上海。

何应钦温和谨慎的性格也成就了他在国民党派系林立中,保持长久不倒的地位。蒋介石和他,一个是老校长,一个是老教官,一个固执暴戾,一个圆滑平和,两人一刚一柔在国民党军政舞台上配合的相当默契。

图为1930年担任中国童子军司令的何应钦。

何应钦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期间,认识了长自己3岁的蒋介石,回国以后蒋介石从筹建黄埔到国民政府,都拉着小师弟一起干。蒋介石当校长,何应钦担任总教官,二次东征时蒋介石当总指挥,何应钦当第一军军长,再后来蒋介石当民国政府主席时,何应钦当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一路紧随蒋介石,得到了“校长之外,唯总教官是从”的地位。

图为何应钦与妻子王文湘。

但是回顾历史有2件事能说明何应钦内心还是有小九九的。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闹分家,蒋介石被逼下野时,当时握有军政大权的何应钦装聋作哑,并没有对蒋介石拔刀相助,另外1928年蒋介石复职后,何应钦迟迟不表明态度,以后何应钦再也没掌握过兵权。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被扣西安,在南京的何应钦下令封锁消息,主张武力进攻西安,逼迫张杨释放蒋介石,而以宋美龄为代表的一方认为,何应钦此举是妄图将蒋介石置于死地后自己取而代之,事件在何应钦意外收到蒋介石手令后作罢。

图为座落于南京大学内的何应钦公馆。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南京受降仪式,何应钦为代表接受日本的投降,亲自接过冈村宁次递过来的军刀,何应钦迎来了他最风光时刻。解放战争后的何应钦逃往台湾,和其它高官一样,成了“军事顾问”,意思就是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何应钦也心甘情愿的做了一介顺民。


图文绘历史


在红军到达陕北后,在西安附近的东北军张学良所部成为距离红军最近的部队,此时蒋介石已经客观统一中国了,张学良作为副总司令,蒋介石要求张学良进攻陕北的红军,张学良和周恩来交好多年,而且对于蒋介石的独裁,张学良也多有不满。

蒋介石为了督促张学良进攻陕北地区,亲自跑到西安来劝说,结果被张学良扣押,要知道蒋介石麾下可有60万装备精良的中央军呢,张学良也没有要杀蒋介石的意思,准备和国民党进行谈判,但是国民党内部并不是统一的,内部有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何应钦等人作为反对蒋介石的势力,此时,何应钦召开军事委员会。自己擅自做主担任国民党革命军司令,而且要率军进攻西安,救出蒋介石。


很多国民党老将说道,张学良有意和咱们谈判,此时进攻,不是逼着张学良杀蒋介石呢?何应钦的确有这个意思,早年他和蒋介石是拜把子兄弟,但是随着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好,而且蒋介石也对他的不满日益加重,很多次何应钦和白崇禧一起排挤蒋介石。


之后何应钦率领大部队进攻东北军,在陕甘地区的胡宗南也率领部队围堵东北军,东北军局势岌岌可危。此时张学良要求蒋介石写出一封停战命令来停滞中央军的进攻,此时蒋百里也在西安,于是张学良问计策于他。他说道,由蒋介石下一个停战手谕,自己送出去。

张学良问道,外边的中央军是听蒋介石的呢,还是何应钦的,蒋百里说道,何应钦比不上蒋介石。


在停战命令下达后,宋美龄,戴笠,宋子文也到达西安,和周恩来一道解决西安事情,在随后第二天,蒋介石乘坐飞机飞回南京,中央军顿时大撤退,何应钦更是不敢多动。

将杰斯暗中忌惮何应钦的实力,于是也没有多加责怪,反而升任此人担任军事参谋长,但是从此之后何应钦再也没有掌兵的机会了。不过


历史大家


弯着腰接日本将军投降书的那个?虽然有人说他不是故意的,桌子也太宽,但还是应该是底气不足的原因。看到人家主动鞠躬递降书,忙不迭去接。其实个人认为是日本人给何应钦眼药,递投降书时故意往回收了一点,让何应钦不得不前倾接受,既像鞠躬,又显得猴急。



由此也可看出,何应钦这个人不太聪明,也没有决断能力,原则性不强,只能当副手,成不了大事。(不要误解,比普通人要强,人家做到上将,比一般人强百倍)像这种事,可以不主动去接,冈村就会乖乖的伸过中线。日本人这点小聪明,明显是事前想好故意的,表示不服气罢了。(以我在日本三四年对他们的了解)



当时在一些国民眼里,何长官距离汪精卫只有一步之遥。(不是因为他弯腰接投降书)而是很多人都觉得他亲日。何属于没啥威严的那类,老蒋让他受降算是酬劳他。



何北伐时可以,后来也有二次大捷,湘西和桂柳反攻。有人说中条山惨败,是卫立煌指挥的,何只是主持了个战前高级将领研讨会,整个部署和临战指挥都是卫负责。但实际前期是卫立煌准备的,卫立煌还检查防御工式的,站前突然换人了,换成了何应钦,然后就惨败了。那场战斗,国军各自为战,输的很奇怪,难道何是背锅侠?《胡宗南日记》记载卫立煌评他:敬之那一套还停留在东征时代。


不过何应钦日语是相当的好,日本語を上手ですね〜60年岸信介访台,何应钦和张岳军两个给蒋当翻译。(话说蒋也是日本留过学的啊)岸惊信介叹何应钦日文说得溜…(蒋可以看,听,说日语一般,以前看某本民国史话留的印象)


李三万的三万里


1945年9月9日,蒋介石遣派何应钦代表中国战区接受日军的投降书。

饱受8年抗战磨难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当时所有的中国人都在翘首等着看日本人如何交出他们杀戮的军刀,如何向中国人跪地求饶。但是,何应钦一直遵循老蒋“以德报怨”的方针,在接受投降书的时候,他竟站起身对小林还礼。

在场的媒体、军官见到何应钦的这一举动都是瞠目结舌,从此以后何应钦被扣上了亲日的帽子。事后也有人解释何应钦只是点头或者因为个子矮够不到投降书,那么何应钦是否真的是亲日派,该如何评价这个人的功过呢?

何应钦此人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国民党将领,他是第一期黄埔军校总教官,在1925年棉湖大战之时,何应钦以一团之力抵抗林虎部5万大军,后来钱大钧的增援来到,将敌军一举击垮。蒋介石在这场战役之中看到了何应钦的能力和忠心,此后多年,就算何应钦与他渐行渐远也从未真的将他抛弃。

何应钦在跟随蒋介石的这么多年之中,要说从来没有私心是不可能的。在桂系逼迫蒋介石放弃总司令职务之时,何应钦选择了中立和沉默,蒋介石下野,也对何应钦产生了间隙。1936年蒋介石被扣押,蒋介石的嫡系大员也基本上已经全部被扣下。此时何应钦被众人推上主事的高座,若不是宋美龄过来救场,何应钦已经按照自己的想法武力讨伐,外人看起来,他不过就想借着这个机会逼死老蒋。西安事变解决之后,老蒋彻底动摇了对他的信任,再也没有将实权给何应钦。

但是何应钦真的有坐上第一把交椅的本事吗?不一定。带兵打仗何应钦有一把刷子,但是真正算起计谋来,他和蒋介石还不是一个档次的。

何应钦没有了实权,再高的官帽子也不过是空架子而已。直到1945年,何应钦才真正打了一场痛快的仗。湘西战役之中,日寇以8万人之力进攻芷江机场。何应钦屡次请命才让老蒋松了口,准他指挥战役。何应钦带领这20万大军浩浩荡荡歼灭了这帮日寇,也算是为国民党打了抗日战争最后一场胜仗。

不久时候,抗战胜利,也便是文中开头的情景。何应钦成为了不带一兵一卒的国防部长,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老蒋才真的放心他。

何应钦为人宽厚,在当时的国民政府之中颇有威望。黄埔军校的学生们都记得他的和蔼可亲,是除了蒋介石之外最有威望却没有实权的人物。关于何应钦到底是不是亲日,在当时的局面之下,国民党的政策就是倾向于拉拢日本政权的,与其说是对他们友好,不如说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

何应钦因为何梅协定为而饱受争议,在中国人心中是著名的亲日派,但是他毕竟没有像汪精卫那般卖国。况且他曾三番两次被日军暗杀,对于日本人,说不痛恨是不可能的。在国家大义上,他十分明白;但是站在他的立场上,有的事情不得不做。何应钦一生有功有过,相对于他在抗日战场之上所做的贡献,这些细节不必要过于苛责。

以上


木剑温不胜


有国民党,就有何应钦;有国民党军队,就有何应钦。实事求是的说,何应钦也是国民革命军的创建者之一,从创建黄埔军校到建立军队,他都是参与者,领导者之一,历任国民党陆军上将、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军政部长、陆海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官居高位,权威赫赫,当然也战功赫赫。

何应钦,贵州兴义人,1901年考入贵阳陆军小学,后升武昌陆军第三中学,1908年赴日留学,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期间加入孙中山的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革命,任江苏陆军第一师步兵营营长。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又到日本继续完成学业,回国后历任贵州第一师第四团团长、贵州讲武堂校长、贵州混成旅旅长、贵州省警务处处长兼警察厅厅长、靖国联军黔军第五混成旅旅长、黔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职。1920年任云南讲武堂教育长,不久陷入贵州军政界的内部斗争,被对手派刺客枪击受伤,伤愈后便到上海寓居,达4年之久。

1924年初,何应钦到达广州,出任孙中山大本营参谋处军事参谋。黄埔军校成立,何应钦被孙中山任命为少将总教官,因为他与蒋介石是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蒋介石对他十分器重,让他负责创建军校教导团,兼任团长。

1925年,何应钦率团参加第一次东征,攻占了淡水、五华、兴宁等地。后组建党军第一旅,何应钦任旅长,率军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党军第一旅扩充为第一师,任师长。广东革命政府所辖军队统一改为国民革命军后,党军改为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何应钦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蒋介石任陆军总监后,辞去第一军军长职务,由何应钦接任,足见蒋介石对他的信任。

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兼北伐军东路军总指挥,第二次北伐,兼任第一路军总指挥,后历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军政部长、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等职,成为国民革命军名副其实的二号首长。

1933年,抗战初期,曾率35万大军,与日寇在长城一带交战,失败后,与日军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后又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全部答应了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提出的条件,签订《何梅协定》,出卖了华北大部分主权。

西安事变后,曾一度置蒋介石生死于不顾,准备武力解决西安事变,在宋子文和宋美龄的极力反对下未能实施,从此,蒋介石对何应钦开始心生芥蒂,有了戒心。

全面抗战期间,何应钦作为参谋总长,全面负责战时军制计划,参与了各个重大战役的指挥,对抗日战争作了努力,也为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内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成国防部,在陈诚等人的排挤下,何应钦卸任参谋总长和陆军总司令两个重要职务,仅任重庆行营主任,蒋介石下野,何应钦出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败退台湾后,何应钦寓居台北,不问政事。1987年,因病去世,享年98岁。

何应钦的政治表现虽然受到过很多人的诟病,但他在晚年热衷于弘扬文化、培养人才、支持经济发展,也作出过一些贡献。还有一点,他非常爱自己的妻子,为人称道。他妻子王文湘,婚后一直不能生育,何应钦爱之如初;妻子身患绝症,何应钦照顾妻子二十多年,毫无怨言,恩爱一生,直到妻子去世,台湾媒体曾因此称何应钦为“中国第一好丈夫”。


帝国的脸谱


何应钦军事才能十分突出,但更重要的是,人家跟对了领导啊。他应该算得上蒋介石的真正嫡系。有三件事可以说明。

1.黄埔系总教头。何应钦在北伐战争期间,担任的职务是黄埔军校总教官,兼任黄埔学生军教导团第一团团长,后来黄埔学生军编入第一军,他又是第一军军长。也就是说,黄埔系将领除了认校长蒋介石,其次就是何应钦这个总教头了。黄埔军校差不多就成老蒋私产了,这样一支军队的主要将领都是何应钦的学生,这个就得老蒋放心才行。(何梅协定谈判现场)

2.签订何梅协定。何梅协定是当时中国和日本秘密签订的一个丧权辱国条约,这个条约允许“华北自治”,其实意味着中国放弃了行使主权。这个条约,据说现在因为找不到确凿证据,还不知道到底存在与否,但当时国民政府做的事儿的的确确就跟这个条约内容所约定的一样。这个条约是何应钦作为代表签订的。这么个受后人唾骂的条约,谁签谁就遭骂,何应钦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去签了。会是老蒋给了压力吗?也许有,但何应钦贴心不接受,也是完全做得到拒绝的,大不了通电下野,当时的政客尝尝这么干。也就是说,何应钦是替老蒋背锅。

3.西安事变中主战。西安事变很复杂,国民党唱红脸的,唱白脸的都有。何应钦就是个唱红脸的,看起来似乎在逼杨虎城等动手,实际上更像是两面手法,一面是宋美龄等主和,一面是主战,这样才能谈出最好的结果。很显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就成了名义上中国领袖。西安事变解决之后,蒋介石对何应钦赞赏有加,请何应钦代表自己在20万人大会上讲话。仔细推敲就明白,让别的人主战肯定不行,会真的坑了老蒋,只有心腹去主战,才能让老蒋放心。


西奈山的火柱


何应钦(1890-1987),字敬之,贵州人。

有书君认为他是个权欲极强的野心家,是个有底线的亲日派,同时又是一个积极的反共派,就他个人婚姻而言,还是一个民国好丈夫。

一、权欲极强的野心家

何应钦入仕以来,从黄埔总教官到行政院长,从国防部长到军政部长,从陆海空军总司令到参谋总长,一步步平步青云。

在国民党内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军官。

何应钦从政路上,曾和蒋介石有过两次过节,这两次不合都和何应钦想打垮蒋,从而取而代之有关,说到底就是他的权力欲极强,不想屈居人下。

第一次不和是1927年的逼将下野事件。4.12反革命政变不久后的7月,汪精卫通电反共反蒋。桂系、西北军和晋系与蒋介石矛盾重重,公开通电逼蒋下野。

何应钦心中的野心蠢蠢欲动,认为蒋介石树敌众多,风声鹤唳,四面楚歌,败局已定。

就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暗通曲款一起逼宫,蒋介石不得不下野。

第二次过节是在1936年“西安事变”时,他不顾宋美龄的反对,极力主张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组织军队攻打张学良、杨虎成,全然不顾蒋介石的安危。

元老戴季陶跪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何应钦仍固执地准备出兵。

后来,西安事变在中共周恩来等的斡旋下,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回到南京,对何应钦的职务进行了调整,让他位高权低。

两次不和皆因何应钦的野心膨胀,想挤走将或是击垮将,取而代之,才有了他们渐行渐远的合作关系。

大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权欲极强的野心家。

二、有底线的亲日派

这位政坛上的野心家还是一个有底线的亲日派。

在抗日战争中,失去蒋介石信任的何应钦空有头衔,却无实权,但他一直在参与对日战略,特别是湘西战役。

打败板西一郎8万精兵良将,逼迫日军在芷江签署了投降备忘录,这可见何应钦还是一个抗日英雄。

但他与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长城抗战后,他和日本人签订过《何梅协定》,这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何应钦亲日辱国之表现,但又彻底失去一个中国的良知。

后来抗战胜利,他又充当中方代表接受冈村宁次的投降,参与了投降仪式,但在交结文件时的一低头躹躬,尽失中国人颜面。

而且在冈村宁次的审判时,又暗中相助,让冈村无罪释放,还让人送他回日本,这些典型的亲日行为多为后世诟病。

三、民国好丈夫

何应钦的妻子是贵州督军刘显世侄女王文湘。

知书达理的王文湘因发现自己不能生育,曾经多次劝何应钦纳妾,每次他都拒绝了。

在那个男人三妻四妾的年代,一位高官却能和妻子白头偕老,恩爱一生,实属不易。

何应钦因为妻子没生育能力,居然没有一个子女。何应钦民国第一好丈夫的美誉真乃名副其实。

所以评价一个人,不能单纯地以好坏来区分,何应钦作为一个军人,四.一二政变时,还大肆杀害过共产党人,在中共眼中绝对是坏人;

他与蒋介石的合作既是个野心家,忠心时又像个奴才;在抗日战争中既抗战,又有些亲日。

这些可见何应钦是个矛盾的统一体,是个多面性的人物,但从家庭婚姻方面评价,他绝对是个民国时的模范丈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